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化特征

2016-05-30 10:48孙红丹
音乐生活 2016年9期
关键词:古曲民族性音乐作品

孙红丹

内容提要

近年来在我国钢琴音乐良性发展的状态下,钢琴改编作品作为其中与众不同的一类,不仅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青睐,逐渐成为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本文即针对这类钢琴音乐民族性特征进行研究与观察,从而使其中的民族性元素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但有益于业内人士对于这类作品的演奏与学习,更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中国特色与民族特征被大家所认识与掌握。

关键词

钢琴改编曲民族性民族器乐古曲歌曲戏剧

近年来在我国钢琴音乐良性发展的状态下。钢琴改编作品作为其中与众不同的一类,不仅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青睐,逐渐成为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钢琴改编曲一般是根据已经存在的音乐作品进行钢琴音乐的改编与创作,改编过程当中或者完全遵循原有的音乐脉络,或者根据原音乐进行改编,或者只是部分地保留原曲中的某一元素或某一特点完全进行新的创作,其创作的目的和中心思想一般仍是为了表达原曲的内容与情感,或者在其基础上,加入改编者新的理解、时代性特征以及情感的升华。在近年来,中国音乐发展趋势日益呈现民族化特征的状态下,改编曲以其强大的民族性特征傲视群雄,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深厚民族底蕴。这样的钢琴音乐改编曲是兼具艺术性、时代性、继承性、创新性、可听性为一体的钢琴音乐类别,真可谓雅俗其赏,内涵深厚。本文即针对这类钢琴音乐民族性特征进行研究与观察,从而使其中的民族性元素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不但有益于业内人士对于这类作品的演奏与学习,更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中国特色与民族特征被大家所认识与掌握。

1.民族器乐类改编曲中的民族性特征

民族器乐作为我国钢琴音乐改编曲中最为主要、最具特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在我国钢琴音乐中不仅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同时也有着很广泛的影响。众所周知的钢琴作品如二胡改编曲《二泉映月》、唢呐改编曲《百鸟朝凤》、琵琶改编曲《夕阳箫鼓》等,以及一些民族器乐合奏改编曲如《金蛇狂舞》《三六》《翻身的日子》《旱天雷》《平湖秋月》等。这些改编曲虽然最后是以钢琴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呈现的,但是其音乐本身却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特征。这些民族性元素分别体现在作品的旋律、结构、和声、调性、音色、演奏特色等各个方面,就其来源可划分为三个层面:

(1)原始层面:改编之前的原始作品都是我国的传统民族器乐作品,或独奏、或合奏,都是民族器乐曲中的精品,其旋律、节奏、调式以及结构都体现了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原始本质特征,如二胡改编曲《二泉映月》是作曲家储望华根据阿炳的同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而成的,其旋律与节奏优美哀怨,具有浓厚的民间音乐特点,同时结构也是保留了原曲的A,A1,A2式加花变奏的特点;聂耳根据我国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了钢琴乐曲《金蛇狂舞》,《倒八板》是《老六板》的一种变化形式。本身就是民间乐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为人所熟知的曲牌;刘庄改编创作的钢琴曲《三六》其蓝本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同名作品;陈培勋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是根据同名粤曲进行改编创作而成的。

(2)创作层面:抛除原作中本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因素,在钢琴改编曲的改编创作过程中,曲作者们也非常精心地在创作中加入了民族性元素与特色,用以使这些新时代创作的钢琴改编作品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由内而外地贯穿中国民族特色,如作品的结构设计都是由中国传统结构形式,调式方面使用中国民族调式进行创作,在和声方面使用民族式和声(四度、五度、二度等和声),在写作手法上多使用复调式手法,或以此与主调式创作手法相结合,用以表现中国音乐的线条性特征。

(3)表现层面:为了更加生动的表现出音乐中的民族性特征,改编曲中使用了很多对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以及其他基本特征的模仿手法,如《二泉映月》中大量的装饰音是对二胡演奏特点的模仿;《夕阳箫鼓》中对琵琶等乐器演奏技法的模仿;《彩云追月》中对古筝等乐器的模仿,从而不但使钢琴这一强大的乐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与发挥,并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中国特色的体现做了成功的尝试。

2.古曲类改编曲的民族性特征

古曲是指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音乐作品,它们在近当代被作曲者改编成钢琴曲之后,产生了新的音乐作品,这不仅是中西音乐的碰撞与结合,更是古代与近当代的跨时空共同的创作,使古曲作品与钢琴音乐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中国古曲作品不很多,流传至今并且记谱完整、又被大家所公认准确的古曲则更少,所以当它们被改编成为钢琴曲并为广为流传,不但是改编曲创作的典范。也为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拓宽了发展与流传的途径,实属难能可贵。这类作品的民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历史特征与时代改编特征两个方面:

