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策略探析
——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

2016-05-19 06:11吴三美王奥郭珊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全程化个性化

吴三美 王奥 郭珊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高校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策略探析
——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

吴三美王奥郭珊珊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精细化职业指导强调“精”“细”二字,具有专业化、全程化、具体化或个性化等特征。文章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从专业化职业指导工作团队、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具体化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服务等四个方面,深入论述高校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全程化;个性化

Abstract:Refining guidance emphasizes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precise" and "detailed" with the features such as specialization, the whole proceeding, concretization or individuation.This article takes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to refine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pecializing vocational guidance work team, The whole - coursing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system, embodying concrete career guidance for different students and implementing individual career counseling services and so on.

Keywords:vocational guidance; thoroughly; personalized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中所提倡的一种工作思路,它结合了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思想,强调职业指导的专业化、过程化、具体化和个性化。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指导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良好的择业意识、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个人发展。文章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具体分析高校如何根据精细化职业指导基本思想和本校实际情况,实现精细化的职业指导。

一、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基本思想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专业化、全程化、具体化或个性化等特征[1]。对于高校来说,职业指导“专业化”是指高校需要配备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全程化”则是指高校的职业指导需要有系统性,形成一种全面、持续的体系;“具体化”是指高校职业指导的工作需要落到细处和实处,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分门别类地进行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个性化”则指的是高校需要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指导和服务。高校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不仅使学生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可以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2,3]。

二、高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较晚,基础薄弱,尽管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体现如下。

(一)职业指导专业人员配备不够

随着大学生扩招政策的深入,各个高校的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师资配备却十分有限。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在2013年前一个具有16000人的学校,整个就业处才5个专职人员(其中包括处长和副处长2名领导)。由于学生多、老师少,导致许多职业指导的工作开展受到限制,如职业指导课,由于就业指导处精力不够,只能分到各系部自行安排,以每学期4个课时的课时数分配给辅导员,每个辅导员自行安排上课内容,由于未受过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培训,其职业指导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限,致使上课内容零散,效果不佳。

(二)职业指导未做到全程化

职业指导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管理和协作,对学生的指导、咨询和帮助也需要是一个整体全程的过程。而现在许多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部门主要是就业工作处,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学校较多关注的是就业率等结果而较少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过程;而且学校进行职业指导的对象也只是大三毕业生,大一大二学生很少兼顾,忽略了低年级学生就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指导的具体化工作落实不到位

职业指导的工作做细致、做具体很重要,高校需要细分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提供与之相应的职业指导和资源匹配。而现在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所做工作落到实处的并不多,没有细分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开展职业工作。

(四)职业指导个性化的咨询有待发展

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学校主要采用课堂大班教学和职业指导讲座的形式(而且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不能根据不同的个体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而有开展职业咨询的高校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未真正为学生服务,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工作重点

(一)专业化职业指导工作团队

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落实专业化职业指导的关键。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团队(见图1),一是聘请校外专家和老师(包括企业资深HR等)作为资深职业指导顾问,开展职业指导的讲座和个人咨询等;二是在校内联合各个系部,抽调1-2名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级高的教师或辅导员担任校内职业指导课兼任教师;三是引进教学或职业指导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职业指导专任老师;四是就业处办公人员明确分工,副处长作为教研室主任负责统筹的工作,1名就业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兼任常规事务性工作。

图1 职业指导团队的组成

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一是学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路线,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培训;提供机会让职业指导老师“走出去”,如安排外出学习,将学习经验带回来分享等。二是依靠内部培训和学习等活动来推动。学院就业处成立职业指导课教研室,制定教学计划,组织专兼职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分享成功课件,提升职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质量;组织职业指导课说课比赛。

(二)全程化职业指导课体系

全程化是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意味着学校需要职业指导参与者整体协作,形成体系,在培养大学生的各个阶段开展职业指导。制定涵盖大一到大三3个年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并将职业指导课程(26学时)纳入必修课范畴,在职业指导课程中采用目前新课改中提倡的生成性教学模式来对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行为进行引导和规划,以学生需求实际为准绳,形成了由3个部分组成的教学体系(见图2),即:以“生涯认知”和“生涯探索”为核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4学时)、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大学生通用技能能力提升》(8学时)、以“资源拓展”为核心的《求职技能提升》(4学时)。

图2 职业指导课体系组织

大一的职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生涯认知”和“生涯探索”为核心,向学生介绍大学的学业、生活成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书,通过课程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做出自己的思考和打算,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大二的职业指导课程则是侧重“能力提升”的《大学生通用技能能力提升》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解职业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和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敦促同学们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通用知识;大三的职业指导课是以“资源拓展”为核心的《求职技能提升》课,更多地从微观可操作方面讲授如何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包括就就业技巧的分享、就业信息的获取和筛选、就业协议签订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具体化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

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具体化要求高校细分大学生群体、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开展指导和提供帮助,把职业指导落到实处。为此,学院就业处与学生处、团委合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特色项目,主要包括“优秀学生干部”培养引荐项目、创业支持项目、扶贫帮困项目、基层就业引导项目(见图3)。

图3 特色项目的组成

1.“优秀学生干部”培养引荐项目针对各系学生干部,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一是针对有意向报考公务员的系级以上主要学生干部,聘请外请专家展开以公务员笔试内容为主的培训和讲座;二是针对班级以上的主要学生干部,以大班教学、团体辅导等形式培养在职场中应该重点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比如公文写作、表达沟通等;三是据单位的需要抽选优秀学生由学校就业处推荐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大中型企业实习和就业。

2.创业支持项目针对有志向、有潜质的创业的同学,一是开设创业指导课程,传播创业的相关知识,对有创业计划的同学进行指导。二是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就业处与学生处、团委合作,开展的创业创新大赛,比赛分成“学生创新创意竞赛活动”和“学生创业能力大赛活动”两个部分,“学生创新创意竞赛活动”,并提供创业基金的扶持。

3.扶贫帮困项目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技能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采用“经济资助、能力提升、扶助就业”相结合方式,“经济资助”体现在学院在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对贫困同学会注重予以关注,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其就业的过程中提供经费补贴;“能力提升”是开设讲座或辅导班对他们的求职技能进行训练,“扶助就业”是有合适的就业机会优先提供给这些同学。对就业技能有困难的学生,结合“能力提升”和“扶助就业”的方式。

4.基层就业引导项目主要针对大多数的学生。考虑学院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是去中小企业,而且多数是从基层做起,所

以在大三通过讲座或在职业指导课,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树立责任意识和踏实的心态,“以平常心态过普通人日子、承担不平凡责任”,“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同时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的培训,如常用办公软件培训等;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诸如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四)个性化职业咨询服务

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是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职业指导人员需要能够根据个体的性格特征、发展特点和择业取向等进行信息咨询、诊断咨询和择业咨询。学院就业处联合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关于职业指导方面的咨询服务。学生可以和咨询师一对一面谈,对于在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咨询师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提高就业信心。除此之外,学校还提供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服务,在设定的时间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QQ、微信)或电话等方式职业指导专家在线交流。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易善芝.民办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

[3]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

[4]单鹏举,李靖茂.职业指导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新探——以广东某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

作者简介:吴三美(1985-),女,汉,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奥(1985-),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哲学社会科学类立项项目(pdjh2015b07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02-03

猜你喜欢
全程化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