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部分工科院校为例*

2016-05-19 06:11贾丹丹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1400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女大学生工科

贾丹丹(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1400)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部分工科院校为例*

贾丹丹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1400)

摘要:研究通过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制定了相关调查问卷,对工科女大学生进行就业状态、就业准备、就业心态及就业心理指导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工科女大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率,应该从高校培养计划、就业指导模式、各地政府等方面有针对性的为工科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

Abstract:The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four aspects of employment status, job preparation, mentality and the psychology of employment guidance about the femal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interviews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have problems with varying degre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work should be done from the training plan, employment guidance mod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vide employment assistance for the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Keywords:engineeri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因素,引起了国家及地方院校的普遍关注。

从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连年攀升,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631万,2012年毕业生人数为660万,2012年毕业生人数680万,2013年毕业人数达699万,2014年毕业人数达727万人,而2015年毕业生高达749万,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在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遭遇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在2015年6月份的搜狐网调查中,有86.6%的女大学生称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每人平均17次,在所有受到歧视的女大学生中,工科女大学生占了80%以上。在毕业生就业调查中,工科男大学生就业率最高,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比例最低。近几年,国家及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更需要引起关注。对于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就业,本研究对工科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制定了相关问卷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找出工科女大学就业中的心理偏差,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树立健康就业心理的方法,促进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河南地区部分高校即将毕业的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就业心态、就业准备、就业意愿等,以便更好的加强和改进工科院校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的开展,使得对工科女大学的就业帮扶更有指导性,为更有效的提高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提供对策。

(二)问卷设计

通过收集相关的研究成果,根据前期对工科女大学生的访谈,从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就业心理问题方面着手,共设计问题33个,主要涵盖四方面,其中有1题为开放性题目,其余均为选择题。

(三)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的对象主要是河南地区的工科高校,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交通职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主要涉及的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测绘工程、宝石鉴定与加工、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机械设计与制造共8个工科专业2016级女大学毕业生。

(四)施测过程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访谈阶段。主要访谈工科女大学生关于所调查四个维度中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记录。第二个阶段,问卷调查阶段。为工科专业的女毕业生发放调查问题,进行统一的指导语,在20分钟之内完成问卷。

(五)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指出,在所有专业的就业率上,工科专业就业率和就业收入一直排在前几位,就业率远远高于文科专业。同等层次的高校中,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就业率也远远高于以文科为主的院校。而在对理工科院校为主的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率在所有就业群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状态

在前期的访谈与调查中,访谈了万方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交通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发现女生的就业率较低,虽然在每次的考试中,前几名的一直是女生。很多工科女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在对目前的就业状态进行调查中,在回答“你在工作中是否感知到就业压力?”时,有91.94%的女生表示感知到了就业的压力。在对“你现在的就业心态如何?”的调查中,有40.32%的工科女大学生表示迷茫;有22.6%的大学生正在积极的准备,有18.8%的学生表示没多想,而18.3%的学生表示很焦虑。

在对目前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状态进行调查中,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工科女大学就业现状调查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工科女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状态很不理想,很多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了就业压力,感觉到很迷茫,大部分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从前期的调研和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工科专业的男生都已签订好工作单位,很多工科男毕业生手里有两个以上工作单位供选择,与此同时,女生形成了很大反差。

(二)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主要涉及到就业前大学生应该知道的就业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单位所需要的就业素质、专业水平、就业信息的把握、就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储备、心理状态等等。

在调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方面的信息的?”,有44.21%的学生表示自己从大三开始了解就业信息的,有28%的学生是从大二开始了解的,有15.1%学生表示从大一开始关注相关的就业信息,而有4.8%的学生表示大四才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8.1%的学生表示自己大学四年时刻关注着本专业的就业信息。

在问到“你对目前自己的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了解吗?”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工科女大学生对职业素养的了解程度

在问到“你对本专业就业前景感觉如何”时,有68.8%的学生表示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有17.2%的学生表示就业前景一般,有2.2%的学生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本专业就业前景到底如何,而只有1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好。

(三)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就业期望值是指理想的职位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等。为此,本次问卷调查了设计了相关问题进行调研。

在回答“你最希望的就业单位”时,调查结果图3所示。

图3 工科女大学生最希望的就业单位

在调查“你可以接受的最低月薪?”的问题中,有46.2%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接受的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有34.9%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1000-2000元,超过3000元的学生占了12.9%。在回答“如果职位与专业不对口,你是否会放弃?”的问题时,有39.2%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有30.6%的学生表示不会放弃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有21.1%的学生表示专业与职位是否对口不重要,而只有9.1%的学生表示如果专业与职位不对口会考虑放弃工作岗位。在对月薪的期望方面,有46.2%的学生表示月薪在2000-3000之间,这说明工科女大学生对月薪期望比较客观,太低或者太高的都不多。从找工作的职位对口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相对比较理智,对专业对口要求不高,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放弃就业岗位。

在回答“你想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职位?”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工科女大学生想获取职位的方式

在对“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时,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工作经验,依次是个人能力不足、就业指导不够、缺乏求职技巧,缺乏社会关系。在回答“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的关系如何时?”,有54.3%的学生表示,存在较大的差距,只有2.2%的学生认为还是比较吻合的。

(四)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指导主要是调查大学生目前所受到的就业方面的关注和指导方法以及在就业中,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问题解决途径。通过对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的了解,更深入的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改革,满足学生就业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及缓解就业压的方法。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及高校培养计划及开课情况来看,在调查的学校中,有90%的学校是在大三时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部分学校从四才开始上相关课程。

