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众包模式参与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14 21:36夏恩君魏星赵轩维辛亚鹏
科技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参与度

夏恩君 魏星 赵轩维 辛亚鹏

摘要:以参与网络众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认知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企业的自身属性、动态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等对众包参与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从而构建了研究的概念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企业众包模式的参与效果开展调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自身属性中的高参与会有效促进企业提升其参与绩效;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参与众包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企业在众包方面的相关经验等客观条件对企业参与众包的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众包;参与效果;动态能力;自身属性;参与度;参与能力

DOI:10.16315/j.stm.2016.04.001

中图分类号:F091.354 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和大众提供了合作的平台,用户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来分享知识、经验和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打破了传统创新模式的束缚向着开放式创新的模式转变,并且在创新活动中更加强调用户的参与性。由此,凭借着Web2.0信息技术的交互发展,众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用户和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正在不断发展成熟。众包是指把传统意义上由企业内部员工所承担的工作以公开竞争的方式外包给不特定的大众群体去实施的方式。然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企业的各方面条件也制约着用户参与众包的效果,包括发包方企业的自身属性、动态能力和客观条件等因素。本文就选取发包方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企业参与度、参与能力和参与效果做出假设并验证,分析企业众包模式参与效果的影响因素。

1理论基础

1.1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Teece等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的概念,并把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而至今为止,对企业动态理论解释最为全面的定义是: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通过利用资源的吸收与整合以及通过学习、知识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获得新知识和能力,并逐步整合和改进现有的能力和提高效率,使企业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Macher等从学习的3个角度(经验积累、知识表述、知识编码)研究了企业的R&D组织管理流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企业的流程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研发团队构成的多样性、研发人员与生产人员交流的密集度和信息技术分布的广泛性都有利于提升组织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成效。Adams等将组织的资源分为基于组织学习的资源和基于资本的资源,强调了组织学习能力对于企业动态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知识管理系统在促进企业重新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外部组织或人员的合作来实现。但这种合作是基于时间和任务的合作,与其他组织建立的是一种暂时的、不连续的合作关系,只要任务一完成就解除现有的合作关系。然后,又重新发现新的创新机遇,重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始新的战略实施。吴贵生指出了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吸收外部知识能力的重要关系,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吸收外部知识,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2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指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代表人物是Tolman认为行为作为显见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它是有目的性的,是根据环境中的目标和导致这一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而来的。所谓认知,并不是个别的感知和部分的知觉,而是对含有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态知觉这种更大的整体的认识。它也包括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关系,是在对对象间的手段一目的关系的期待这一形态上成立的。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

认知理论的一种解释是认知一感情的一致论。这一说法的基本假设是,我们的信念或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感情的偏爱所决定的。就发包方企业而言,自身对众包模式的认知度、了解度决定了其对众包模式的行为选择及参与意愿。

1.3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由来已久,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层次。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把人的需要层次发展为7个,由低到高的7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7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这种需要层次逐渐上升并不是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即一种需要100%的满足后,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事实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每种基本需要都是部分地得到满足。

2研究假设与模型

2.1企业自身属性与其众包参与度的研究假设

开放包容的环境总是有助于新思维的形成。姚明晖等构建了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与环境通过影响组织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并指出从长远的角度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会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显然,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吸收新事物的意愿。由于不同行业企业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各不相同,有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相关技术的对外开放性程度较低,这就决定了企业的很多相关技术等要素对外保密程度较高,企业愿意采用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意愿较低;有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较为宽松,竞争压力较小,除了最为核心的技术之外,其他的相关业务和技术保密性程度较低,因此企业愿意采用众包模式进行技术创新、开放式创新的意愿也就较高。另一方面,企业对众包模式的认同程度和了解程度也决定了企业对众包模式的评价,进而决定了企业参与众包的意愿。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Churchill等指出确认是由实际绩效表现和预期的差距而来的,亦即确认系由合并期望与绩效所共同决定的。期望确认理论指出“知觉确认”是以消费者主观去评估绩效表现与比较基准的差异,此评估的直接感受,其中包括了心理因素,其测量问题常是绩效表现与预期接受的程度,其测量的尺度常用“比预期的好”及“比预期的差”。在众包模式中,参与发包方的企业对众包模式的认知会影响到其对参与众包所获得结果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到企业对众包模式的参与度。企业参与众包模式的意愿就越强烈,参与度也就越高。

