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5-14 06:32程秀英
医学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疗效

程秀英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路径及预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压指标改善差异。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高血压患者定向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良性达到标本兼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指标,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效

本研究为定向选取适宜高血压患者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案,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现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中西医诊断标准而确诊,西医临床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实施[1],中医辨证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展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患者。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4~74岁,平均(53.7±6.5)岁,病程1~6年,平均(3.4±1.8)年,患者收缩压142~191mmHg,平均(158.64±9.28)mmHg,舒张压为94~117mmHg,平均(105.52±9.28)mmHg。对照组男性19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54.2±6.1)岁。病程1~7年,平均(3.5±1.9)年,患者收缩压144~194mmHg,平均(157.56±9.37)mmHg,舒张压为94~117mmHg,平均(104.55±9.27)mm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具体用药规格流程:卡托普利25mg/次,3次/d,连用4w;4w后测定患者血压值,若血压值稳定,则降低给药剂量为12.5mg/次,2次/d,持续用药12w[2]。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于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方法、给药剂量、时间同对照组;中药方剂组成:取当归、山药各20g;生黄芪、桑枝、桑叶、丹参、灵磁石各30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g;桑白皮50g,上药加水500ml,文火煎30min,去渣取汁,1剂/d,分早晚2次服用[3];服药10d之后转为隔日1剂,持续治疗12w。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1.3疗效观察 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值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20mmHg,但仍稍高于正常值范围。无效:患者血压指标相比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升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统一纳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38例患者,显效患者共计17例(44.73%),有效19例(50.01%),无效2例(5.26%),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4.74%。相比对照组38例患者,显效患者共计11例(28.94%),有效18例(47.36%),无效9例(23.6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32%。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前,收缩压平均(158.64±9.28)mmHg、舒张压平均(105.52±9.28)mmHg,临床治疗后依次降为收缩压(119.27±5.11)mmHg、舒张压(78.95±4.68)mmHg。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前收缩压平均(157.56±9.37)mmHg、舒张压平均(104.55±9.27)mmHg;临床治疗后依次降为收缩压(128.42±5.44)mmHg、舒张压(87.68±7.52)mmHg。组间差异对比可知,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血压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疗后,血压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以患者血压指标上升为主诉表现的一类慢性综合征,致病因素多而复杂,疾病发生和进展的过程可能会对患者正常脏器功能及机体生理水平产生影响,最终因病情迁延而产生心脑系统严重危害,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亟待临床合理治疗干预。而从中医学层面来讲,高血压隶属于"眩晕"、"头痛"疾病范畴,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肝肾阴阳失调为疾病内在基础[4]。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维持治疗而言,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着稳定持久、降压缓和及副作用低等现实特性,因为中医治疗高血压主张调和阴阳、疏通筋脉、改善心脑血管血流供求关系,自病本层面消除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因素,以强化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38例高血压疾病患者,定向选取了具有升清降浊、清火熄风、平肝潜阳、养心安神类中药,通过合理配比煎服,达到了风阳潜降、风火去而眩晕消的功效,切实改善了患者脂代谢紊乱,就患者高血压症状予以了良好平复。而相比较而言,西药虽然具有着降压快速、疗效可靠等优势,但是相比中药而言,其多是以消除高血压患者表面病理特征为主,患者本症却未必能够得到全面改善,由高血压引发的临床心脑血管严重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因此,充分结合中医药物治本优势,西药治标特性,本着标本兼治原则,着力于高血压疾患当前治疗,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合理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徐立萍.卡托普利与拉西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10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90-491.

[3]刘宏祥,赵永辰,杨光福,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验证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8-100.

[4]李丽萍,沈翠珍,李玉霞,等.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中医调护效果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9):16-17.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疗效
全国高血压日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