在对相关学生的调研中,问到“你认为学校应该什么时候开设就业指导课,对你的帮助比较大?”,有28.5%的学生表示希望就业指导课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时期,有26.9%的学生表示至少要从大二开始上就业指导课程。在调查学生,你感觉你最需要哪方面的就业指导时,有高达60.2%的学生表示最需要在面试技巧上给予相关的指导。需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占调查人数的17.1%,职业礼仪方面占13.4%,职场素质方面占了8.6%。可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需要加入更多实际的内容,在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礼仪、职场素质等学习外,还应该关注在实际就业中,学生最需要的面试技巧当调查“你的就业指导主要来自于哪里时”,有29.6%的学生回答来自于网络或者杂志,而高校中负责学生就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有21.5%的学生说来自于学校的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可见,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方面有待提高。

图5 工科女大学生主要就业指导来源

图6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根据关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又做了更深入的调查,在让大学生看来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作用的大小时,有51.1%的学生表示,感觉提供的就业指导的作用一般,有26.3的学生表示作用比较大,有17.6%的学生表示没有任何作用,其余只有不到5%的为学生表示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就业中,很多工科女大学生因为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了很多不良情绪,在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焦虑,占了调查人数中的21.1%,依次是自卑、从众、悲观、依赖。

在就业中,如果工科女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她们会如何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54.3%的学生表示会请教父母、朋友,再次就是有19.9%的学生靠自己来解决,14%的学生表示会求助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而有11.8%的学生表示会自己上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就业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高校能为学生做的不多,可以说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当问到你在大学期间听说过哪些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形式时,大家回答不一,有23.7%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心理辅导。而其他关于就业信息服务、求职训练、职业分析等相关的要求,各占了一部分。当对所接受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形式是否满足自己所需时,有55.4%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有31.2%的学生表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13.4%的学生感觉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从此可见,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没有系统的开设就业心理辅导相关的内容,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需要。目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校的就业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帮助整体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就业心理辅导不能快毕业时再进行,当让他们来选择何时开设这样的课程比较合适的生活,有41.4%的学生表示应该贯穿大学四年来开设这种课程,有24.7%的学生表示至少要从大三开始开设,可以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就业中做好心理调适,认为从大一开始心理辅导的占了15.6%,从大二开始心理辅导员的占了16.7%。

三、工科女大学就业心理对策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状态、就业准备、就业意愿及就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提高就业中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率,需要充多方面来努力。

(一)合理规划高校专业招生及培养

工科专业本身是所有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而工科女大学生却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在就业中总是“碰壁”,有的工科专业女生就业率竟然为0,以开采专业为例,本专业在招生时,男女都招生,而女大学生毕业后,以2016级学生为例,目前没有人签订就业协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整。首先,合理规划招生计划。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历年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来设定相关的招生计划,以煤矿开采专业为例,通过就业中心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女毕业生就业率差异显著,女毕业生就业率最低,那么可以在招生计划中,明确表示只招生男生。其次,合理调整专业。各大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展相关的专业,根据学生就业、市场导向等合理规划专业设计,尤其是工科专业的设置。以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开采专业为例,学院创办之初,以煤矿专业为主,而随着市场的变迁与改革,煤矿开采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少,那么招生人数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从人数到更细致化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人才培养方案等等。最后,允许学生调整专业。在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高校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学生调整专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己的发展。在步入大学之前,很多学生填报志愿比较盲目,对专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步入大学后,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可以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以工科专业为例,女生是否适合本专业或者能否接受本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这些都需要给予更合理的选择余地。

(二)加强工科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指导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自己所需要的也有很大出入。为了更好的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服务,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为工科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工科专业以实践为主,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工科女大学生都能去企业实习实训。以学校为平台,这样的企业才能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工科学生在假期自由选择实习单位时,很多女生都会遭遇性别歧视。为此,高校更应该为女大学生考虑,给予更多的实习平台。通过这种实践,提高工科女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提高就业素质,增加就业的机会。

2.加强求职培训,提高就业潜能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就业指导方面,女大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帮扶。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始要从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给工科女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方面的信息与指导,让工科女大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素质要求,为就业做更多的准备,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时关注就业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定期为工科女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就业讲座,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率。与此同时,在就业时要与企业联系,争取为工科女大学生开设专门的双选会,让更多的女生有就业机会。最后,也要通过引导,改变工科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求稳的心态,鼓励工科女大学生去企业、去创业,拥有创新创业精神,到更多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3.关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工科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工科专业的现状,我们可以了解到,工科班级中,女生较少,这些女生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实习实训或者班级活动中,往往被忽略,由此出现一些焦虑、迷茫、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工科为主的高校,更应该为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开展更多的心理辅导课程,有针对性、阶段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辅导形式,更全面的为工科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4.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就业准备还是就业心态的调整,工科女大学生这一就业中的弱势群体都需要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就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开在大三或者大四,而对于工科女大学生的引导应从大一开始,从制定职业生涯,到对就业信息的把握、对就业方向的把握、就业中的职业素养等等,形成一个心理预期,那么在就业中就会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更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能极大的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三)各级地方政府完善就业政策

国家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鼓励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更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工科类的女大学毕业生。各地地方多鼓励企业吸纳女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减免地方税务、生育补贴等等优惠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让企业在招聘女大学生时减少后顾之忧。同时,高校与企业之间也可以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更多的为女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温萍.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2]李瑾,彭建章.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2.

[3]李靖.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2.

[4]杨雪梅.女大学生就业公平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5.

[5]颜媛媛.理工科女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5.

作者简介:贾丹丹(1989-),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YB201507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040-04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女大学生工科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