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可获得性认知与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研究

2016-05-14 13:45屈佳英
科技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介作用

屈佳英

摘要:基于创业认知理论,研究了资源可获得性认知通过创业导向影响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路径。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对189个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及创业导向都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各维度与创业导向的关系中,除了人力资源认知、组织资源认知与风险承担性以及人力资源认知与创新性的关系不显著外,其他资源认知维度对创业导向各维度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各维度在资源认知与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对物质资源认知而言,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在其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都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对人力 资源认知而言,只有创新性和超前行动性在其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明显;而组织资源认知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只有超前行动性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资源可获得性认知;成长绩效;创业导向;中介作用

DOI:10.16315/j.stm.2016.04.00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当前,“开放式成长”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时代主旋律。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资源约束问题更加突出,企业也难以通过独立封闭式发展而取得预期的成长绩效。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靠内部条件去取得和积累企业成长必需资源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对外部资源的识别与获取就变得十分关键。经济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以创新、变革为特征的公司创业或战略创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创业认知理论认为,企业家的认知结构是开展创业行为及其他战略行为的基础,对创业资源可获取的积极性感知有利于企业家开展创新性、前瞻性及冒险性的公司创业活动。虽然对创业者认知层面的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创业活动发生和演进的过程,但是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如何影响企业成长绩效的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创业认知

认知是研究人类心智活动的科学,关注的是信息如何被注意、获取、加工、储存以及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由于创业者特质论并不能全面解释诱发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的原因,1990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将研究视角转向创业认知领域。

创业认知理论认为,企业家创业行为和其他战略行为一样是建构在企业家自身认知基础上的,他们会依据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企业创立和成长等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判断或决策。当个体处于一定的情景或受到特定外界刺激时,大脑就会提取与当前环境相关的知识结构,并据此采取行动。知识积累、先前经验的不同,导致个体对信息的理解、推测、解读和应用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最终会影响个体对机会、资金、团队等创业资源要素存在及可获得性的感知敏感度。正是由于个体在创业意愿、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固定思维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区分。

研究发现,个体认知会受到诸如社会制度环境、社会资本、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个体的创业认识策略可以通过训练被学习和掌握。因此,从认知角度研究创业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创业活动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也有助于进行创业指导。

1.2资源可获得性认知与企业成长绩效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异质性资源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作为一种环境要素,在许多情况下创业者或管理者难以控制。朱秀梅指出,资源可获得性反映了个体从外部获取资源的便利程度,包括对环境中资源宽松性的感知及创业者或管理者获取资源的自我效能2个维度。资源宽松性是指环境中资源的丰裕程度,而获取资源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其获取资源能力的自信程度。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就是个体对资源客观存在及获取难易程度的主观感知,是一种心理过程。

影响企业成长绩效的因素很多,企业成长绩效不仅是对商机的客观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也是企业家主动选择与创造商机的过程。资源作为企业得以成功创建所依赖的重要资本,是企业创建及成长过程中投入和利用的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加总。可以发现,虽然有大量学者对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大多只关注了资源“类”与“量”的层面,而忽视了从认知角度考察资源的可获得性认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资源可获得性认知作为个体对资源获取的一种能力感知,是对资源购买、资源吸引和资源积累难易程度的主观判断。个体通过主观感知来了解外部环境,而情绪的积极性程度会影响到个体对环境评价,因此拥有积极情绪的企业家对资源可获得性的感知也是良好、积极的。将能够带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划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3类。当企业家感知到的资源越多,特别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异质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越多,就会开展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与开发,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1: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H1a物质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H1b:人力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H1c组织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1.3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绩效

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保持企业的创业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纷纷通过“公司创业”、“战略创业”或“连续创业”来克服企业现有能力缺陷和发展瓶颈,期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创业导向是企业为实现组织目标、保持企业愿景及创造竞争优势,进行的战略决策制定与实践,包括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及风险承担性3个维度。“创新性”是指企业为实现产品、服务或工艺创新而进行思想、观念、实验手段革新的程度;“超前行动性”是指企业通过预测未来需求并改造环境,寻找或创造比竞争对手更早引入新产品或服务的机会;“风险承担性”是指企业管理者开展投资、生产、管理活动时能够承受的风险程度。

创业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追逐新事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心智模式。企业具备高度的创业导向不仅有利于比竞争对手更早识别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更有利于创造机会。因此,具有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的企业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早对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愿意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并对产品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创新,主动寻求突破传统教条和现存产业经验的途径;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更新和传播,鼓励员工学习,从而推动组织能力的发展。因此,创业导向对成长绩效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2: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H2a:创新性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H2b:超前行动性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H2c:风险承担性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

1.4资源可获得性认知与创业导向

学者们发现,个体的创业认知能力与开展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创业认知能力较高的个体往往能更倾向投身于创业活动中去。创业起始于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而创业机会存在是缘由不同个体对资源在转化为产出的相对价值和潜在价值有着不同的信念。因此,对机会的选择决策不但依赖于企业现有的资源,也依赖于个体对其资源获取能力是否具有较高的自信程度。薛永基等研究发现,资源获取预期能够对个体产生心理激励,激发个体的自主性和成就特征,进而形成创业意向。因为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的创业导向会导致企业的资源消耗行为,因此资源获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创业者的创业行为。

