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优等生选择:初创公司公号运营

2016-05-26 10:32佳文
大学生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号学长时装周

佳文

2015年7月,为了避免在秋季招聘中拼得“你死我活”,即将读大四的小依(化名)开始网投,一连投了多家公司后,居然无人问津。要知道她在学校新闻学院也算小有名气,成绩优异还担任学生会主席,为什么没有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呢?

接到烫手山芋一个

小依觉得可能是自己的简历出了问题,拿着简历她找到了学长。学长一看,小依的求职信通篇就是列举,自己得过什么奖,办过哪些活动,取得过怎样的成绩。完全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突出重点,他建议小依增加一些内容,比如举办活动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需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等等。还建议她在求职信中补充三块内容:1.个人有何突出能力适应这家公司。2.可以什么时候到岗,能够实习多久。3.一定在信的最后把自己的邮箱地址或者电话重复一次,再做礼貌性的结尾。

在师兄的提点之下,小依重新修改了自己的简历。果然,很快就收到了不少企业打来的面试通知电话,知名公司就有新浪、欧莱雅、羽西、优步等,权衡之下,小依做了一个让人不解的选择。她没有去到这些公司中的任何一家,而是选择了一家初创的小微公司。

这是一家由两位时尚博主也就是“网红”所创办的公司,公司主营时装品牌,服饰都由两位“网红”自己设计。之所以选择这家小公司,小依的考量有两方面,一来,她之前给这家公司做过一段时间兼职,跟老板有过接触,她觉得老板为人不错。第二,她了解这家小公司非常缺人,自己过去之后能够得到很多独立的锻炼机会。不顾身边朋友和家人的反对,小依选择了这家初创公司作为自己职场生涯的起点。

2015年7月,小依进入公司实习,她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服装品牌的推广,二是接手博主当时已经处于半废弃状态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并被要求把它做活。说起做公号,小依倒不陌生,大二时,她就曾经在一家企业实习,做过企业公号的维护。但工作内容比较简单,就是把企业想呈现的内容写好并且发布上去即可,不用考虑推广、涨粉。接手了这个个人公号之后,小依发现她的粉丝数只有不到2000人,原本想按照微信公号惯有的套路去吸引人关注,比如抽奖、截图、做活动,但小依很快就发现对于自己这样技术不过关、人手又严重不足的小编来说,几乎无法实现,何况粉丝量太少,就算大费周章地把活动做起来,转发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必须得好好想想怎样提升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大学里获得的启发

在大学,小依从学生会的普通部员一路做到学生会主席,从什么都不会到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思路,她学会了沉下心来,学会了责任和承担。大二做学生会秘书部部长时,小依主办了学生生涯的第一个大型校级活动。原本活动是播音主持风采大赛,拿着学长写好的策划书,小依反复看了好几遍,觉得这是一个很平淡的活动,内容设置类似于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题目。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举办,几乎只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会参加,毕竟是一个校级活动,如果只有自己专业的同学来参加,效果显然不好,连问了好多同学后,其中一个同学的建议让小依眼前一亮,他提议办一场配音大赛,既保留了新闻学院的特色又降低了门槛,形式也比较活泼、有趣,一定会吸引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愿意试一试。小依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采纳了。但事后她发现,做配音比赛并不容易,要做剪辑视频,还要给影片原声消音,学生会没有这样的专业人才,问了编导系的同学,都说消音很难,并且以各种理由婉拒了。没办法,小依只能自己想办法,大概是被逼急了,反倒急中生智,她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剪辑软件,用最笨的办法,一小段一小段调试,等到有人说话的时候,就把音全部消掉。没有人讲话,有音效的地方她再单独剪出来,然后把没有音效和有音效的地方拼接起来,就这样一点点做成了参加比赛的影片。

事后证明这个活动比同类的活动好很多,一开始小依担心举办一个校级活动只有自己院的人参加,结果来了很多其他院的同学,参加比赛的有十几组人。原本以为现场气氛不佳,没想到来了几百位观众,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大家的离场率非常低,几乎没有人中途退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小依明白一个道理,遇到问题多跟人交流,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但能拓宽思路,还能获得灵感。

在学生会工作,经常有学弟、学妹来问小依说,自己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是否能为此翘课?每每这时候,小依总告诉他们,上课自己一直坐在第一排,强迫自己不玩手机,认真听讲。因为她发现,老师在讲课中,真的会讲到很多素材,有很多创意,这些是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