意愿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知识受体的吸收意愿是指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受体对于转移知识的吸收程度。知识受体的吸收意愿受到知识受体的吸收动机影响。研究认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有助于知识受体增强自身的吸收意愿。知识受体的吸收意愿也成为知识的吸收意图,影响知识转移绩效。韩飞等深入分析了互动导向对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采取互动导向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而企业的创新意愿能够明显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Ajzen指出行为意愿是个体企图执行某种行为的几率,是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意向强度。Davis指出行为意愿是参与行为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行为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发包方企业的开放性程度、对众包的认知度以及所处行业众包的参与度越强,发包方企业对众包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对众包的相关时间、精力等投入就越多,参与效果也会越好,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a:企业开放性对其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b:企业所处行业对众包模式的参与程度对其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c:企业对众包的认知成熟度对其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企业动态能力与众包模式参与能力的研究假设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思维是:外部环境分析→定义新的创新机遇→制定响应新的机遇的战略→寻找完成新创新机遇的合作伙伴→合作竞争→新的竞争优势并结束现有合作。即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定义新的机遇,并制定出响应的战略,选择暂时的、不连续的伙伴来完成特定战略,通过合作竞争,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在完成预定的战略后解散现有的合作,再回到起点去寻找新的创新机遇。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企业在超级竞争环境下的持续发展。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目标是不断创造新优势。因为在瞬息万变、不可预测的环境下,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若固守在保持原有的优势上将导致更大的灾难。只有认真地、不断地和出其不意地打破现有平衡,快速响应机会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重构,形成一系列暂时的、不相容的新优势,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动态能力战略实质是一个创新战略。企业在成长中开始形成或拥有一系列的资源与能力,而这些资源与能力(如组织资本与技术能力)是在特定的市场机会开发中形成的。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它们的价值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更新,以形成新的动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推动企业成长。

企业动态能力包括了资源整合能力、挖掘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李贺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异质性和不可竞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的各种能力转变为整体优势的整合,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核心。动态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利用众包模式进行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对收到的知识流的理解、吸收能力显然更强;相反,动态能力较弱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吸收知识流的能力也相应的较弱。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就越能促进企业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a:发包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假设2B:发包方企业挖掘学习能力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3企业客观条件与众包参与能力的研究假设

如果发包方企业有过在网上发包的相关经验,那么这一经历就会增进发包方企业参与众包模式的能力,增进企业在发包过程中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廖秋林认为创新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机制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活力的根本措施。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建立完整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以应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企业内部创新机制、平台的完善性,尤其是针对众包模式所建立起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的完善性会显著影响到企业在众包模式中吸收、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宋喜凤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外部激励、自我能力提升、沉浸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参与者行为动机,得出的结论显示外部激励对参与者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而企业对众包的资源投入力度、投入能力会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激励力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参与者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而对众包模式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a:发包方企业参与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经验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假设3B:发包方企业内部利用众包的平台机制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假设3c:发包方企业资源投人能力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4企业众包模式参与度与参与效果的研究假设

个体从事某一项活动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代表了其对待该项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其从事这项活动将会取得的效果。一般而言,对一项事物的重视程度越高,参与度和投入度也就越高,所取得的结果一般也较好;反之,对一项事物越不重视,参与感就越低,投入的相关时间、精力就越少,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差。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发包方企业对众包模式的参与度与其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5企业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与参与效果的研究假设

发包方企业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是指企业在众包过程中作为接收方对于知识源传递来的知识的理解、转化和吸收的水平。张亮认为知识受体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主要来自于知识受体的经验积累,即知识受体参与的项目研发、市场开发以及其他的项目活动。只有知识受体拥有较多的经验积累,知识受体才能对传递过来的知识进行良好的理解、判断并消化与吸收,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凌彭研究认为,知识受体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明显关系。知识受体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越强,知识受体越容易掌握知识源知识,转移的只是质量和数量越多,知识转移越顺利,企业创新效果就越好。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发包方企业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与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6企业众包模式参与度与参与能力的研究假设

企业参与众包模式的程度越高,对众包的时间、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就越多,这明显会促进企业加深对众包运作模式、关键点等方面的了解,进而提升其运用众包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6:企业众包模式参与度与其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7研究模型

