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2016-05-19 09:44曾月霞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素养课文

曾月霞

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专业化,针对性的改革,教师要贯彻“语文立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课堂上要标新立异,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

一、小学主题教学的含义

小学主题教学是根据“语文立人”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一种整合小学语文比较分散的课文与知识的方法。提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是因为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注重学生们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些课文,教师选择让学生们进行自我预习、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但他们毕竟处于三观形成的年龄段,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指导,导致学生们缺乏一定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小学语文课本整体知识比较散,课与课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们在学习完上一课之后,对下一课的学习不会起到任何的帮助,就好像寓言故事中捡西瓜的小猴子,捡了西瓜,丢了芝麻一样,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小学生们也一样,因为知识整合不起来,到最后可能什么都学不到;三是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或者是教师的目标有了一定的偏颇,教师对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没有很大的重视,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作业与考试中,这在无形中加剧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不断僵化。针对这些问题,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应运而生。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是将语文课本中更加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出来,引导学生们更加灵活地运用,并在主题教学实践法的研究中让学生们的眼界更加的宽阔,文学素养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类别

根据一篇课文的难易程度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准备,确立主题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对课文进行一个整体框架的构建,然后分散学习,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文学素养,最后教师帮助大家整合总体知识,并帮助学生画出重点,方便以后复习与查看。没有确立主题思想的课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探索研究,层层推进,一步步的确立主题思想,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课文主题思想的情况下,对小学生们慢慢引导,逐渐接近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即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探索兴趣。

根据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我们可以对主题进行分类。简单易懂的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留出充分的预习时间,并要求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预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上帮助学生们解释不懂的地方,如果学生们预习效果甚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们认为自己懂的问题,让他们在课上解释,如果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可以帮助补充,进而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文整体的思想,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例如在学习到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时,教师在确定主题思想“知足常乐,分清主次”后,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让学生们查找与这一主题相关的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上相互分享,这样既帮助学生们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了解,又因为脑海中关于这类故事的扩充,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法是以“语文立人”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我们要抓住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并注意观察总结学生们的学习特点与一定的生活习性,大概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针对学生们的性格特点,适当的调整讲课方法。当学习到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拍一下课本剧,分设三个角色,妈妈,老大,和老二,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角色,事后可以让他们说说感受,并说一下自己想要成为哪只小狮子,是勤劳的还是懒惰的,并解释一下原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们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对学生们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兴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激活情感的一个阀门,一旦阀门被打开,人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所面对的事物中,践行事物的过程就成了一种心理享受的体验。小学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多彩且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再加之科学的主题教学实践更能够给小学生带来一个愉快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凤岗镇小学)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素养课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