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与赖明珠的翻译风格之对比

2016-05-27 20:08潘闻盛文渊
考试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林少华

潘闻++盛文渊

摘 要: 本文以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为例,从语言风格所包含的语音要素、词汇要素出发,对内地的林少华和台湾的赖明珠的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寻求平衡二者的翻译策略,为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林少华 赖明珠 翻译风格 海边的卡夫卡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呈现和载体,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是连接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时可能风格迥异,这种差异更多地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各国吸引了大批读者,20世纪后半期村上文学作品进入中国,在中国读者界掀起了一股“村上热潮”。其中,2002年发行的《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该作品于2006年获得捷克卡夫卡文学奖,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在中国的多种翻译版本中,最具代表性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是内地的林少华译本和台湾的赖明珠译本。本文从语音和词汇两个要素出发,对《海边的卡夫卡》的林少华译本和赖明珠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寻求平衡二者的翻译策略,为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语音要素

本文从叠词和拟声词两个方面对译者的语音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1.叠词

叠词是指一个词、一个元音或一个音节重叠后构成的新词。汉语中的叠词因其形式整齐、音节匀称、形式多样而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可起到加强情感色彩、强调修饰作用。研究表明,人脑比较专注于跟踪重复出现的声音,因而音韵具有独特的注意价值。而将日语小说翻译成目标语言中文时,也需要考虑到中文的韵律美。对比两个译本,不难发现林少华译本中叠词的使用频率较高,而赖明珠译本中相对比例较少。此处列举小说第一章节中一段情感色彩较为浓厚的旁白进行对比分析。

(1)原文:予言は暗い秘密の水のようにいつもそこにある。ふだんはどこか知らない場所にこっそりと潜んでいる。しかしそれはある時が来ると音もなくあふれ出て、君の細胞のひとつひとつを冷ややかにひたし、君はその残酷な水の氾濫の中で溺れ、喘ぐことになる。君は天井近くにある通気口にかじりついて、外の新鮮な空気を必死に求める。しかしそこから吸い込む空気はからからに乾ききって、君の喉を熱く焼く。水と渇き、冷たさと熱という対立するはずの要素が、力を合わせて同時に君に襲いかかる。

林:预言总是如黑糊糊的神秘水潭出现在那里。平时静悄悄潜伏于某个人所不知的场所,一旦时机来临,它就无声无息地涌出,冰冷冷浸满你身上每一个细胞。你在残酷的洪水泛滥中奄奄一息,痛苦挣扎。你紧紧抓住靠近天花板的通风口,苦苦祈求外面的新鲜空气。然而从那里吸入的空气干燥得几乎起火,热辣辣地灼烧你的喉咙。水与渴、冷与热这理应对应的要素齐心合力朝你袭来。

赖:预言像黑暗的秘密之水一样总是在那里。平时悄悄潜藏在某个未知的地方,可是有时候当那个出现时就会无声地涌出来,冷冷地浸透你的每一个细胞,让你在那残酷的水的泛滥中沉溺挣扎。你会紧紧抓住靠近天花板附近的通风口不放,拼命想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可是你从那里吸到的空气却干燥极了,热热地灼烧你的喉咙,水与渴,冷与热,这应该是对立的要素,却同时合力向你扑袭而来。

由此例可以看出,林少华与赖明珠在翻译这段文字时,均倾向于将表达感情色彩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翻译成中文的叠词形式。而在叠词的使用中,林少华倾向于使用“ABB”型叠词,例如“黑糊糊”、“静悄悄”、“冰冷冷”、“热辣辣”。而赖明珠则倾向于使用原始的双音叠词,例如“悄悄”、“冷冷”、“热热地”。笔者认为,从词语结构上来看前者在修饰程度上比后者更生动,使用“ABB”型叠词比原始的双音叠词带来更大的感官冲击。如使用“热辣辣”比“热热地”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痛苦的灼烧感,将文字中所承载的无形的感受更具体地传达给读者。

2.拟声词

日语中的拟声词以一种象征性的语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笔者对《海边的卡夫卡》中出现的部分拟声词的两种翻译版本做了比较分析。

(2)原文:しかしどれだけごしごしと強く洗っても、一度ついてしまった血のあとは消えない。

林:可是,无论怎么“喀嗤喀嗤”用力猛洗,沾上的血迹都不肯消失。

赖:但是不管多么用力清洗,一旦沾上血迹就去不掉了。

本例中,林少华将原文中描述搓洗衣服的拟声拟态词「ごしごし」翻译成中文中与此发音相似的“喀嗤喀嗤”,而赖明珠却选择忽略此处拟声拟态词的翻译,直接使用“用力清洗”。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林少华的翻译能让读者调动听觉因素,展开想象,使整个情景更加立体和丰满起来。