综上所述,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纳入本章所提出的研究框架,形成实证模型,如图1所示。

3研究设计及问卷收集

根据前文的研究及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综合期望理论、认知理论、企业动态理论等方面的经典量表,以及众包理论现有研究结论,并借鉴了Ven-katesh等学者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因素和促进条件等方面的量表,凌彭知识吸收意愿、吸收能力、知识转移绩效、创新绩效方面的量表,杨卫丽企业参与众包行为量表,得到了本研究的量表,有关变量的题项共有33个,如表1所示。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企业信息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变量的测量,其中观测变量的测度选用Liker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评价。论文特别强调了对问卷调研的目的的学术性以及保密性,这有助于提高问卷答题的完整性与回收率。

问卷发放主要以网络形式为主,在2015年5月至8月期间,在国内知名的众包平台——猪八戒网站上进行数据的收集。猪八戒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在线众包交易平台,服务交易品类涵盖创意设计、网站建设和生活服务等多种行业,汇集了成千上万的网络大众来帮助企业或组织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我们主要是主要通过与猪八戒网站平台上的企业用户开展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站内信、留言或电话等形式对猪八戒网络平台上的企业用户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共发放300份,收集到181份问卷,回收率60.3%,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89.5%。

4实证分析及计算结果

4.1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常用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问卷指标内部一致性的常用检验标准,一般认为变量的Cron-bachsα值大于0.7即可以满足量表的信度要求。根据变量的平均变异萃取量(AVE)评估收敛效度。一般认为:AVE值超过0.5,问卷符合要求。量表的信度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所有变量量表的Cronbachα仅系数值都超过了0.7,所有变量的AVE值均超过0.5,表明问卷量表不仅是稳定可靠的,而且量表的收敛效度也比较好。

4.2结构模型分析

本研究通过运用AMOS20.0经对数据和结构模型的处理分析,得到的初始整体模型拟合指标,如表3所示。

模型的拟合指标符达到要求,数据与模型的匹配度较好,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符合要求。模型路径系数的估计统计量以及对应假设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除了假设H3b未被验证外,其他假设均通过验证。根据表4的结果:企业自身属性对其参与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企业动态能力、参与度和参与能力等因素对参与众包取得良好效果也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5结论及建议

5.1研究结论

在企业自身属性方面,企业自身的开放程度、开放文化、自身业务所决定的开放性以及所处行业的开放性水平能够有效的影响到企业的行为选择,企业所处行业中其他企业对众包的参与程度能够有效的影响企业对于众包的认知,进而影响企业对于众包模式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企业对于众包模式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企业对于众包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努力程度,通常,意识决定行为,较高的参与会有效促进企业提升企业在众包过程中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所取得的参与绩效。

企业在众包方面的相关经验、内部与众包相关的平台、机制的完善性以及资源投入能力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对企业参与众包模式取得的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参与众包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企业对众包的参与度对参与能力有明显的支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参与众包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众包的认知和参与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参与效果的提升,还可以通过促进参与能力间接提高参与效果,而企业的动态能力知识一个基础因素,它对提升企业参与众包的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但企业能否将其转化成现实存在的能力和优势,以及有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的客观条件对企业参与众包能力的促进作用为负值,即对其有负影响。与开始的假设相悖。然而经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拥有较为优越的客观条件虽然会在短期内使其获得相对其他企业而言较强的参与能力,但长期来看,会降低企业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热情,进而不利于企业持续提升对众包的认知和参与能力。

5.2研究建议

企业需要重视并积极开展网络众包模式的应用。现如今,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创新难度越来越高,而企业内部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应该通过整合内外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来成长和发展。而随着消费者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期望和能力日益增强,并借助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Web2.0时代里大众己经成为了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一份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并且会日益重要的参与群体。而网络众包正是企业利用大众集体智能和大众人力资源的新兴的一种模式,并在一些知名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发挥了巨大推动力的作用。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网络间的竞争,哪个企业能更好的利用更多的资源,就能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更多的企业也应该重视应用网络众包创新模式。不同企业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经营业务性质和所处的行业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存在通用的模式去指导企业参与众包,企业应重视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环境探索适合企业可以采用众包模式的产品或技术,让众包更好的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参与度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