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的陪伴

2016-05-19 09:44姜芳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敏感期陪伴宝宝

姜芳

从孩子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陪伴则是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这个老师怎么样,会给到什么样的陪伴,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 “0-3岁缔造一生”,3岁前正是孩子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时期。不同环境下,如何有效地陪伴宝宝,为孩子注入成长元素呢?

一、理解幼儿各敏感期的需求,优化家庭中的陪伴

在孩子0-3岁的成长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他会出现行为能力发展的特殊反应,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直到新的动机出现为止,心理学称儿童敏感期。0-3岁,宝宝最为突出的敏感期是口欲期、语言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识发展等。

1.口欲期的陪伴。约从出生到1.5岁,具体表现是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与满足。尤其8个月左右,宝宝会将所有能用手抓到的物品放到嘴里,此时,家长不了解这个心理特点,就会阻止。以乱咬东西、不讲卫生为理由阻断孩子的行为。口欲期得到满足的宝宝,长大后会有正面的性格,如乐观开朗。反之,若此时期的口腔活动受到过分限制,口腔活动不能获得满足,长大后将会滞留下不良影响,让本来一岁半左右结束的口腔行为延迟并反复,固结成口欲施虐,有不自觉地咬人或咬坏东西的口腔倾向。所以,父母在这阶段的陪伴就是尽可能提供给宝宝满足口欲期的食品或干净卫生的物品。让宝宝特定时期口腔探索的行为得到满足。

2.细微事物敏感期陪伴。很多家长对宝宝行为的一个现象很费解,“为什么宝宝喜欢在地上找头发丝儿,捡起来兴奋地像拾宝,到处炫耀”。这是因为,宝宝一岁半左右对细小事物开始敏感。他会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这时候的陪伴就是尽可能创造让孩子发现的机会,如:让宝宝观察蚂蚁;要求宝宝找出读物中小小的插图;或是让宝宝捏出藏在毛绒团里的小碎纸片,锻炼其手眼协调。这阶段提出这些要求是宝宝们最乐意完成的。这种有目的的陪伴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3.秩序敏感期陪伴。2至4岁时,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有的家长埋怨,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古怪了,平时每天下班一直是宝宝给妈妈拿拖鞋,可妈妈自己急着拿了,宝宝发现尽然大哭,非要妈妈脱鞋,让宝宝重新拿。这就是秩序敏感期宝宝对生活习惯,顺序性以及所有物的放置上特别固执的要求与行为。2岁后,家长要珍惜给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教育和陪伴机会,这时候成人的配合就是为孩子将来的好习惯打下基础。秩序敏感期得到满足的宝宝,将来会有序的整理物品;做事有先后条理;自信心强,安全感高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其他敏感期的陪伴。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这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二、参与集体活动,在早教环节中发挥有效的陪伴

早期教育的课堂,是婴幼儿最早的集体活动场所。大家熟悉的早期教育是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各种丰富的活动和刺激,达到在语言、认知、交往、运动等方面建立相应智能的目的。但是,同样的课堂,孩子的反应还是各有不同,原因在哪呢?原因在陪伴者——父母的影响。

很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都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但如何做到,让孩子在其影响下身心更好的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婴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必须从成人的反应中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必须通过成人这个“中介”才能实现。父母是婴幼儿与客观世界接触的“中间人”,更是给予婴幼儿主动发展的良好动力。

1.在“相识礼仪”中打开孩子交往的智慧。为了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让每个孩子融入集体,营造快乐饱满的氛围,早教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相识礼仪”。让宝宝和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有些宝宝性格外向,喜欢表现;有些宝宝内向胆小,不哼不哈。后一状况往往让陪伴者揪心和指责。其实,孩子当下的表现是一个平时观察,模仿成人的结果。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当宝宝不愿自我介绍时,陪伴者应情绪愉悦的让宝宝坐在怀里,让他面朝大家,握住宝宝的两手运用肢体语言,大人则以宝宝的身份自我介绍,介绍结束时,带着自豪感亲吻宝宝,让孩子感受家长的支持,不去介意孩子的不良表现,弱化孩子对低迷情绪的痕迹,经过多次示范和带动,让宝宝轻松地进入和妈妈一起表现的状态,随着行为的强化和鼓励的作用,胆小宝宝也就会开始交往了。其他家长及同龄孩子与之互动时表达的欢喜,更加让胆小宝宝认识到自己的能干与被接纳,逐渐在脑中形成大家很喜欢我的感受,有了这个基础,宝宝就敢于大胆表现自己,产生主动交往的愿望与行为。这些行为会在宝宝脑发育初期,增强大脑新皮质部分的发育,提升社会智能。

