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只为学生健康成长

2016-05-20 02:36王小爱
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鲁迅中学

文/王小爱



百年传承,只为学生健康成长

文/王小爱

这是一所拥有百年文化传承的学校。建筑古朴典雅,环境和谐优美,处处流露着大家手笔的不凡气度;这是一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学校。感悟优秀文化、感恩时代生活、励志报效祖国。百年的教育经历,是历史慷慨的赐予,同时更是赋予学校的民族重托。这就是北京市鲁迅中学。

>>教育部杜柯伟司长来校调研

作为一所有着110多年历史的京城老校,北京市鲁迅中学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近几年来,在新教改的背景下,在全校师生共同的拼搏进取中,这所百年老校正在不断地开创教育的新篇章。如今,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市鲁迅中学,在仿“巴洛克”式的静穆幽雅回廊中,在朱红油漆的木质楼梯间,跟随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足迹,深入挖掘学校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探索学校传承下来却不可复制的育人之路。

北京市鲁迅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1901年的“笃志学堂”,经“笃志女中”“女八中”“一五八中”,到1996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北京市鲁迅中学”,这座庭院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作为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近代教育设施之一的鲁迅中学,现已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承担社会大课堂职责。校园内的“三一八”惨案历史情况介绍长廊,“三一八烈士纪念碑”,鲁迅当年发表演说的礼堂,无不为学校办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个班,高中13个班,学生700余人;教职工135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及兼职教研员36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6.36%以上。

2012年8月,鲁迅中学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年学校。今天的鲁迅中学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正不断探索“启动自动、健康健全”的当代育人之路。

理念内涵篇文化入骨,地域造就情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一个人服务全人类。”——严虹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一生倡导和实践的“立人”思想让人们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有人格、有个性的人,绝不能痴迷于物质。基于学校独有的人文背景资源、现实状况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理解,学校明确以“立人”为宗旨、以启动人的内驱力,以“实事求是、博采众长、坚韧不拔、笃志报国”为育人目标,并逐步形成以“活动、环境、课程”为育人平台的“北京市鲁迅中学立人特色文化系统”,简称“立人文化系统”。

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依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的“各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设丰富多样的学校选修课程,突出创新性、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逐步形成学校特色”的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鲁迅中学校园精神,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学生指导体系和课程管理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有效提升了办学质量。

课堂文化建设 近几年,鲁迅中学的教育教学全面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提出了激励自立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以规范管理和推进新课程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突破点,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从常规入手,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现有效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教师文化建设 鲁迅中学以发展教师为着眼点,以教师“专业化”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师“专业化”建设为立足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从教育理念、专业技能、课堂教学基本功入手,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重视教师梯队建设,搭建成长平台,岗位成长与成才,造就“专注、勤奋、博学、向上”的现代教师团队。

学生文化建设 鲁迅中学精心建构立人文化系统,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于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之中是学校长期不懈的追求。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得成功,启动其自主成长的愿望。通过全面的设计,精心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让学生从中寻找发展的目标。学习各类榜样,了解标准、看到示范••••••这些都是教育的生动环境。

爱国教育篇潜移默化,一砖一瓦育人

“一所好学校可以培养一名好校长。没有鲁迅中学,就没有我。”——严虹

作为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德育始终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沿着“了解灿烂文明、感悟优秀文化、感恩时代生活、励志报效祖国”这个现代人的品德成长主线,设计、组织实施了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元,覆盖到“文化教育、学科教学、行为习惯、健康情感、健康心理、健康体魄、健康审美、健康礼仪”等许多学校教育的传统内容,逐步形成了若干富有特色、互为补充的校本德育传统活动,很好地丰富了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内涵。

一方面学校校园是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鲜活见证。维护、利用、补充开掘一直是学校高度重视的文化建设工作。校园环境干净、优美,富有安全性、人文性、独特性。景观设计、楼道布置、设施设备安置具有整体性、协调性,贴切表达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另一方面,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和学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高度整合,学校管理层从维护、发掘、利用和营造几个层面开展工作;学校老师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关注现实,感悟文化,学会比较,学会传承,为学生铺设一条由了解到感悟、由敬佩到热爱、由接纳到融入的文化之旅。爱国是民族的自尊,民族的自尊首先是文化的自尊,抓住这条主线,爱国主义就不是空泛的口号,就能落实为很具体的情感,进而影响到行为和成长,服务和报效才成为可能。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发挥基地在社会的服务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充分调动了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严虹校长真切地说:“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能够从心底里爱惜母校一砖一石、一草一木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才能成为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人。”也正是如此,百年来,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正是凭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挚爱,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名誉校长周令飞(鲁迅长孙)参加我校“五四笔会”活动

特色发展篇全面育人,促进和谐发展

“一所学校的发展必然存在自身独特的文化和魅力。”——严虹

鲁迅中学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围绕立人理念的实现,确立了“活动、课堂、环境”三个实施平台,初步搭建起了学校特色的立人途径和模式,使学校在一个育人系统中运转,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行为的自主、高标,形成鲁迅中学师生鲜明的行为方式。学校在环境建设、活动设计和课程建设等领域着力探索实践,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发展特色。

特色理念构建 学校以“多读鲁迅、多知鲁迅、多思鲁迅”为显见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并认同“做最好的自己”的成长目标;师生合力实现“启动-自动”的立人目标:教师,调动自己的专业才智,为了“启动”学生尊严成长的愿望;学生,做健康向上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实现“自主-高标-发展”的成长。

特色教学为主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目标在三级课程平台的实现:始终把课程作为“启动—自动”的最重要途径,把课堂作为“启动—自动”的最主要空间,把课程建设作为立人模式最显见的特征。坚持站在践行立人思想的高度审视、规划校本课程建设,立足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基于学校学生的发展实际需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

特色活动贯穿 学校将鲁迅精神传承、德育工作、青年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校园生活和学习活动之中,探索鲁迅文化与当代教育的契合点,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特有的环境陶冶人,以精彩的活动培育人。学校丰实的社团课程让校园充满了生机活力。

特色环境优化 学校从“走近鲁迅、感悟鲁迅”这个起点做起。建有“鲁迅生平展室”;“三一八”纪念碑;讲堂阅览室;百年前的校门原貌诉说着一个世纪中国教育的故事;新文化的主题墙廊让师生感悟校园的曾经。

树立学校品牌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大发展,学校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优势,紧紧围绕办学目标,为师生开拓视野,了解世界,促进成长全力提供条件,创设环境,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点,已经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品牌。

明确的方向和不懈的努力,使学校蒸蒸日上,不断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课题“高中特色发展”项目试验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实验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先进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校、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全国鲁迅学校校际交流会执行主席学校、《北京教育》常务理事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

传承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传承“经典”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弘扬;传承“鲁迅文化”是对百年名校的兼收并蓄。今天,在以学习弘扬鲁迅精神为学校文化特色,以“启动人”为工作立足,以“使人自动”为立人目标,北京市鲁迅中学正在一步步创新着、进步着、收获着……并在传承经典中展开一篇篇蓬勃的发展蓝图,再创教育辉煌。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鲁迅中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鲁迅,好可爱一爹
在多解中学创新
鲁迅《自嘲》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