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传承的天籁之音

2016-05-20 02:36文/王
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顺义区中学学会

文/王 静



聆听传承的天籁之音

文/王静

编者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人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人们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透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察古鉴今,彰往而知来。

作为顺义区唯一一所国家级国学经典教育联盟中华传统文化实验校,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五中学一直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事来做,在传承传统文化之路上愈行愈远,一幅美丽的教育画卷正慢慢在京畿大地铺展开来……

理念篇察古鉴今,汲取丰厚文化滋养

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原名顺义区马坡中学,始建于1958年,2012年迁入新校址。这所服务于顺义新城核心区的新校,凝练了“养天地正气,育智慧良心”的学校精神内涵,积极引导师生诵读国学经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中国魂”为价值追求,给孩子们搭建起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大舞台。

采访中,顺义十五中学校长王振江向记者介绍到“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因此善良是最有价值的,学生的品行要教,有良心才会有正气,也才有大智慧。教孩子善良,是从小扎实做人做事的根基。”

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努力践行“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校训,沐浴在传统文化中,收获幸福人生。对于校训,王振江校长给出了这样的解读:仁者爱人,他人至上,心中有他人也;义者,有责任有担当也;礼者,敬让他人也;智者,明辨是非,通达古今万类万物也;信者,心诚至灵也;忠者,尽心尽力也;孝者,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也;廉者,不义之财不取也;耻者,做人之底线也;勇者,争气要强勇于自省自新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学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他们在传承中感受道德熏陶、领悟智慧人生。

环境篇俯仰之间,感受传统文化韵味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近年来,顺义十五中学始终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作为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走进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新校园,在一片典雅的居民小区簇拥中,红色的新校舍格外醒目。学校校门两侧的围栏墙上,左右对称挂着“做好人走好路”和“读好书交好友”几个大字,仿佛在告诉每天匆匆而过的人们,这所学校将要培养具有怎样品格的学子。

两栋教学楼之间,高高矗立着中华圣贤的雕像。楼道里悬挂着《正气歌》及其他国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每层的台阶立面上则是《三字经》《弟子规》及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办公室悬挂着传统书法匾额,楼道以及每间教室都张贴着学校的校训,旨在让学生时刻铭记校训,并真真正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崭新的校园里,除了高标准的教学楼、田径场、篮球场和现代化的体育馆等教育教学设施外,大凡目力所及之处,无不流淌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心灵的居所,精神的家园,人才的摇篮,青春的校园。

而在学生校服的背面,则嵌印着六个醒目的大字:“少年强,中国强。”在校长王振江看来,设计这样的校服,是要让学生看一眼就触动一次、振奋一次、觉醒一次,让他们明确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在俯仰之间随时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熏染,从中汲取到丰厚的思想文化的滋养。

育人篇潜移默化,倾听生命拔节之声

少年强中国强,作为国家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成员学校,顺义区第十五中学着力培养十种人:乐于思考的人、乐于助人的人、乐于追问的人、乐于交流的人、乐于创造的人、乐于反思的人、通情达理的人、学识渊博的人、眼界开阔的人、有行为准则的人。

自我教育,让学生释放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顺义区第十五中学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为特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

学校综合楼大厅的一角摆放着一台价值上万元的钢琴,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只要想弹奏,都可以在此展示自己的才艺。王振江校长说,课余时间在办公室时常听到悠扬悦耳的声音响起,而每响起一次,他都知道是谁在弹奏。听到这里,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在王振江校长时时刻刻都在用心了解着每一个学生的赤诚之心。在被问及将钢琴放在开放区域,是否担心钢琴的损坏时,王振江校长很坦然,“从2012年至今3年钢琴完好无损,是否相信学生,这是一个关系到学校育人理念的问题”,在他眼中看来,这是对学生很好的自我教育。

小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越发重要。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虽然身为校长,但是王振江一直坚持给学生上传统文化教育课。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桌是四、五张组合在一起的,每四五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校长先简要讲述知识要点,随后便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分作学习、组内展开讨论,完成导学中相应的问题,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当一个组的代表参与讨论时,就在黑板上给该组相应的记上一个分数,当这名代表回答而组内其他同学没有补充时,其他小组可以继续质疑或补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此类推。这样,各个学习小组在组内形成了合作关系,而小组之间便形成了竞争关系。在小组学习合作、自主学习中,孩子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互助、学会相处、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评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校长的课堂上孩子们都非常活跃。这种活泼热烈的高效课堂在顺义十五中学已然成为常态,各个年级各门课程已普遍采用了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同时与导学案相结合,课堂生态由此改变,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持续不断地从古圣先贤浩瀚如海的智慧里,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学校教育注入了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因子,在开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使命和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尝试探索着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道路,对各类学校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猜你喜欢
顺义区中学学会
顺义区总工会慰问支援防疫医护人员
顺义区总工会积极慰问抗疫一线职工
走进“北京最美乡村”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
在多解中学创新
学会分享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北京市顺义区许连生名师工作室介绍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