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佛山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2016-05-27 06:2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苏日娜
中国商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融合佛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苏日娜



产业融合视角下佛山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苏日娜

摘 要: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对佛山旅游业多业态现象进行分析,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剖析,提出佛山旅游业要提升竞争力除了更多地融入文化的因素、发挥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外,还必须与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恰如其分的产业融合,通过旅游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促使其效应在行业竞争格局中发生演变,以利于提升佛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通过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及企业融合的五项对策,使佛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佛山产业向高层次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业融合 佛山 旅游产业 竞争力提升

1 理论综述

进入21世纪,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本身具有高度关联性、综合性、带动功能强的特征已产生跨界融合的走势,新型业态不断呈现出来,已引起有关专家及学者的高度关注。关于产业融合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而学者厉无畏的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得到公认,他指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目前针对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观点有两个方面:首先,具体到某一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研究,王业良探讨了产业融合理论发展对策中的应用[2];张建重点研究了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3];针对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钱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4];杨颖则对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理论诉求进行了研究[5]。庄清娥运用产业融合的经济学视角对会展旅游进行了分析[6]。其次,针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杨颖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旅游业多业态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旅游业与相关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产业融合是今后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7];余洁提出,将旅游产业置于文化产业的框架下发展,才能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可持续性发展[8];徐虹等认为产业融合对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有促进作用[9];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旅游产业融合理论是一个新的旅游研究领域,旅游与文化产业存在融合发展的基础,而目前研究成果只集中在个别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应用性研究,而旅游业怎样实现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怎样的行驶路径驱动其融合?还缺乏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专门的研究论述,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地方经济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将具有现实意义。

2 佛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2.1佛山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10年佛山市旅游业有比较快的发展,但其发展的现状及地位与佛山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地位极不匹配。据统计,2013年,全市旅游业形成的增加值193.99亿元,仅占当年GDP的2.77%,与全省平均水平6%相比,低3.23个百分点,与珠三角平均水平4.34%相比,低1.57个百分点,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排行榜佛山排第50位[10]。进一步分析佛山旅游业发展状况,可通过以下数据得以分析。

2.1.1关于佛山旅游收入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1)在佛山统计年鉴中,选用2003~2013年数据分析。

表1 2003~2013年教育文艺娱乐服务业、旅游业营业收入与支出数据

(2)(因变量)旅游营业收入(亿元)与(自变量)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近似线性。

图1 2003~2013年教育文艺娱乐服务业、旅游业营业收入与支出数据分析

图2 2003~2013年教育文艺娱乐服务业、旅游业营业收入与支出增长速度分析

(3)旅游营业收入对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富有弹性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旅游营业收入对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敏感度高,居民收入提高对旅游收入提高有显著效果,而且弹性系数对外部影响亦较为灵敏(如2008年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但从拟合曲线显示,弹性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居民收入提高对旅游收入提高的效果在逐年减弱。

图3 2003~2013年教育文艺娱乐服务业、旅游业营业收入与支出增长速度分析

2.1.2关于佛山旅游收入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人均)之间的关系

(1)在佛山统计年鉴中,选用2003~2013年数据分析。

(2)(因变量)旅游营业收入(亿元)与(自变量)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近似线性。

(3)旅游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与佛山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较大,佛山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旅游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虽然从2010年开始,旅游营业收入对佛山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是富有弹性,说明近年来旅游营业收入对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敏感度高,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提高对旅游收入提高有显著效果;但从拟合曲线显示,弹性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提高对旅游收入提高的效果在逐年减弱。

2.2佛山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佛山在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工业、商业、农业及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已有一定的尝试和基础。近三年,佛山旅游局根据佛山地区旅游资源的总体分布和市场状况,围绕旅游消费市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制定了相关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确定多样性、多元化的旅游主题和形象。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温泉疗养、漂流体验、会展商务等新型的旅游业态和产品,形成系列化、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市场,以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和相关产品体系。2014年总投资4000万元的佛山市岭南酒文化博物馆,成为一个集展览、参观、休闲、游乐、体验、纪念品与特产售卖等平台为一体,具有典型岭南文化元素动感的文化旅游设施。

