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及模拟运输试验

2016-05-26 06:54王昊龙田茂位罗慧中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鱼水幼鱼水温

王昊龙,徐 弘,安 苗,田茂位,罗慧中

(贵州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及模拟运输试验

王昊龙,徐弘,安苗*,田茂位,罗慧中

(贵州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为了研究MS-222对杂交鲟的麻醉和运输效果,采用药浴麻醉的方法研究了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幼鱼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水温下的麻醉效果,同时还模拟进行密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在17℃、20℃、23℃和26℃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麻醉浓度分别为30.89 mg/L~42.13 mg/L、31.15 mg/L~45.12 mg/L、38.45 mg/L~54.52 mg/L和49.02 mg/L~60.53 mg/L。随着MS-222溶液浓度升高,杂交鲟幼鱼进入麻醉状态所需时间缩短,其复苏所需时间增加。杂交鲟幼鱼麻醉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缩短的趋势,复苏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延长的趋势。在22℃±0.5℃水温和40 mg/L浓度下,麻醉运输12 h以1∶8的鱼水比的运输效果最好;麻醉运输24h以1∶15的鱼水比的运输效果最好;麻醉运输48 h以1∶25的鱼水比运输比较合适。试验表明:MS-222对杂交鲟幼鱼有较好的麻醉复苏效果,其适宜浓度为40 mg/L ~50 mg/L,在保证较高运输存活率情况下,可降低密封袋的用水量,从而减少运输成本。

关键词:杂交鲟;MS-222;麻醉效果;运输

杂交鲟是鲟形目(Acipenseriforms)鱼类中不同种属间杂交的产物,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以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为母本与父本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进行种间杂交获得的杂交鲟在养殖后期明显快于西伯利亚鲟[1],并逐渐成为当前鲟鱼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由于养殖、消费等需求,其幼鱼和成体往往要经历长时间和长距离的运输,如何提高其运输技术来保障成活率关系到鲟鱼养殖者的切身利益。

MS-222(3-氨基苯甲酸乙酯甲基磺酸盐,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具有操作简单、效果迅速、安全性高等优点,被美国国家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为能用于食用鱼的渔用麻醉剂。在中华鲟、史氏鲟、斑马鱼、鳜鱼和斑点叉尾鮰等鱼类的麻醉研究中已有尝试[2-5],但对杂交鲟的麻醉效果及运输的试验研究罕见报道。为此,本文运用MS-222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 ]幼鱼进行了麻醉效果和模拟密封运输试验,并探讨了影响MS-222麻醉效果的因素,以期望能够为鲟鱼运输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用鱼:挑选身体健康无伤,规格基本相近的鱼,体长15.6 cm±1.46 cm,体重20.05 g±1.76 g。鲟鱼苗种购于贵州省惠水县断杉镇龙头桥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实验室暂养2周,试验前停食2 d~3 d。

试验药品:MS-222由杭州动物药品厂生产,纯度≥99%,试验前取一定量的药品粉剂溶解于水中。

1.2试验条件

在容器为30 L的水箱中进行麻醉实验和复苏实验,在双层尼龙鱼苗袋(长70 cm×宽40 cm)中进行模拟运输试验,试验用水为曝气48 h以上自来水,溶解氧7.0 mg/L~8.2 mg/L,pH 7.0~8.0。

1.3试验方法

1.3.1不同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麻醉的有效浓度

设置17℃、20℃、23℃、26℃共4个温度组,将杂交鲟分别放入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的MS-222溶液中药浴麻醉,以10尾杂交鲟为一个试验单位,每组试验单位3次重复。用秒表记录鱼体在麻醉状态下的行为特征和进入各个麻醉时期的时间。麻醉12 h后转入等温清水中复苏,记录鱼体在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复苏时间,将麻醉和复苏过程分为不同时期。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麻醉的有效浓度,并且分析麻醉液浓度和水温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1.3.2麻醉时间和鱼水比对运输存活率的影响

在22℃±0.5℃水温下,将每组10尾停食48 h的实验用鱼先放入40 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然后转入装有10 L相同浓度麻醉液的双层尼龙鱼苗袋中充氧打包,最后将打包好的尼龙袋放入大水箱中。在水箱中放入4个增氧阀振荡水面模拟运输环境,在不同鱼水比下运输12 h、24 h、48 h后,转入等温的清水中复苏,每个试验组3次重复,观察并记录存活率。同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为不加麻醉剂运输的鱼。

1.3.3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SR多重比较法进行分析,统计值为平均值±标准差,显著性水平为P <0.05。

