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5-19 09:44林霞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巴迪怒火价值观

林霞

一、入情入境感受人物品质,进行人生观教育

在进行新课时,根据课文情境,运用抒情的语言、直观的图画、加上应情应景的音乐渲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了潜移默化,无痕育人的教育效果。

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有这样一句话“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抓住“喷”和“满腔怒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1.“喷”是什么意思;2.在什么情况下用“喷”;3.你从中感受到什么;4.喷出的到底是什么;5.“满腔怒火”是什么意思;6.在这个句子中你怎么理解满腔怒火;7.出示日本在中国烧杀抢掠的图片,让学生亲身感受“满腔怒火”。通过层次清楚的引领,使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副班长葛振林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懂得了战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之思想根源所在。

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最后,设计情境:每年的清明节,当大家都在祭奠自己亲人的时候,葛振林和宋学义来到狼牙山之巅,他们面对着远去的英魂,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角色,英雄人物鲜活起来了。学生入境了,动情了,一节课下来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增值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比单纯的要爱国、要负责任、要坚强的说教好得多。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堂课,笔者抓住“父亲、母亲对巴迪的第一首诗有什么表现,从动作、语言、神态和‘我有怎样的反映?”这一大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批注感受,交流理解。学生纷纷交流,抓住“嚷” “雨点般”等词体会母亲的慈祥、温柔,体会母亲对巴迪的理解与鼓励;抓住“扔”体会父亲的严厉;抓住“冲出”、“扑到”、“跑进”、“失声痛哭”感受巴迪内心的痛苦心情……学生的感悟在这详尽的品读中,层层递进,学生感受到了语文文字的魅力和文字背后藏着的意韵。

新课标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在学习《搭石》这课,笔者顺势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句子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在理解“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笔者先请一组学生来走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随着朗读节奏的加快,他们“走搭石”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朗读中他们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协调一致。学生真正读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对蕴含的内在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三、走出课堂,挖掘课外资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应该走出课堂,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孩子关心班集体、关心学习、关心家庭,进而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精神。

2015年 9月1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听抗日老兵讲故事。已过耄耋之年的新四军老战士朱江爷爷给学生讲自己艰苦的童年,讲激烈的抗日战斗,孩子们认真聆听,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听到悲壮处,有的孩子泪眼盈盈。孩子们都说,很喜欢听这位爷爷讲的故事,并深受教育,表示会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热爱和平,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孩子们都纷纷上前与朱爷爷拥抱,请朱爷爷签名,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孩子们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活动结束后,笔者让他们回去写一篇日记,不限篇幅,谈谈今天活动的感受。“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日本鬼子太可恶了,我们要记住国耻。”“拉贝先生救了好多中国人,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们要记住他。”“战争太可怕了,我希望世界再也不要打仗了,小朋友好可怜。”……翻看着孩子们的日记,我能感受到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祖国强大,我能感受到他们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爆发。

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空洞的大道理,枯燥的说辞,而是灵动的课堂,真实的体验。它如春风化雨般,快乐无痕地传递给学生并浸润他们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萍钢小学)

猜你喜欢
巴迪怒火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起加油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那一次,我错了
可怕的怒火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坐上怒火去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