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

2016-05-14 06:32陈春娇
医学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感染护理

陈春娇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5步消毒法护理与普通护理用于气管切开术术后感染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呼吸科行气管切开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28例,干预组30例,分别给予普通护理方法以及无不消毒护理法,然后观察患者的细菌检出率以及种类,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经过对比得出干预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伤口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五步消毒法能够使得患者术后感染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气管切开;感染;护理

目前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人工气道,对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在术后免疫力低下,极容易引起感染,使得人工气道等其他因素成为感染的重要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60例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26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57±6.3)岁,其中10例为脑出血,12例为糖尿病,16例为心肌梗死,14例为呼吸窘迫,8例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以疾病的危重程度评分(APACHEII)[1]为根据,将60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干预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5.2)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4.2)岁。干预组和对照组除研究指标以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干预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置管后,对患者行五步消毒护理法进行护理,首先护理人员用3%的H2O2做为消毒剂请洗伤口,然后用清水洗净后用75%75酒精消毒,,必要时使用碘伏进行再次消毒,保证伤口局部绝对无菌,最后覆盖无菌纱布,并且及时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护士,由其报告主管医师,通知其进行换药,并保证或者各项生命体征[2]。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气管切开处的伤口,首先对气管切开处的伤口部位进行局部消毒,直径为10cm,药剂选用碘伏,浓度为0.5%。等待碘伏自然干燥后,使用一块8层无菌纱布覆盖伤口,2次/d更换无菌纱布,发现气管切开处伤口渗血时要及时更换辅料。

1.3观察指标 每天对患者切开伤口部位的情况进行观察,0度:导管入口处的皮肤无明显变化;Ⅰ度:气管切开部位皮肤红肿直径<0.5cm;Ⅱ度:气管切开部位皮肤红肿直径>0.5cm;Ⅲ度:导管入口处的皮肤出现红肿并且同时有脓性分泌物[3,4]。计算两组的医院感染率(气管切开期间)。

1.4检测方法 在每位患者(置管3d以上)的气管切口周围选取一处皮肤在给予护理前进行1次采样,将采样样本送至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5]。在细菌室内完成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工作,当导管入口处的皮肤出现红肿,并且培养出细菌和真菌或者发现脓性分泌物时,则判定计算为1个感染例数,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计算院内感染率。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细菌感染种类比较 两组患者60例患者中,一共检测出2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G+)16株,占总菌株的57.1%;革兰氏阴性细菌(G-)5株,占总菌株的17.85%;真菌7株,占总菌株的25%.G+菌主要以葡萄球菌为主,G-菌则以耐药菌株为主,真菌种类以白色念球菌为主。

2.2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干预组32例患者中,受到感染的例数有3例,感染率为9.4%;对照组28例患者中,受到感染的例数有10例,感染率为35.7%。干预组的感染率为9.4%,相比较对照组的感染率35.7%有很大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中主要收治的是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群体由于长期卧床休息,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抗生素的使用在临床中比较广泛,这些原因使得患者在气管切开时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文中对细菌进行培养后表明,感染菌株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一般情况下,寄生在正常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6,7]。当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或者皮肤表层出现创口时,葡萄球菌可以通过人体分泌物,借助粘附作用,深入到深层组织内或逆行入血而导致感染的发生。气管切开属于有创置管的一种,临床中应将重点放在切开处皮肤消毒和护理工作上[8]。干预组采用的五步消毒法进行护理处理,五步消毒法中使用了75%酒精,3%过氧化氢、0.5%碘伏以及生理盐水等用以消毒步骤和护理工作。3%的过氧化氢容易在和还原物质和氧化物接触时会发生反应并释放可以有效清洁坏死组织和脓肿血块的气泡;生理盐水的作用是去除残余的过氧化氢;碘伏具有刺激小的优点,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持久有效的消毒杀菌层,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入侵。

综上所述,在气管切口处伤口的消毒护理工作中使用五步消毒法,有助于清除和杀灭切口伤口处的病菌,有利于降低气管切开置管期间的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杨西宁,韦柳青.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8):27-28,33.

[2]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179.

[3]缪争.气管切开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4]丁华,冯丹,赵晓琴,等.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帽在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1):1040-1041.

[5]朱林燕,赵停婷,邓旺,等.早期气管切开和晚期气管切开/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83-89.

[6]侯云飞,吕扬,周方,等.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预测模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2):148-157.

[7]蒋凤碧,杨婕,虞献敏,等.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切开罩使用效果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34-735.

[8]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41.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感染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