2结果与分析

2.1MS-222对杂交鲟麻醉的作用过程及麻醉程度分

综合各浓度下MS-222的试验观察结果,参考Cooke等[6]、Woody等[7]、王利娟等[8]的麻醉复苏分期标准,可将杂交鲟的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其中麻醉过程分别为1期(轻度镇静期)、2期(深度镇静期)、3期(平衡失调期)、4期(麻醉期)、5期(深度麻醉期)、6期(延髓麻醉期)。杂交鲟在麻醉2期、3期的行为特征与其它鱼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鱼体向一个方向靠拢,静止不动或偶尔游动,体位保持正常(2期),接着鱼体开始失去平衡,侧身游动直至仰卧,早期伴随挣扎和狂游现象(3期)。

复苏过程行为特征和分期与其它鱼类似,复苏后的鱼放入单独的水箱中饲养观察一周,摄食游泳正常未见死亡。其中麻醉时间是指试验鱼进入深度镇静期所需的时间。复苏时间是指从麻醉鱼放回到清水中开始到鱼身体平衡完全恢复,对外界反应恢复(复苏3期)所需的时间。存活率是指能够完全复苏的麻醉鱼的尾数占试验总数的百分比。

2.2不同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麻醉的有效浓度

不同水温下杂交鲟麻醉和复苏时间与MS-222浓度的相关关系见表1。将数据进行回归运算得到:MS-222浓度与麻醉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y为麻醉时间,x为MS-222浓度;MS-222浓度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y为苏醒时间,x为MS-222浓度(图1)。在水温17℃时,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浓度为30.89 mg/L~42.13 mg/L;20℃时,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浓度为31.15 mg/L~45.12 mg/L;23℃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浓度为38.45 mg/L~54.52 mg/L;26℃时,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浓度为49.02 mg/L~60.53 mg/L。

图1 麻醉和复苏时间与MS-222浓度的相关关系

注:图A表示在17℃下,麻醉和复苏时间与MS-222浓度的相关关系;图B表示在20℃下,麻醉和复苏时间与MS-222浓度的相关关系;图C表示在23℃下,麻醉和复苏时间与MS-222浓度的相关关系;图D表示在26℃下,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与MS-222浓度的相关关系。

2.3水温和MS-222浓度对杂交鲟的麻醉效果的影响

根据表2可知,用40 mg/L的MS-222溶液分别在水温17℃、20℃、23℃、26℃下麻醉杂交鲟12 h,最后麻醉状态都维持在深度镇静期,鱼体转入清水中都能正常复苏。17℃杂交鲟进入深度镇静期只需152.33 s,而复苏需要216.67 s,而26℃进入相同麻醉期需要225.00 s,而复苏则只需162.67 s。由此可见:麻醉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缩短的趋势,复苏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延长的趋势。

不同浓度的MS-222对杂交鲟的麻醉效果见表1。试验中10 mg/L的MS-222溶液对杂交鲟麻醉效果不明显,20 mg/L以上浓度可以进入深度镇静期,有较明显的麻醉效果。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麻醉所需时间则越来越短,而复苏所需时间则越来越长。如在水温23℃下,30 mg/L的麻醉液进入深度镇静期需要224.33 s,复苏只需161.67 s,复苏率100%,而50 mg/L进入相同麻醉期只需153.67 s,复苏需要235.00 s,复苏率100%。在70 mg/L的麻醉液下,杂交鲟的复苏率只有30%,而60 mg/L的复苏率为90%。这说明60 mg/L的麻醉液是临界值,过高的麻醉液浓度会造成鱼体死亡。在23℃水温,80 mg/L的麻醉液下,杂交鲟麻醉23 min时进入6期(延髓麻醉期)如不马上转入清水中抢救则鱼体死亡。

表1 水温和MS-222 浓度对杂交鲟的麻醉效果

2.4麻醉时间和鱼水比对运输试验效果的影响

在22℃±0.5℃水温下,用40 mg/L的MS-222溶液将杂交鲟分别麻醉运输12 h、24 h、48 h观察并记录不同鱼水比下运输的存活率。根据表2可以得出:麻醉12 h,以1∶8鱼水比运输较为合适,麻醉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相比以1∶7鱼水比运输存活率较低,以1∶9鱼水比运输会增加成本;麻醉24 h,以1∶15鱼水比运输较为合适,麻醉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以1∶11、1∶13鱼水比运输存活率较低;麻醉48 h以1∶25的鱼水比运输较为合适。麻醉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以1∶30鱼水比运输,麻醉组与对照组不显著且增加运输成本。

