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际视野讲中国故事

2016-05-14 14:39周明伟
中国报道 2016年5期
关键词:世界文化发展

周明伟

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需要用自信的心态、国际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国形象。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越来越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在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既是对外传播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又是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争取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增长速度起伏不定、国家间经济利益的合作与冲突不断、国际经贸摩擦显著增多的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受关注程度和对国际格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面对来自经济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尤其需要一个有利于推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国际舆论环境。

目前,尽管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解读和认知趋于客观,但国际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仍被发达国家所左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和话语格局出发,力图影响或主导涉华舆论。201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关于如何看待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软实力主要集中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对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肯定;但在受访的38个国家中,仅一半国家表现出对中国的偏好倾向。在对当代中国、中国文化、中国习俗等方面的认知与传播上,仍然是软实力中的弱项。

然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尤其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国、在同中国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机会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也成为我们同世界沟通交流,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巨大动力和机遇,需要我们用国际眼光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为改革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中国故事被赋予了时代的战略发展意义,讲什么故事、怎样讲好故事就成为这一话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当代中国》曾刊发一篇题为《什么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对公共观点的跨国家研究》的论文。作者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与中国国家形象联系最密切的影响因子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而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历史和国情则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文化一直以来都最吸引世界注意、最令世界着迷。世界醉心巧夺天工的中国古代建筑,欣赏灵动的中国功夫。这些传统文化因素为传播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门,是中国故事的重要部分,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提供了文化基础。例如,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中“和”的概念,倡导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理念,有助于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积极倡导“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基因,也是对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应。

传播中国文化的精彩,还不能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在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向世界展现一个活力四射、与时俱进的中国形象。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能直接、间接地折射着、反映着当今中国的价值理念,反映着我们对自身发展、对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追求,反映着我们的选择以及国际社会难以想象的我们应对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理念,讲中国事情,讲中国人,形式、内容、方法都有巨大的变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时下中国人积极向上、追求文明与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展现中国年轻人的风貌,对打破西方对中国旧有印象的枷锁有着积极的意义。

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是一部反殖民反封建的斗争史,是一部自力更生、探索发展道路的奋斗史,是世界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努力践行的许多外交准则、治国方针正是基于对中国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因此,我们要向世界讲清楚我们基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历史命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蒙受世所罕见的屈辱和苦难,求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社会文明、民主、进步,成为中华儿女的愿望。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求索,但都未能成功。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并走上了现代化建设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应该由该国人民自己决定,一个国家追求的目标应当由最了解自己国家的人民来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影响西方社会改变对我们的一些成见、思维定式,化解因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判断不同而带来的误解、偏见和利益冲突。

向世界说明当代中国国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当前处在经济深刻转型、各种社会矛盾显现、改革艰难攻坚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我们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把握,了解中国今天和明天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然而,一部分西方国家出于中国快速发展引发的国际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更多是出于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用西方价值观衡量中国的治国理政、内政外交,从而出现了对中国的各种误读、误解,甚至歪曲中国意图的观点。特别是在中国以“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等多重身份进入世界体系,“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结构”的时候,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利益群体自然会以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声音来认知、看待、评论中国,各种误读、误解甚至妖魔化中国的言行此起彼伏的状况应该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如西方总是有一些人喜欢对中国人权问题指手画脚,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提出所谓中国人权问题的提案。但是,他们从来不讲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一基本国情,从来不说中国解决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从来不讲这就是对人的最基本权利——生存权的最好维护和尊重。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既需要让他们清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同时需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拥有独特的基本国情: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还存在很大反差,需要让他们了解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需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需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政府为实现人民生活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深刻阐释中国发展理念

当前,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其背后的发展理论、道路、制度及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执政理念、执政方略以及核心价值取向,在国际社会引起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比如,“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等提法,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的最新表达。如何以一个大国的世界观、气度胸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深入理解、诠释和传播好这些概念和理念,阐述好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如何既坚持用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又充分展现谦虚、理性、包容的大国风范,构建一个既符合中国实际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话语体系,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传播的核心能力。

讲出一个“新”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了解外国人的接受方式。中国文化能不能“走出去”,在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中能有多大影响,不仅取决于我们向世界呈现的中国文化产品有多精彩,还在于我们对外部世界,对外国文化产品了解的程度。对外传播的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同别人的理念、同别人的经历与印象、同别人的传统在交流。讲故事不同于概念对概念的解释、定义对定义的介绍,而是用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习惯方式,用可参照、可比较、听得懂的有情感、有情节、有温度、有深度的内容向他们介绍中国,是效果比较好,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比较强的办法,这已被中国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所证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讲故事的水平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水平,就是同世界各种文化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有与我们对世界的关联度和影响力相符合的话语权。

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者、评论员,包括新闻发言人,每天清晨眼睛睁开都要想“今天我向世界说什么”“今天我怎么向世界说”,这是对我们的职业要求。说什么、怎么说,首先应该看国际社会在关注什么,看中国要向世界说明什么。然后,再看用什么语言、什么形式、什么载体和渠道,来吸引他们在众多信息中的眼光和关注。在众多有利和不利、积极和消极的舆论环境中,我们如何通过想要表达的观点、陈述的形象和故事来主导、影响舆论。中国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别人用各种颜色的眼镜、用探照灯、用放大镜、用显微镜看你。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理念、创新方法适应这样的需求,把握交流中的主动,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使得我们讲故事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才能贴近国际的关注,贴近能够影响别人、吸引别人的需求。

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形态的移动新媒体终端的快速应用,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也都进一步向着多元、多样、多变的方向发展,这为传播中国观点、展示中国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在观念表述、表现方式和技术运用上加快融合。谁融合的能力强,谁的感染力、传播力就强。这不只是传播者主观的愿望,更首先是受众的选择。受众对“融”的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但同时新媒体也已成为舆论斗争、竞争的主战场。如何利用发展迅猛、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实现中国的对外传播,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既要抓住传播技术的发展给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不断适应技术创新对传播内容、形式、机制、人才等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有眼光、有办法趋利避害,防患未然,把握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的主动权、主导权。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需要用自信的心态、国际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我们能把中国的事做好,也应该并能够把中国的故事讲好。

猜你喜欢
世界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