资源可获得性认知的形成是个体收集、整合和评估信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决策并采取相关行动。张君立等指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创业资源获取的过程变得非常复杂,从而导致资源所有者的投资意愿降低。因此,创业者拥有的先验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从网络中识别和获取外部信息,对资源可获得性的感知就越强烈,进而可能制定具有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的创业战略或决策。如果企业能够获取所需资源,就会有更宽泛的战略选择,企业承担风险、创新及超前行动的能力就会加强。因此,对资源可获得性的认知会影响到企业的创业导向。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2研究设计

2.1模型构建

本文将创业导向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企业家资源可获得性感知、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箭头代表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假设关系。其中,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包括物质资源认知、人力资源认知和组织资源认知3个维度,创业导向包括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3个维度。

2.2变量度量

(1)资源可获得性认知。本文在Barney对企业资源划分的基础上,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3个方面设计资源可获得性认知测量量表。其中,物质资源认知包括对资金、技术、原材料等资源的可获得性感知,人力资源认知包括对人才、知识、家庭成员支持等资源的可获得性感知,组织资源认知包括对管理经验、核心信息、政府政策等资源获得性的感知。

(2)创业导向。对创业导向的测量,本文采纳Covin等开发的创业导向经典测量量表,从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3个方面进行测量。其中,对“创新性”的度量包括企业对研发、技术领先和创新的重视程度、新产品线上马情况及企业对新产品改良或创新的幅度等;对“超前行动性”的度量包括企业先于竞争对手采取行动的情况、企业率先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率先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新技术的情况及企业管理者对未来趋势审视情况等;对“风险承担性”的度量包括企业对高风险项目的倾向性、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风险性、快速性等。

(3)企业成长绩效。现有文献在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上有许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本文借鉴Tang等、关于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方法,从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利润水平、员工数量及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企业成长绩效测量量表。

3实证分析

3.1样本来源及特征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宁波、杭州、绍兴等地区的企业管理者。调研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期间利用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MBA班级以及作者社会关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38份,剔除无效问卷49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89份,样本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9.3%和79.4%。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3.2数据质量分析

在验证假设之前,需要对样本数据质量进行分析。本文利用SPSS20.0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保证对理论假设和模型检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2.1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s α值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同时计算测量变量的项目总体相关系数(CITC)删除不相关的测量题项。通常认为,CITC值小于0.35就应删除该测量题项,Cronbachsα值大于0.6才符合信度检验标准。所有测量题项的CTTC值都大于0.35且删除该项后的α值都小于相应的变量整体α值,同时各维度变量的Cronbachs α值都大于或接近0.7,说明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创业导向及成长绩效的测量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如表2所示。

3.2.2效度分析

根据KMO样本测度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而判断量表题项的构建效度。潜在变量的KMO测度均大于0.8,且总体样本的KMO值为0.878,Bartlett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由此可知,测量变量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如表3所示。

3.3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20.0,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来研究资源可获得性感知中物质资源认知、人力资源认知、组织资源认知3个维度,创业导向中创新性、超前行动性、风险承担性3个维度和企业创业导向单一维度之间相互关系程度。由表4相关分析性结果可知,除了创新性与人力资源可获得性认知2个变量不相关外,其他变量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

3.4假设检验与结果

3.4.1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检验

由以上分析可知,创业导向的不同维度在资源可获得性感知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同。对物质资源认知而言,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3个创业导向维度在其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都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对人力资源认知而言,只有创新性和超前行动性2个创业导向维度在其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明显;而组织资源认知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只有超前行动性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创业导向不同维度中介效应的路径,如图2所示。

4结论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构建了资源可获得性感知、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理论研究框架,并提出变量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假设。运用SPSS20.0,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创业导向都与企业的成长绩效显著相关;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各维度与创业导向的关系中,除了人力资源认知、组织资源认知与风险承担性以及人力资源认知与创新性的关系不显著外,其他资源认知维度对创业导向各维度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创业导向各维度在资源认知与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物质资源认知对成长绩效的影响会受到创新性、超前行动性与风险承担性的部分中介作用;人力资源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会受到创新性、超前行动性的部分中介作用;而组织资源认知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却只受到超前行动性的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以资金、技术、原材料等为代表的物质资源是企业家开展一系列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性创业活动时最为关注的资源要素;对多数企业来说,由于组织刚性的存在,现有的组织制度、管理经验等往往会阻碍企业家开展创新性及风险性的创业活动,因此会更在意人才、知识等企业外部异质性资源。此外,企业家开展创新性、前瞻性的创业活动也会受到企业规模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家年龄越大、企业成立年限越长越不利于企业开展创新性、风险性的创业活动。

从以上结论可知:1)企业家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也应多方面建设企业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物质资源来源通道,从而提高企业开展一系列创新性、前瞻性创业活动的信心;2)企业应积极引进年轻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进而打破僵化的组织体制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阻力;3)核心创业信息及有利于自身的政府政策等外部组织资源是企业把握创业机会及开展前瞻性创业活动的关键依据,企业家应提高对这方面资源可获得性的敏感性。

猜你喜欢
中介作用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对物流外包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
不同媒体下感知价值对品牌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组织支持、自主性与民警心理健康服务者工作
双元学习与创造力对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