表2 运输后杂交鲟在不同鱼水比下的存活率变化

注:相同运输时间下平均值间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 P<0.05)。

3讨论

3.1MS-222对杂交鲟麻醉效果

MS-222在水溶液中可经鳃、皮肤等部位传导至鱼脑感受中枢,抑制鱼的反射和活动能力,使鱼行动迟缓、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耗氧减少,从而进入类休眠状态[9]。在试验过程中确实可以使鱼体反应迟钝,呼吸频率降低,提高运输存活率。向建国等[10]用MS -222麻醉运输金鱼,发现可以降低代谢物排泄量,提高运输存活率;庄平等[11]发现MS-22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这说明MS-222是比较理想的渔用麻醉剂。

3.2关于MS-222的有效浓度

麻醉剂的有效浓度受麻醉剂种类、鱼的规格大小和种类等因素影响,对麻醉剂敏感程度存在差异[12],学者们有很大的主观性。如Marking等[13]认为理想的麻醉剂浓度应满足3 min之内麻醉,5 min之内复苏。结合麻醉运输试验效果,以3 min之内麻醉,4 min之内复苏作为杂交鲟幼鱼的有效浓度,经过数据分析和试验效果的验证,在水温17℃~26℃下,推荐40 mg/L~50 mg/L的MS-222浓度作为杂交鲟幼鱼的麻醉运输浓度。陈细华等[2]认为水温15℃~20℃的条件下,30 mg/L~40 mg/L的MS-222溶液对中华鲟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庄平等[11]认为MS-222对史氏鲟幼鱼的镇静作用剂量为15 mg/L~30 mg/L,安全浓度为15 mg/L~57 mg/L。由此可见鲟鱼使用MS-222麻醉有相似的有效浓度,而差别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鲟鱼品种及规格和试验环境不同所致。

在实验过程中杂交鲟的复苏时间基本没有超过5 min,这与史氏鲟恢复时间基本没有超过4 min是一致的[14]。原因可能是鲟鱼有顶水游动的习性,水箱中增氧阀有加快其鳃部气体交换的作用, 并且水流对鲟鱼有刺激作用, 能加快鲟鱼苏醒。

用于一般活鱼运输的最佳麻醉期的判断标准是鱼体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能力,代谢率下降,但依然能够保持平衡[15],所以深度镇静期最为合适。与之相比,轻度镇静期的鱼太活跃并不适合运输,而过高的麻醉浓度会使鱼体失去平衡,增加鱼体之间摩擦碰撞的机会也不适合运输。

3.3水温对杂交鲟幼鱼的麻醉效果

水温是影响麻醉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结合试验结果得出:麻醉时间有随水温升高而延长的趋势,复苏时间有随水温升高而缩短的趋势,这与王利娟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而赵明等[16]和杜浩等[17]的研究表明,温度越高,鱼体达到麻醉状态各阶段的时间越短,而完全复苏所需要的时间则越长。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试验鱼品种对水温和麻醉剂敏感程度不同所致,关于温度对MS-222麻醉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4不同麻醉时间下鱼水比对运输试验效果的影响

实际运输过程中综合考虑麻醉效果和节约成本。麻醉运输12 h的条件下,1∶8的鱼水比有较好的运输效果;24 h的条件下,1∶15的鱼水比有较好的运输效果;48 h的条件下,1∶25的鱼水比有较好的运输效果。这说明在保证一定存活率的条件下,运输时间越长,则需要的水的比例就越大。内在原因可能由于氧气不足和水质败坏所致。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运输24 h以上复苏后发现鱼体腹部表面和侧面有明显的擦伤痕迹,在实际运输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后死亡的鱼体几乎都是缺氧窒息而死,这可能是由于在密封式不换水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溶氧含量越来越低,受试动物可能为了满足身体代谢对氧的需求而增大呼吸频率,从而导致氧通量增加[18]。所以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化学药物增氧剂、降低温度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存活率。

在敞口容器运输方式中麻醉运输有更好的效果,任洁等[19]在敞口容器中用MS-222麻醉运输草鱼、鲢鱼和团头鲂的存活率分别提高25%、83%和81%,而在尼龙袋充氧运输方式中,由于该方法已经能保证较高的存活率,故使用后效果稍逊。尼龙袋充氧运输适用于名贵水产品长途运输,配备冷藏车效果更佳,但由于其在运输过程中排污不便以及容易被刺破漏气等缺点,只适合小批量鱼的运输。

参考文献:

[1]朱华,胡红霞,王巍,等. 西伯利亚鲟与杂交鲟苗种培育对比试验[J].中国水产,2014,8(11):73-74.

[2]陈细华,朱永久,刘鉴毅,等. MS-222 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J]. 淡水渔业,2006,36(1):39-42.

