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迪

2016-05-14 09:09杨建斌窦觉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

杨建斌 窦觉勇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院落模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出现得很早,但是在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人们已经无法感触到这种空间模式所蕴含的文化和习俗。传统的院落是在水平面上依次展开并进行布局的,而当代居住空间是在垂直方向发展。对传统院落空间的空间组织思路和设计方法进行探讨,进而将这种传统的空间引入到现代的空间和生活中来。文章对北方传统合院式民居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它的设计理念和所包含的思想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传统居住空间;传统民居;现代住宅

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布局历史悠久并且分布广泛,建筑围合形成的“院子”是空间布局的中心,建筑都围绕院子进行布局组织。这种设计方法既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又考虑到因人而异的心理需求,并且不同院落会选用不同的空间处理手法来创造丰富的空间环境。

一、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一)北方合院式民居概况

合院式民居是北方地区最普遍的一种民居空间形式。这里的合院式民居指的是“由房屋与墙四面围合,中间形成院落或者天井的民居形式,包括其组合变化”。[1]其院落宽绰疏朗,周围建筑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方便;各个建筑门窗都朝内院来开,对外呈现封闭性,这样使其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合院内一般会种植各种花卉植物、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夏季可以通风纳凉,冬季日照充足且避免寒风侵扰。对外看到的是厚墙,但对内实则别有洞天。

(二)北方合院式传统院落空间特征分析

1.院落空间布局分析

北方合院式空间布局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灵活。合院式空间的典型代表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如图1),四合院的规模有大有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四合院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外到里依次为倒座房、垂花门、第一进院、正厅、第二进院、书屋、后罩房等,每一进院落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相连接。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风沙雨雪较大,因此建筑物屋顶筑造比较厚实,建筑一般不做连接,呈点式布局。厢房和正房不会互相形成遮挡,在冬天能够最大限度的接纳日光。这种院落形式一般为“T”“工”字形。

2.院落空间精神分析

(1)一种具有“灵性”的空间

渴望与自然接触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围合的传统院落空间中,人们是可以触摸到自然的,这不仅仅是简单把自然的元素引入其中,更要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和安排,使院落不仅有空间上的各种功能,还具有更深层次的灵魂和内涵,能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力,这样传统的院落空间就具有了灵性。

(2)崇尚自然

传统的院落布局中,通常采用中心围合空间的布局形式。它能收集到充足的阳光,也能调节院落局部的小气候,在围合空间里形成了良好的风循环,建筑的居住舒适感也随着增强。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生态环境的小气候调节

在建筑围合成的院落中,种植的植物和树木不仅遮挡了阳光的辐射,而且形成了凉爽的自然空气对流,这样,室外的空气综合热作用被降低,庭院和室内的环境温度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种利用院落小气候调节的方式极为简单,又十分有特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北方合院式传统空间在当代住宅空间中的应用

(一)在现代城市居住模式背景下对中心围合式空间的探索

尽管当代居住建筑高楼林立,人口流动性也大,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潜意识里“家”的概念可谓根深蒂固。中心围合式传统建筑上最大的特点在于“围合”,即最重要的是利用建筑包围中心呈现出来的空间。以小区为例,一般住宅会以组为单位围合成一个小空间,这些小空间又会围合成一个大空间。它既迎合了中国传统围合空间的意境表象,也满足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工程”是在现代居住建筑群中融入了传统院落空间组合手法的典范。吴良镛先生提出“类四合院”这一说法,其实质是将传统四合院中用来围合院落的单体建筑变成以现代的单元式楼层住宅,并且将许多个这样改造过的独户四合院变成多户“院”。通过重新整合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空间秩序,赋予旧的院落空间以新的生命力。本来在传统院落空间里,这个“院”指的是私家空间,而菊儿胡同改造时做了大胆创新,采用单元围合成院落,作为居民交流休憩的一个场所。菊儿胡同改造后的院落组成形式采用了单元住宅的形式,将现代的生活引入到传统的历史院落空间中,这样不仅使市民的生活更加方便,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该改造方案里,设计师巧妙地抓住了“院落”这一要素,使之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

(二)北方合院式传统空间形式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启迪

1.保留私密性

合院式空间对外是没有门窗的墙,对内则别有洞天,正是这种围合空间能给人们内心带来一种踏实感,因此人们对传统院落中的围合空间较为偏爱,这与空间围合所形成的私密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尤为需要。

2.增强内外交往

当代城市的居住模式使邻里关系变得异常陌生,而人们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种接近住宅的交往空间使得居住者能轻易地从个人的私密性小空间快速的转入到另一个较为开放的公共空间环境。诸如此类的交往空间起到了公共交往场所的作用,以最简单的形式进行交流,却能够事半功倍的增强互相的认知程度,形成更好的邻里氛围。

3.交通与交往空间的结合

在北方传统居住院落中院落本身也组织着交通功能,在该空间里人与人互相的交流比较轻松、自然,而且在这样的院落里会有很强的归属感。但在现代居住模式下,对交通的设计要更多的考虑交通时段性,交通目的性等。虽然当前公共空间处理中景观与交通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方面,但有学者调研指出:一栋建筑物中楼梯间或电梯间是住户交往频率较高的交通空间(如上下班时)。能与交通融合的交流空间有多种形式,如:驻留型及观望型、大尺度空间——小尺度空间、整体空间——分散空间等等。因此交通与交往空间的融合能促使更大范围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加群体感。

(三)“垂直围合空间”的引入

当代城市居住模式下,高容积、高密度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普遍高层住宅的今天,住户都愿意在自家的防盗门后活动。而公共交通空间又经常被设计的窄小,通风及采光性较差,人们平时也只是匆匆经过,很少停留,这又间接地加深了邻里日常交流的缺失。

传统的围合居住空间,一般是在水平面上展开并进行布局,如何在当代高层建筑上形成围合空间的居住环境?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值得建筑设计师们进行认真的思考。这种新型的围合空间并不是简单的阳台、露台,而是由它们更新和变异而来,一般建造在挑空的楼层中。这样高楼的住户不仅有自己私密的空间,也有了可供交流的公共围合空间。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认识不再单单是一个栖身之所,居住空间有了更丰富的生命内涵,有了新的空间与生活的定义,同时人们自身的感受反过来也会影响设计。传统水平围合空间的形式能很好的适应人们的生活规律,增强邻里间的交流。对其进行借鉴,在当前居住环境下,以高层居住建筑为基础,引入“垂直围合空间”这一概念,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上的更高要求,又是对传统精华的不断追求,必定会有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致平,王其明增补.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单小海,贺承军.走向新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李丽萍,城市人居环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杨建斌,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遗产勘查与保护设计。

窦觉勇,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
解析关中传统民居的雕刻艺术
福州传统民居风火墙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柳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