(1)历史特征:古曲钢琴改编曲的原曲都来自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经典作品,如《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霓裳羽衣曲》等,它们的旋律、节奏、结构、速度、表演形式等都具有其历史时代特质,这些特质就是中国音乐中最纯粹、最本色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民族性特色的部分。如王建中在《梅花三弄》中使用了原曲的旋律以及十段曲式结构;黎英海在《阳关三叠》中使用了原曲中的叠奏式发展手法;谢耿在《霓裳羽衣曲》中力求再现唐代宫廷乐舞的法曲结构形式等。

(2)时代改编特征:在古曲改编曲中作曲者的编大于改,但是他们还是将时代特征融合在了音乐作品中,为古曲注入了新鲜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作元素,如多声部的设计、和声的使用、整体结构中的对比与呼应、引子与尾声等,都使古曲钢琴作品焕然一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3.歌曲类改编曲的民族胜特征

歌曲类钢琴改编作品应该是钢琴改编曲中数量最多,也最为庞杂的一类,尤其是在当代这类作品,不但受到作曲者的青睐,更是为广大听众的喜爱,其中主要可以分为民歌类改编曲、近代革命歌曲改编曲、影视歌曲改编曲以及儿歌改编曲四类。歌曲是从人们内心流淌出的声音,所以其表达了中华民族民众的心声。它更加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点:

(1)多民族风格:各种不同民族风格的民歌改编成钢琴作品后,使钢琴音乐具有了五彩斑斓的不同民族音乐特色。如内蒙音乐风格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陕北音乐风格的《蓝花花》;广东音乐风格的《卖杂货》《思春》;福建民歌风格的《采茶扑蝶》;陕北民歌风格的《三十里铺》等……

(2)群众基础:歌曲改编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其他改编曲形式所无法相比的,歌曲形式本身就是老百姓最深入人心的音乐形式,而将歌曲形式的强烈感染力与钢琴音乐的强大表现力相结合,更加使改编曲兼具民族性、艺术性与欣赏性。

(3)多类别、多功能:歌曲改编曲中,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如对近代革命歌曲的改编、对影视歌曲的改编、对儿童歌曲的改编、对流行歌曲的改编、对动漫音乐的改编等,这些改编曲体现出了我国不同领域中的歌曲改编音乐的基本状态与音乐特征。

4.对剧类改编曲的民蕨性特征

除了以上几种改编钢琴作品外,还有一些由戏曲、歌剧或舞剧中的音乐选段改成钢琴曲的作品,如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红头绳》,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选曲,戏曲类的殷承宗《钢琴伴唱红灯记》、倪洪进的《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以及张朝的《皮黄》等。这些戏剧类钢琴改编曲虽然相对较为少见的,但是却是非常与众不同、无可替代的。这类作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性:

(1)戏曲性特征:在这类作品中非常独树一帜就是戏曲类的音乐改编曲,因为戏曲作为我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其本身具有强大的民族性特征与深厚的民族底蕴,是在我国不同地域范围内。经过历史的积淀与艺术的洗淘不断成长起来的音乐戏剧种类,每种戏曲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与艺术特点,体现着浓郁的民族与地域性特征。

(2)戏剧性元素:无论是歌剧、舞剧还是戏曲,其共同点是都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元素,如矛盾冲突、爱恨情感、生死离别等,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表现方式,记录着华夏各族人民的艺术创作脉络,是我国音乐作品中民族性因素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钢琴改编曲的本源是中国音乐作品,在经过钢琴这一高性能乐器的再现后,不仅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与中国音乐紧密而有力地结合在了一起,而且使原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绽放出了新的魅力。这些乐曲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以不同的方式,都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性音乐特征,这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硕果,更是我国音乐艺术的宝贵财富。对于改编曲而言,它真正的魅力并不是在于用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之王”演奏了中国作品,而是在于利用钢琴这一强大的乐器表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神韵。不是将中国钢琴音乐西化,而是将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为我所用。捕捉到中国音乐的“本质”,使中国钢琴音乐更加原汁原味,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拓展了更为深远的道路。所以钢琴改编作品中的民族性特征不仅仅是对中国音乐特质的一种呈示,更隐含着对我国钢琴音乐的一种启示……

猜你喜欢
古曲民族性音乐作品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