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控制在制造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2016-05-24 15:16史爽刘非菲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运用研究

史爽+刘非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繁荣的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利润微薄,针对制造业出现的这种状态,必须通过成本控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盈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成本费用控制;制造企业;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民营资本市场的繁荣,国内外很多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低价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制造企业的经营多处于微利状态。针对目前制造企业面临着来自外部和企业内部自身发展的各种挑战,练好企业内功,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全面的成本费用管理也是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提升竞争力水平,改善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地支持制造企业的行业发展战略,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成本费用及成本费用控制的内涵

(一)成本费用的内涵

成本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实际消耗,它是指企业在日常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时所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生产所需的原料、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企业为盈利而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提供必要的商品和服务、在生产经营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费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生产费用。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为生产和销售特定产品和服务所消耗的生产费用就是产品成本。也就是说在一特定项目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这里包括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能源资源、设备、人工费用及场地使用租赁费、施工工人加班的工资、奖金以及其他在整个项目中的全部费用支出。

(二)成本费用控制的内涵

成本费用控制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事项进行影响,使其朝着预定的轨道发展,以达到目标的一种行为手段。企业完成一个项目事前需要一个成本的预计,成本费用控制就是根据对企业成本的预计,企业全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成本费用进行全程管理,指导、影响和限制,以便使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二、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原则

掌握成本费用控制原则是确保成本费用控制体系规范、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同时可以作为衡量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合理与否的依据。本文论述的成本费用控制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控制原则

全过程成本控制。这里的将的全过程成本意味着成本控制是贯穿于生产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因此,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要具体到每一个阶段。

全员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利润,因此关系到公司的每一个人。成本费用的控制与每个参与最终利润的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成本费用控制不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要调动公司上下全员树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观念,使成本费用控制上升到全员高度。

整体成本控制。成本费用的整体控制,是指在企业运营全过程中对发生的每一笔费用都要控制,把整个运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规划,将每一笔费用统筹、整合再合理分配,做到整体利益最大化,将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到整体最优的状态

(二)成本最低原则

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制造业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国内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的制造市场,使得制造业市场价格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制造行业市场价格的良性发展,在价格下降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利润,制造企业纷纷寻求降低企业成本以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企业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获得利润的优势。成本费用控制不是盲目的减少制造所需的费用,而是在保证质量及产品规范达标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技术、观念上的优势制定成本合理、利润最优的方案。

(三)及时性原则

成本费用控制的及时性原则不仅是指成本控制事事做到及时,还应打出提前量,有预先控制的观念及能力。在费用支出前有所规划,或者在费用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是成本降到最合理的程度,避免造成重大偏差无法弥补。

(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就是指责任落实到个人;权责明确。如企业相关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整体运行,统筹兼顾,同时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技术人员负责工程技术及质量的监测等、每个人都应各司其责、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定期进行人员的绩效考核,遵循有效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五)动态控制原则

因为生产运营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和完成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成本费用控制就要遵循动态控制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指核算成本时要考虑整个人、财、物在制造生产全阶段的消耗,而不是在某个静止的阶段。在整个动态的成本管理中进行核算与控制才能准确的制定出成本控制原则

(六)例外成本控制原则

例外成本控制原则是种特殊性问题,但是也是关系到成本控制实现的好坏的关键。这里的例外是指类似于一些突发事件或非人为所能控制的事件所带来的成本超出预算现象,但是这类问题不加以良好控制和规划会在未来产生更大的费用,影响整个制造成本。这一类问题是要另外注意的。

三、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现状

(一)成本控制缺乏实践性

在现代管理制度的影响下,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在部署公司发展战略时提出了控制成本费用的计划,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战略部门。这一战略目标的制定在理论上给公司的成本预算作出科学理性的指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战略的理论没有完全转换到实践领域,成本控制方案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执行,也没有专门的独立于方案制定者之外的监督指导部门,对方案的执行进行合理评估和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成本控制的方案在实践中的作用没用真正发挥出来,也就没有起到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缺乏战略性

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制造企业大多习惯于事后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考核,不重视事前的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却不是最优的成本控制方式。这种方式的成本控制往往错过了成本控制效果的最佳时机,成本控制的幅度也远远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说公司在成本控制时缺乏战略性。同样的方案和工作事前做和事后做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时也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部署,因为一些项目是“流线型”的,也就是说其特点是一次性的,成本发生后无法挽回,所以事前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对项目成本控制更为有效的方式。

(三)缺乏科学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法

成本费用控制方式方法,在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几十年里已经得到完善,从理论上来讲,成本费用控制已经形成一整套科学的体系。但是制造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如何实现和运用是一个至关项目成败的问题。前面文中提到,事前成本控制与事中、事后成本控制是有机统一的,合理的事前控制和有效的事中、事后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目标最优化的方法。由于在实践中,现实往往与理论相脱节,各个项目因为内容和时间的差异,在执行起来可能会出现与预期目标的偏差。一些大型生产企业由于战线过长,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成本控制方案不能一成不变,加上人员的调动和流失,方案的设计和执行都会较原定目标有偏差。这就需要科学的考虑时间及环境变化因素的控制方法,加上科学有效的管理,适时调整成本控制方案。