(3)原文:扉を開けると、かたんという乾いた音をたててサーモスタットのスイッチが入り、モーターがうなりを上げ始めた。

林:一开门,随着“咔”一声脆响,恒温器自动启动,发动机发出嗡嗡声。

赖:打开门扉之后,发出咖噹一声干干的声音,调温装置的开关启动,马达开始发出嗡嗡的声音。

此处两位译者都将原文中描述机械启动时发出的声音「かたん」翻译成中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林少华将其翻译成“咔”,而赖明珠将其翻译成“咖噹”。两种译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当时的情景,对比之下,笔者认为赖明珠在此处选择直接根据日文发音将其翻译成“咖噹”的方法更加接近原文。

(4)原文:それからぽんぽんと二度手を叩いた。

林:之后“啪啪”拍两下手。

赖:然后啪啪地拍两下手。

此处两位译者都将原文中表示拍手声音的「ぽんぽん」译成“啪啪”,这样的译法再现了小说场景的声音要素。在中文中,描述拍手的声音一般采用“啪啪”,若按例(3)中赖明珠的译法,即根据日文发音将本例中的「ぽんぽん」译成“砰砰”,则不符合中文习惯。

三、词汇要素

词汇的翻译在忠实原文所承载的日本文化特色的同时,还需考虑到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诸多因素。具有日文特色的专用名词和终助词的翻译,两位译者也各有特色。

1.专用名词

日语中的专用名词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表1是《海边的卡夫卡》中出现的部分专用名词与林和赖的翻译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林少华的翻译倾向于将专用名词翻译成与之意义相近的中文词汇,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读者群的理解,但多多少少削减了其所承载的日本文化的实感。与此相对,赖明珠在翻译过程中始终遵循日语专有名词的形式,尽可能地将日语的表达方式如实展现,让读者能够在阅读译本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中所呈现的日本文化。从文学翻译作品在文化传播方面所具备的作用出发,笔者认为赖明珠的翻译策略更加恰当。但是部分日语专用名词按照日文原文翻译成中文后,往往会出现部分读者无法理解其含义的情况。如“定食”一词,倘若没有接触过日语或日本文化,就不太容易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因此,必要时可在文中加入注解,对专用名词进行通俗易懂的汉语释义。例如:定食(注解:在饮食店内,菜单中已经确定好的饭菜,等同于中文中的“套餐”)。

2.终助词

日本人在进行对话时,往往会在最后加上表达情感的终助词,如“よ”、“ね”等。在对《海边的卡夫卡》中的终助词进行翻译时,林少华与赖明珠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5)原文:「君の話を聞いていると、君のお父さんはまるで宇宙人みたいだね。」とさくらは言う。

林:“听你这一说,你父亲简直是外星人。”樱花说。

赖:“听你这样说起来,你父亲简直像是外星人嘛。”樱花说。

(6)原文:「私はなんといってもシャム猫が好きだよ。」

林:“不管怎么说,我顶喜欢短毛猫。”

赖:“再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暹罗猫噢。”

林少华的译本往往会省略终助词的翻译,这与译者本人简练干脆的语言风格不无关系。但倘若不对这种语气词加以处理,就无法对人物性别及性格起到很好的刻画作用。与林少华简练干脆的风格不同,赖明珠在翻译终助词时往往逐个译成情感与之接近的语气词,例如“吗”、“呀”、“啊”。在(5)中,赖明珠将终助词“ね”译成中文相对应的“嘛”,体现了女性主人公樱花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而林少华将终助词省略的做法则淡化了说话者的性别及性格特点。在(6)中,赖明珠将终助词“よ”译成中文中对应的“噢”,虽然忠实了原文,但对于杀猫手琼尼·沃克冷血无情性格的刻画适得其反。相反,林少华在翻译中将终助词“よ”省略,使得话语风格看不出说话者的情感流露,更有利于琼尼·沃克冷血无情形象的塑造。

四、结语

林少华与赖明珠在对《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各要素进行中文翻译时,分别具有“审美忠实”和“原文忠实”的风格特征。要将原作语言更好地向目标语言转换,需要结合两种翻译风格,寻求更佳翻译策略。因此,笔者认为应在语音要素、词汇要素方面尽量遵循日文原文,在尊重原作语言所承载的日本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文的多样化特色,保持中文特有的韵律美,使译文不带有较为浓重的翻译腔。这样的译本才能带给读者更好的感官体会,使读者通过阅读译文展开联想,体会原作品中的深层内涵。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樹.海辺のカフカ[M].東京:新潮社,2005.

[2]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赖明珠,译.海边的卡夫卡[M].台湾:时报出版社,2003.

[4]林少华.文体的翻译和翻译的文体[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01):118-123.

[5]许渊冲.再创作与翻译风格[J].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2-76.

猜你喜欢
林少华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 《刺杀骑士团长》中译本研究
基于互文性理论下的语义风格对比分析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文学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Activated persulfate by DBD plasma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orange II
林少华:与村上春树“结缘”三十年
拔草的翻译家
拔草的翻译家
翻译家林少华:我与村上春树“绑定”30年
林少华带你走进村上春树的世界
幽默的翻译家与孤独的文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