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2016-05-14 19:40李成楠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李成楠

摘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注重讲练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举一反三、注重学生亲身实践;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 培养 信息技术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48-02

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讲练结合,灵活多样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中巩固和探索。

(一)教师演示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演示法是不可少的,教师通过演示所学内容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比如在学画曲线时,由于画曲线时,必须点两次鼠标方可把曲线画完,刚刚开始,学生总是问:“曲线画好了怎么还会变?”于是我就把画曲线的方法在电脑里演示一遍。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所演示的操作过程、步骤,对画曲线的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画得好多了。

(二)游戏活动法。把计算机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也可以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三)学科整合法。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学习《信息的下载》伊始,可以结合语文课中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四)协作学习法。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形式。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小助手”带动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这样也弥补了在有限的课堂的时间里教师一人无法指导学生操作技能的缺陷。比如刚学习鼠标操作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大家合作互助,并让学得快的学生帮助动力差的学生,这样同学们很快都掌握鼠标的操作。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品质,达到共同提高操作能力的目标。

二、举一反三,注重实践

计算机教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而是要让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矩形的画法,举一反三,悟出其他图形的画法。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是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的。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然后,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熟练技能。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提高素养

信息技术要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我在讲解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章节的时候,在练习中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有介绍名胜景点的“明信片”,有介绍名人的“明信片”,有介绍动物的“明信片”,甚至还有介绍明星、介绍自己的“明信片”。学生的这个创作过程,不仅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学中寻找教学的着手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