四、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成本费用控制意识薄弱

成本费用控制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营的话题,即是全过程的,也是全员的。而一些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换句话说成本控制在公司只是作为理论以及在高层中存在。对于参与企业的上百个员工来说,并没有深入人心。这直接导致了前面说到的实践性和战略性不强的问题。每个员工都只关心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对于成本费用控制大家认为是成本控制部及财务的事情。大家只要按照方案执行就是硬道理。这恰恰违背了成本控制原则的全员性原则。在有全员参与的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如果没有项目控制目标的约束,那么发生的偏差只能事后弥补,无法做到事前控制。在整个项目中,即使每个分部分的偏差都在合理范围内,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就很难在预期目标内。所以全员性的成本控制意识是保证项目成本在目标约束下都到最优实现的关键。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这也是成本费用控制难以实现的原因。一个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权、责、利三个方面的考虑。权力是指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可行性,因为权力的约束,制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否则就会成为贴在工地上的“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口号,成为以空文。责是成本控制责任制,必须将制度的制定个人化,明确成本控制分配到每个人的职责,实现全员成本控制观念。

(三)缺乏成本控制的奖惩机制

利是成本控制的利益性,就是成本控制应该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些制造企业在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方案时缺乏明确的成本控制的奖惩机制,无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对全员起到约束作用。这三个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五、成本费用控制在制造企业中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成本费用控制意识

成本费用控制意识不是负责人喊得口号,而应该作为一种规范明确写在成本控制制度中,成本费用控制意思应该从抽象的概念转化成硬性指标,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一种制度要得到好的执行,就要有奖惩制度来约束,光有规范没有措施的制度往往是一纸空文。因此要将每个人的成本控制意思落实到实际中,并以节约成本的数字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

(二)提高成本费用控制的战略性

成本控制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只有管理到位,成本控制才能完全有效的实现。

首先,从管理方法、人员等方面提高员工利用效率、减少多余的人员消耗。一方面对人员实行有效的管理,保证高技术员工的在职稳定性,避免因人才流失造成的人力资源成本浪费;重视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和劳动保障制度,目的是给员工稳定的工作环境,一则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二则可以增加原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熟练程度,另外,员工的稳定性也是减少因频繁招聘新员工的指导及交接成本。对员工的作息时间、请销假制度进行有效的规定和管理,避免由于人员管理的空缺造成的误工成本增加。人员的日常管理应采取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比如指纹机识别,减少纸制形式的办公耗材,从长远考虑也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其次,成立人工费控制责任部门。负责监督工人的制造质量及进度,还要对安全负责。将人工费的计划纳入一个小组的范畴,结款时分别面向工人发放。因为一个小的作业环节需要几个人合力完成,这也增加了工人的凝聚力,在人员分配上可以合理配置,进行老带新,提高工程整体效率。有效的实行人工费用方面的成本控制。

(三)提高成本费用控制方法的科学性

首先,成本控制不是某个阶段、某个人及某个要素的控制,而是针对于整个项目需要全员参与的事情。对此,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管理部门更重视制度,技术部门更重视质量,要达到质量、效率、费用三者的和谐统一,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履行制度的部门及部门负责人。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成本控制制度,包括了成本控制各项细节和各部门职能分工以及监管责任制。因为有规可循,制度得以落实。

其次,成本费用管理流程要遵循一定思路,首先是设定明确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然后按照计划的要求,在预算范围内投入资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产出成本进行各类核算,分析各项数据,统计后形成成本月报、季报以及年报等。由于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类内外因的干扰,实际成本与预期会有差值。如果执行效果等于或好于预期,那么制定计划成功,如果实际成本与计划预算有所偏离,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执行方法或者改变该项目计划。成本管理流程就是在这样计划、实施、统计数据、对比、纠正的过程中循环往复。

(四)提高成本费用控制的实践性

1.优化成本考核体制,要求制造企业定期对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成本预算与实际消耗进行考核和评价,得出结论。实践的好的进行可持续的落实,需要整改的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成本考核和评价工作由前面提到的指定的成本监管部门执行,考核工作要在覆盖全公司及相关部门的全体代表下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公司各部门代表可以享有多数否决权。

2.制造对生产及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成本计划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考核,并与“奖惩制度”挂钩,以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的成本控制动机,以惩罚措施约束员工成本控制的失误。有效保证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目标的实现。公司的成本控制方案未载明明确的奖惩标准,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体制。所以公司成本控制优化方案要解决奖惩机制标准化的问题。

3.制造企业监督管理层定期按以下分类对各材料消耗进行监督和考核:用材料计划和实际消耗情况分析、施工过程中采取节能措施的情况、按预计定额消耗的执行情况、优化创新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建立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将考核指标与各部门的绩效挂钩。同时将考核结果公布在公司的公告栏及公司网站内部邮箱。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六、结语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全过程、全员、全要素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可行性。根据制造实际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的分析和优化。希望能有助于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剑.试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8(01).

[2]高金兰.成本费用控制浅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3]刘明洪,卢杰梅.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讨[J].市场论坛,2006(02)

[4]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J].市场研究,2004(10).

[5]徐振京,张建平. 强化成本费用控制 提高企业竞争力[J].中州审计, 2001(09).

[6]高金兰. 成本费用控制浅探[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7]陈新,韩国华.浅谈企业成本费用控制[J].经济师,2007(01).

作者简介:史 爽(1993-),女,辽宁锦州人,大学本科学历,财务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运用研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