2.在“精细动作”里给予孩子巧手的信心。手巧才能心灵。早教课程讲究锻炼宝宝精细动作,根据不同月龄,安排抓、捏、揉、和其他综合性的手工活动。根据婴幼儿脑功能的发育过程,手的技能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发育,促进神经突触增长,造就神经网络更好的链接。每一种学习都是一个过程,比如:“穿珠子”,有的宝宝快;有的宝宝慢,还不专心。见后一情形,家长不能干着急,可以先用语言和宝宝交流,“珠子多好看啊”,吸引宝宝对材料的注意,然后,在孩子把玩的过程中用语言指导,“咱们用细绳穿过洞洞吧”,让孩子自己尝试,如果办不到,就轻握宝宝小手,帮其穿过,鼓励孩子“好棒啊”“成功了”,用积极的语言赞美宝宝,让孩子在成人的反应中得到自我肯定。其实,有些宝宝并不清楚这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妈妈帮助的,只会在赞美声中很乐意做这件事情。这就是帮助宝宝轻松达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境界。在宝宝有兴致的时候多做几次,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一节课反复多次,练习可以在家里延伸,时间不宜久,数量不宜多,2岁左右的宝宝控制在5~8分钟就好。“手巧心灵”,陪伴者的用心又给了宝宝发展的好时机。

3.在“唱唱跳跳”时引领孩子规则的控制。2岁前的宝宝会以自我为中心,2岁半之后,父母就要和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让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如何在宝宝早期建立他的规则意识,更好的实现心智发展呢?我们在早教的音乐环节有这样一个培养渠道,在音乐背景下,经过欢快音乐的调动,小宝宝往往会无意识的表现出很嗨很可爱的动态。但在课程的要求里,会针对宝宝的能力,制定一些规则。比如:听歌词做相应动作,间奏部分要马上停顿下来;对更小的宝宝,会要求大人主动随节奏拍打孩子,让其被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等。这些活动的陪伴,是让孩子在观察成人表现中学会何时行何时止,既满足对音乐表现的欲望,又锻炼识别规则、遵守规则的能力。通过音乐游戏,多听歌词中接近生活内容的语言,如“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跺跺”“拉拉手,围个圆圈走一走”,在日常语言的理解能力上,宝宝很乐于操作。久而久之,孩子对规则就不会陌生和排斥,将这种会听指令的能力渐渐延伸到生活中去。达到明确生活规范、有自律生活的能力。

4.在“大运动”前支持孩子挑战的勇气。“大运动”是早教课程中一个锻炼宝宝肢体平衡、力量、协调性等综合能力的环节。最早宝宝接触这类运动都会紧张地抓住妈妈,比如:1岁2个月的宝宝独走钻山洞;1岁半独自跨过障碍下蹲拾物;2岁半“摇晃的抱桶”游戏;3岁爬过月亮桥等;这些游戏的设计对宝宝都是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是心理上敢于尝试的突破。有的同龄孩子源于早产或力量感弱等等原因,不能马上达到目标,家长就要及时放低要求,牵宝宝一下,等宝宝自己尝试过后,可以脱手或有距离的保护着宝宝,给他一个安全的感觉,让宝宝知道妈妈会随时保护好自己的。有了这两个前提,宝宝都会大胆的放开来表现,千万不要在宝宝胆怯时表露厌恶或说批评的话,能力弱的宝宝反复多做,就会进步,这样的支持与陪伴让宝宝敢于面对挑战。

三、探究幼儿情绪背后的事件,有策略的陪伴

有时候在大人们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到了孩子那,就会变得无法理喻。有这样一个例子:早教课上,一岁半的宝宝在老师发的小白鼠图片面前,吓得躲在妈妈怀里,怎么也不触碰,经过了解,才知道,奶奶总是在宝宝自己乱走的时候满是恐惧地说:“到处乱跑,老鼠会来咬你的”。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老鼠就是可怕的,哪里还会和它玩游戏呀!这就是孩子情绪背后的事件,如果不是细心探究,就会要求宝宝拿起图片操作,结果没有化解情绪,反伤其害。此时家长的陪伴则是,自己先拾起图片,一张一张地操作,并且解释图片上的小老鼠不咬人,也不要求宝宝触摸,逐渐打消恐惧情绪。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反常而强求孩子。确实经过大人多次解释和自我示范,宝宝可以放心看图片了,类似的案例有很多。

在这些非常态现象出现时,家长做到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给予孩子关注的目光,让孩子信任地释放自己,只有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才会查找出原因,实施有策略的陪伴,转化其行为。原生家庭和教师等不当的处理方式,都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

0~3岁,是宝宝性格、习惯、能力最初的奠定期,只有当父母能够正确认识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父母的身教对于孩子性格、习惯、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而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有意义的陪伴,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西省政府直属机关保育院)

猜你喜欢
敏感期陪伴宝宝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文化敏感期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