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痰湿质高血压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6-05-22 09:50李玲郑仕中汪海燕范娥朱艳萍魏清琳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疗程血脂

李玲,郑仕中,汪海燕,范娥,朱艳萍,魏清琳



穴位埋线对痰湿质高血压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李玲1,郑仕中1,汪海燕1,范娥1,朱艳萍2,魏清琳1

(1.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 730020;2.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20)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痰湿质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评价穴位埋线疗法的有效性。方法 将痰湿质高血压前期人群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每10天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7 d为1个疗程,间隔3 d后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血压、血脂、腰围(WC)和体重指数(BMI)为观察指标,测定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相关指标值。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WC、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SBP、DBP、W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血脂、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穴位埋线防治高血压前期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有效降低SBP、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BMI,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减小WC。穴位埋线在相同的疗程下,在改善SBP、DBP和WC方面优于半夏白术天麻汤。

穴位疗法;埋线;痰湿;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

高血压前期是血压介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临床高血压病和一系列与血压增高有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前期。相关流行病学资料[1-4]显示,与正常血压范围人群比较,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脂、腰围(WC)、体重指数(BMI)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明显增高。将高血压病的防线前移至高血压前期,阻断甚至逆转高血压病的进程,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5-8],同时具有副反应小、安全经济、适宜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等优势。因此,笔者设计了本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血压前期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均为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中心及兰州市广武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以1:1比例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治疗组有3例因出差不能完成治疗方案为剔除病例,实际收集病例32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不能坚持按疗程服药,不能完成治疗方案为剔除病例,实际收集病例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9]

采用美国JNC7有关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时间坐位测量的收缩压在120~139 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

1.2.2 痰湿质高血压前期中医诊断标准

由于目前尚缺少高血压前期证候分布特点的统一标准,故参照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关于痰湿质的体质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主项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副项为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腻,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10]。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6~60岁,性别不限;③发现血压升高3个月以内,且试验前未服用过降压药物者;④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自愿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合并临床重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甲亢、外周血管疾病、脏器功能衰竭、精神心理疾病及肿瘤等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已接受抗高血压药物干预治疗者;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⑤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

1.5 剔除标准

①未完成疗程或中途要求退出的受试者;②未能按照治疗方案执行的受试者;③对羊肠线过敏者;④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病情变化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受试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均为3个疗程。生活方式干预参照JNC7及DASH研究[11]所推荐的方案制定,具体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高钙和高镁膳食;增加体能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锻炼时间每次40~60 min,每星期3 d以上);戒烟、减少饮酒(酒精摄入量低于30 mL/d);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4个方面。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曲池、太冲、风池、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脾俞。

2.1.2 操作方法

以押手揣穴,标记定位,用碘伏棉签常规消毒,取长度合适的0号羊肠线(线的长度根据患者胖瘦及埋线部位脂肪肌肉厚度进行选择,多用长5~10 mm),将羊肠线用无菌镊装入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进针角度和深度同常规针刺,待患者有酸麻沉胀感时,缓推针芯,将羊肠线埋入,缓慢退针,允许有适量出血(每穴<1 mL),不出血时以创可贴贴敷埋线处。每10天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组成为半夏10 g,白术15 g,天麻10 g,茯苓12 g,橘红10 g,甘草5 g,生姜10 g,大枣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温服。7 d为1个疗程,间隔3 d后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血压

选择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判定采用柯氏音法。血压的记录由固定的医师进行测量和记录。一般测量坐位右臂血压,测量前坐位休息10 min。血压用mmHg记录。

3.1.2 血脂

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前研究对象须禁食12~16 h,空腹采取静脉血。

3.1.3 腰围(WC)

嘱患者挺身直立,双足自然分开约30 cm,自然呼吸。检查者用软尺(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 mm)在第12肋下缘和腋中线髂嵴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测量值精确到1 mm。

3.1.4 体重指数(BMI)

由身高体重秤先测得患者的身高与体重,根据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2)计算出BMI。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血压、血脂、WC、BMI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性别、疗效用构成比表示。年龄用两独立样本的检验;性别用卡方检验。血压、血脂、WC、BMI治疗前用两独立样本的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WC、BMI比较用自身配对检验;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WC、BMI用两独立样本的检验。取检验水准a=0.05,以<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SBP和DBP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组间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和DBP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SBP和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s,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s,mmHg)

组别时间SBPDBP 治疗组治疗前130.31±5.4976.18±7.11 治疗后121.38±8.551)2)71.25±6.021)2) 对照组治疗前131.58±4.9778.65±6.23 治疗后126.12±8.961)75.24±6.55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3.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组间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降脂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s,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s,mmol/L)

组别时间TCTGLDL-CHDL-C 治疗组(n=32)治疗前4.82±0.762.36±0.853.01±0.451.13±0.19 治疗后4.04±0.691)1.87±0.471)2.65±0.551)1.23±0.181) 对照组(n=34)治疗前4.61±0.902.28±0.832.96±0.421.06±0.18 治疗后4.02±0.761)1.74±0.361)2.68±0.531)1.21±0.2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

3.3.3 两组治疗前后WC比较

由表4可知,两组治疗前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WC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W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在减小WC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治疗前后WC比较 (±s,cm)

表4 两组治疗前后WC比较 (±s,cm)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284.31±5.4781.47±5.531)2) 对照组3485.35±5.9584.71±5.82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3.4 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

由表5可知,两组治疗前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减小BMI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 (±s,kg/m2)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 (±s,kg/m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224.52±2.0522.95±2.071) 对照组3423.91±2.1022.89±1.9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