[3]甘静雯,邱绍扬,许忠能,等. 麻醉剂MS-222 对斑马鱼行为的影响[J]. 生态科学,2006,25(3):236-239.

[4]郭丰红,汪之和.MS-222对鳜鱼成鱼麻醉效果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9,7(12):150-153.

[5]张民强,汪开毓,王均,等. MS-222对斑点叉尾鮰麻醉效果的研究[J]. 水产科技情报,2014,41(1):21-31.

[6]Cooke S J., Suski C D., Ostrand K G.,etal.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clove oil anaesthetic for handing and transporting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J].Aquaculture, 2004(239):509-529.

[7]Woody C A., Nelson J, Ramstad K. Clove oil as an Anesthetic for adult sockeye salmon: Field trials [J].JournalofFishBiology, 2002, 60(2): 340-347.

[8]王利娟,程守坤,张饮江,等. MS-222 在加州鲈鱼模拟运输中的麻醉效果[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2):235-241.

[9]柳旭东,王际英,张利民,等. 麻醉剂MS-222及其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J]. 水产科技情报,2009,36(2):56-59.

[10]向建国,何福林,陈才,等. MS-222 麻醉金鱼模拟运输试验[J]. 水利渔业,2005,25(4):13-15.

[11]庄平,徐滨,章龙珍,等. MS-222和丁香酚对中华鲟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2009,16(4):612-618.

[12]魏锁成.用于鱼类的麻醉剂及麻醉管理[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43-45.

[13]Marking L L,Meyer F P. Are better anesthetics needed in fisheries [J].Fisheries, 1985, 10(6):2-5.

[14]徐滨,庄平,章龙珍,等. 电麻醉与化学麻醉对施氏鲟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5):539-546.

[15]McFarland W N.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naesthetics on the behaviour and physiology of fishes [J].MarineScienceInstituteofUniversityofTexas, 1959, 6(13):23-55.

[16]赵明,柳学周,徐永江,等. 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效果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2010,28(4):531-537.

[17]杜浩,危起伟,杨德国,等.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22(1):20-26.

[18]汤保贵,戴东辉,张健东,等.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在罗非鱼幼鱼模拟运输中的麻醉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3(1):133-136.

[19]任洁,黄永涛,李唐亭,等. MS-222用于几种活鱼的运输效果[J]. 淡水渔业,1998,28(1):24-26.

Effect of MS-222 on the anesthetic results and simulated transportation in hybrid juvenile sturgeon

WANGHao-long,XUHong,ANMiao*,TIANMao-wei,LUOHui-zhong

(InstituteofAnimalScience,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to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S-222 on the anesthetic results and simulated transportation in hybrid sturgeon, using the method of dipping anesthesia, we studied its anesthetic effect on hybrid juvenile sturgeon [Siberian sturgeon (Acipenser baerii) (♀) ×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 also simulated the sealed transport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water temperatures of 17℃, 20℃, 23℃ and 26℃, the effective anesthetic concentrations of MS-222 on hybrid sturgeon were 30.89 mg/L ~ 42.13 mg/L, 31.15 mg/L ~ 45.12 mg/L, 38.45 mg/L ~ 54.52 mg/L and 49.02 mg/L ~ 60.53 mg/L,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S-222 concentrations,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hybrid sturgeon to enter the anesthesia state decreased, while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ir recovery increased. There was a tendency that, with the water temperature decreasing, the anesthesia time for the hybrid juvenile sturgeon decreased and the recovery time extended. At 22℃ ± 0.5℃ temperature and 40 mg/L concentration, the best transportation effect for the narcotic transport 12h was achieved in the fish to water ratio of 1:8; the best for the narcotic transport 24h was in the fish to water ratio of 1:15; the more appropriate transportation effect for the narcotic transport 48h was in the fish to water ratio of 1:25. Our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MS-222 does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anesthesia and recovery of hybrid jevenile sturgeon an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is 40 mg/L ~ 50 mg/L. While ensuring a higher survival rate during transportation is important, the amount of water used in the sealed bags can be optimised to reduce the transport costs.

Key words:hybrid sturgeon; MS-222; anesthesia; transport

文章编号:1008-0457(2016)01-0040-05国际DOI编码:15958/j.cnki.sdnyswxb.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S965.3;Q959 .48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SRT计划项目(2014125号)。通讯作者:安苗(1970-),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生动物增养殖与鱼类种质资源的研究;Email:gzuam@163.com。

收稿日期:2015-12-11;修回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鱼水幼鱼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相思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彼岸花开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
贺《税收征纳》2020周年
大联大:最先感知“水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