顺德区近10年开创国内家具流通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先河,推动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开发旅游功能,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明区“海天味业”成为首个省级示范工业旅游景区,成为制造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典范。三水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率先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成功评选出10家“农家乐示范店”,使“农家乐”成为三水旅游新增长点,并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等。

3 佛山旅游业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剖析

3.1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

佛山是海内外游客体验广府文化魅力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其旅游资源和产品并不匮乏。通过图3佛山居民收入提高对旅游收入提高的效果在逐年减弱的数据和趋势看,随着佛山居民收入的日渐提高,佛山旅游收入并没有同比提高,反而下降,这说明其佛山旅游资源和产品对本地游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更愿意选择外出旅游。怎样把佛山打造成为海外众多游客驻足佛山、寻根(岭南文化)的旅游休闲圣地,单靠旅游业本身发展还远远不够,要与其他产业融合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Durvalumab(MEDI4736)是人源化的抗PD-L1的单克隆IgG1免疫球蛋白抗体。目前正在开展一项评估Durvalumab联合ibrutinib(一种BTK抑制剂)治疗复发或难治胰腺癌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ⅠB/Ⅱ期临床研究[21]。

从产品本身来看,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反映旅游企业怎样在旅游动机和旅游线路以及各种附加服务上进行创新。旅游不再仅仅是为了度假、休闲、健康、求知、娱乐,而是更多地具有审美、咨询、人力培训、辅助销售(譬如恒大房地产旅游)、传播理念等功能;旅游线路不再局限于过去名胜古迹风景区及人造景观的简单组合,而成为多产业市场模块的集成。从市场开发与拓展角度来看,各种会展参与者、老年人消费、企业培训都将进入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中,成为未来旅游业市场发展最具增长力的潜力股。参与融合的各类企业,都需要在业务和流程方面相互切磋、相互磨合,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格局,可以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的创新。

3.2旅游作为体验经济需要开放性的产业融合

现代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中的感性和体验,旅游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形式,它具有终端性、差异性、知识性、延伸性、参与性和补偿性。旅游业高度关联性特征需要其具备开放性,成为一个按主题化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价值的复合体。由于产业间分工细化的要求,多样化价值的实现不是只靠单一产业提供,而需要跨产业的重组与融合,因而,旅游的体验性、开放性特征要求旅游产业必须融合其他产业。佛山旅游业只有通过产业融合,跨产业的重组才能进一步扩大旅游的无边界。

另外,谈到旅游产业的本地融合,它还将旅游相关产业集聚在一个地区的空间里,譬如佛山顺德区正在兴建的东部华侨城,计划在15年之内将商业住宅、写字办公楼、商务区、主题公园、饭店与度假地产相融合,在兴建和发展过程中相互提升价值,形成复合型旅游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通过度假、休闲娱乐的方式让本地游客及外地游客获得充分的体验和感性认识。

3.3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追求经济的最大回报

进入21世纪,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已成为旅游企业和当地政府紧迫考虑的问题,同时旅游企业对经济回报的追求客观上也推动了产业融合的需求。有效的产业融合不仅能提升融合双方相互的竞争力,同时还能降低和节约成本。这就涉及范围经济理论的应用。范围经济不仅能够使成本节约,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使受益范围增加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譬如各类业务的协同效应、需求增加、市场范围的扩大等。鉴于旅游无边界发展趋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使多业务组合分散了风险,多元化产生协同效应,多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强可持续性,从而提升了旅游企业竞争力,经营者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这就是融合产生的经济性动因。

4 产业融合背景下提升佛山旅游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

佛山旅游产业由于自身的优势、功能、需求、技术和特征的不同,融入旅游产业的路径及对策也会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研究其提升对策。