4 讨论

高血压前期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中没有这一病名。高血压前期的临床表现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仅有血压升高而无临床症状;二是血压升高的同时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心烦易怒等症状。有关于高血压前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调查研究[12]发现,痰湿中阻是高血压前期临床常见证型之一[13-16],痰浊可能是其主要病机。同时,痰湿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高血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研究选择痰湿质高血压前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高血压前期人群经过3个疗程的穴位埋线治疗后,SBP和DB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穴位埋线疗法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国内已有研究应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发现穴位埋线结合降压药物在降压及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单用降压药物[17-20]。另有研究以太冲穴为主穴进行埋线治疗不同程度高血压病,发现1级高血压病患者单用穴位埋线疗法即可取得降压效果[21]。本研究证实穴位埋线疗法具有降压效应的结论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血压前期相关危险因素(血脂、WC、BMI)也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对照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血脂、WC有改善作用,本结果与国内类似研究[22]结果基本一致。

穴位埋线疗法[23-26]是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理的相关文献[27-30]中,可得知穴位埋线疗法属于复合疗法,从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发挥其即时治疗效应以及远期治疗效应。高血压前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不仅存在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多伴有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高血脂、超重等)[31-34]。因此,要有整体观念,在降压的同时,调控其他危险因素至理想水平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穴位埋线疗法其降压机理尚属初步研究阶段,可能是针刺、放血、埋针等降压效应的集合,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

[1] 吴寿岭,张子强,宋胜斌,等.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15-419.

[2] 金楠,李革,李会,等.中国大陆地区成年人高血压前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2):1738 -1743.

[3] 赵冬,李翠芬,王薇,等.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11):730-733.

[4] Sathiyapriya V, Selvaraj N, Nandeesha H,. Association between protein bound sialic acid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prehypertension: a possible indication of underlying cardiovascular risk[J]., 2008,30(5):367-374.

[5] 马界,陈学忠,王霄箫,等.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974-975.

[6] 秦小永.穴位埋线治疗瘀阻脑络型高血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22.

[7] 田元生,程广书,王新义,等.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高血压46例[J].中医研究,2008,21(1):55-56.

[8] 柏树祥.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J].中国民间疗法,2000,8(4):19.

[9] Chobanian AV, Bakris GL,Black HR,.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 2003,42(6):1206-1252.

[10]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1] Sacks FM, Svetkey LP, Vollmer WM,.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of reduced dietary sodium and the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diet. DASH-Sodium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J]., 2001,344(1):3-10.

[12] 梁宜钢.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3] 张学丽,郑峰.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西藏医药,2016,37(1):85-87.

[14] 李兴鹏.熊晓玲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经验[J].四川中医,2016,34(6):8-9.

[15] 陈茹芳.3种降压西药治疗痰湿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4):674-675.

[16] 吴静,刘腾腾,沈翠珍.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穴位敷贴降压作用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10):8-11.

[17] 李滋平,闫晓燕.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3-5.

[18] 李玲,许国防,陈丽.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1,26(6):754-756.

[19] 李向红,马界.太冲穴穴位埋线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2):55-57.

[20] 梁海侠,苏文革.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病研究概述[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4):40-42.

[21] 文秀华,文秀慧.太冲穴埋线治疗高血压病180例[J].河南中医, 2011,31(7):792-793.

[22] 毛红蓉,王凌云,张红星,等.比较穴位埋线与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9,24(4):257-257.

[23] 关玲,左芳,宋琪,等.穴位埋线技术标准化研究——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制定说明[J].中国针灸, 2009,29(5):401-405.

[24] 任晓艳,刘力.任氏穴位埋线疗法在减肥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美容,2001,(5):98-100.

[25] 王杰.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复发性疾病的临床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2):8-9.

[26] 王晓燕,鲁斌.穴位埋线疗法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21(22):92-95.

[27] 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 2004,19(12):757-759.

[28] 布的尔坡,张兴明.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09,21(5):852-854.

[29] 赵永娇,马红英,蔡德光.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84-787.

[30] 贺伯晓,李洪涛,曹铁梅,等.穴位埋线加转移因子封闭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1994,7(2):205.

[31] 代鲜鸽,别小宁,张爱萍,等.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27-30.

[32] 刘莹.高血压病与社区健康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 25(9):64-66.

[33] 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1):178-179.

[34] 李光伟,杨文英,洪靖,等.胰岛素抵抗——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高血压的共同途径?[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1-15.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for Prehypertension Due to Phlegm-damp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1,-1,1,-2,-1.

1.,730020,; 2.,73002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on the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rehypertension due to phlegm-dampness,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Method Seventy patients with prehypertension due to phlegm-dampnes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once every 10 d as a treatment course, totally for 3 cour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escribed withdecoction, 7 d as a treatment course, with a 3-day interval between two courses, totally for 3 courses. The blood pressure, blood lipids, waist circumstance (WC)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blood lipids, WC, and BMI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0.05).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SBP, DBP, and W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in comparing the blood lipids and BM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rehypertension. It can effectively down-regulate the SBP, DBP,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up-regulate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reduce WC. With same treatment courses,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can produce a better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SBP, DBP, and WC compared withdecoction.

Acupoint therapy; Embedding, Thread; Phlegm-dampness; Hypertens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005-0957(2016)12-1401-04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12.1401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GZK-2014-6)

李玲(1987 - ),女,住院医师,Email:zyqpll06@163.com

魏清琳(1965 - ),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疑难杂症,Email:wql19651996@163.com

2016-04-20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疗程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你了解“血脂”吗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