小依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期末考试,广告学老师出了一道题:在学校附近开什么店会赚钱?当时有很多同学写开书店、咖啡店、花店之类,但没想到最后老师的最高分给了一个答案:开什么店都不会赚钱,因为前有长江,后有沙湖。风景优美,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的确不宜开店。很多同学按照惯性思维,跳进了老师设置的“小圈套”,只有一个同学采用了逆向思维,以完全跳脱的方式去看问题。

逆向思维,从内容出发

试着逆向思维,回归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微信公号订阅者,小依发现自己最想看的还是内容。又一次重新审视了这个公号的定位,小依决定还是以时尚内容为主,并且保持一定频率的发布量。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9月底的“2016春夏纽约时装周”专题。之前做企业公众号,从写到发布,小依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写时尚类文章,小依有点力不从心,她跟老板申请希望能给她一天时间来构思符合公号定位的内容,老板同意了。

以前想到哪就写到哪,把各种各样的文章揉在一起,再改一改就算一篇了。这一次,小依将文章设置了一个大主题,下面又按关键词分出了几个小主题,层层递减,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文章想表达的内容,每个小的内容,她都用尽心思用最有趣的形式去填充,如此一来,整个文章的框架更加立体了,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舒服又一目了然。

时装周稿子发布之后,小依在后台惊喜地发现阅读量明显增加了,不到三天就有3000多次点阅量。甚至连她身边一些比较挑剔的同学在看完文章之后,也给她留言说,文章写得不错,比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大。受到鼓舞的同时,小依意识到,必须走原创这条路。得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考,这样才会让人觉得内容与众不同,是值得关注的。

以前公号上关于一个主题只发布一篇文章,看到时装周的稿子比较受欢迎,小依趁热打铁,又推出了几篇时装周相关的稿子,这一系列稿子结束后,公司慢慢有了广告收入了,不少奢侈品品牌要求他们来写软广告。老板毕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红”,之前在微博积攒了一定人气,微信公号上一系列时装周的文章又做得好,因为持续的发布量和阅读量,粉丝渐渐从微博转到了微信,广告马上就跟着来了,微信粉丝人数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增长到两万多人。

2015年10月底,因为要回校上课完成毕业论文,小依辞职离开了那家公司,走的时候,老板极力挽留, 表示愿意等她完成学业后再回到公司,甚至希望栽培她,让她从助理做起,一步步成长为自己的合伙人。

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小依想去能让自己做得多的单位,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应该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找到自己小的定位,专注于一个比较细的点,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帮助。一开始,她想过长久地待在这家创业公司,但很快就发现了小公司的局限性:没有人带,完全要靠自己去摸索,很可能会走一些弯路。相比较而言,大公司培养人的流程是比较完善的,做得越久,小依发现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弱。大学里,她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学生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接触理论知识,没有广泛的阅读。工作能力上,没有硬性的专长,比如有同学辅修了双学位,有人英语特别好,她却没有。在这家创业公司,平时工作压力大,几乎没时间去弥补自身的短板,小依决定回校,在学生时代最后的这几个月,好好补一补自己身上的短板。

回到学校后,小依的求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想进入正规媒体内。经常看一些民生新闻,她发现很多新闻事件中,政府如何回应很重要。如果自己能够进入到正规媒体内,是不是可以站在传播的角度去想,政府该怎样回应一些事。

Q&A

Q:有无跟学长求教或在网上找面经?

A:如果我面试的岗位和学长学姐的岗位差不多,我会提前问问学长,这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这个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求职要有积极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动不动就觉得有地域歧视、学校歧视、性别歧视,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是不是211,是不是985院校的学生,其实没那么大区别,最主要的还是你要展示给别人看,你很棒!

Q:应届生求职难不难?

A:我觉得比较难,一个学生走进社会之后,其实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在什么城市?在什么样的公司?对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多憧憬,但想法和现实往往是有落差的,比如我一直想去某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的广告业发展相对北上广比较弱,因此要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公司就会很难。

Q:一句话总结你的求职路。

A:从自身出发,不盲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公号学长时装周
白鹭起舞
拒绝“标题党”,时政类公号还能怎么拟标题?——北青报政知系列公号操作经验谈
公号界的“世纪难题”,如何破解?——以“政已阅”公号标题制作为例
致新学妹
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春夏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