旅游资源为产业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可挖掘、可拓展元素,从而扩大了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发展空间。佛山凭借其独有的地理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及建筑类、求知消闲健身、购物六大类旅游资源来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资源中的粤剧、武术、陶塑、丝绸的创意融合到旅游资源中,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其转化为多种文化创意的旅游产品,以满足现代旅游者多样化、多品质需求。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行有效的市场调节,运用“无形之手”的力量推动佛山旅游产业融合的良性互动发展。

4.2对策二——市场融合

由于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突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旅游业市场与诸多业态市场开始出现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从而实现市场的充分融合,譬如:文化创意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房地产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奖励旅游等。市场层面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市场运作、市场营销的创新、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面。

例如:原有的文化传播渠道及网络传递方式将使旅游业的产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的创新与整合,可使某一区域的旅游产品能够统一在其中一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之下,从而提高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佛山旅游业的市场范畴庞大,尤其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各类美食等空间拓展能力强,决策者以敏锐的眼光抓住市场空隙将成为佛山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

4.3对策三——技术融合

旅游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依托。可以说: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技术为根基,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而技术融合改变了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和流程,使不同产业的产品与成本结构变得比较相似,使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这样共同技术平台的建立使融合产业能够进入到新的市场发展领域和空间。技术融合使旅游业提高了科技含量,其中旅游信息化的加盟为旅游业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和发展机会。佛山文化创意产园发展了近十年,比如南海的粤港澳文化创意产园,禅城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园等,其共同点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与研发技术同旅游资源开发技术的结合已构成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但模仿程度比较高、融合的创新度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技术层面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佛山旅游业要抓住文化产业的技术优势,促进旅游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旅游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很大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4.4对策四——功能融合

旅游、文化及相关产业都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而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旅游不仅局限于经济和文化功能,还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佛山旅游产业凭借身居岭南的本土特色与文化、饮食产业进行功能融合,可以有助于发挥其更大的功能效益。具体讲:依托佛山节庆活动为契机,发挥佛山节庆活动的“视觉效应”,办好佛山每年的龙舟文化节、岭南美食文化节、岭南文化艺术节、陶瓷艺术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尤其应借助2014年底顺德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并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机会,进一步加大“顺德美食,中华味道”世界级城市名片的推广及宣传;同时以“2015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传播旅游文化为平台,组织多方位、有规模效应的旅游文化促销活动来扩大知名度,从而逐步提升佛山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还要坚持运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旅游融合项目建设,政府做好规划、组织、策划、服务等,大力吸纳外来投资者投资建设旅游文化项目,确保旅游融合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各自重点旅游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完善周边旅游景点、酒店、餐厅、娱乐等休闲服务配套,形成旅游消费辐射,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

4.5对策五——企业融合

企业融合是产业融合产生的载体。企业融合是建立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基础之上的多样化兼并,即使企业业务呈现多样化,但不同业务往往是在同一运作平台上展开,从而相互间会有某种非常默契的互补性。这类企业的业务融合可利用同一运作平台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节省成本。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产业的融合还会引发相关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变革和创新,譬如企业组织结构可以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这种企业层面的不断融合使得相关产业之间得以形成整体结构和框架,再向各种纵向维度发展。佛山旅游产业创新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依托自身工业基础、旅游资源丰富、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居高的优势,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凝聚企业人才智慧,形成融合企业间的相互发展合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旅游项目和核心景区,整体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引领佛山旅游产业向高层次转型。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王业良.产业融合理论在旅游房地产发展对策中的应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1).

[4]钱静.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产业结构创新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

[5]杨颖.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基于产业比较视角的研究[J].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4(8).

[6]庄清娥.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会展旅游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8(2).

[7]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4).

[8]余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J].旅游学刊,2007(7).

[9]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8(4).

[10]把握新机遇、寻求新突破促进佛山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我市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报告[R].

[11]张广海,孙春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作者简介:苏日娜(1965-),女,内蒙古海拉尔人,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营销与文化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4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2014-WJ03),项目名称:佛山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a)-114-05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产业融合佛山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