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新品种‘蜀新1号’选育研究与推广

2016-05-30 10:48高斌王晓丽施友均应菊茗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选育推广核桃

高斌 王晓丽 施友均 应菊茗

摘 要 针对川中丘陵地区核桃生产上存在大量实生繁殖群体,单株间变异较大,品种化程度低的实际,在简阳市灵仙乡、养马镇、周家乡开展了核桃实生选种研究工作。通过实生核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品质特性的测定分析,选育出丰产、质优的核桃新品种‘蜀新1号,并开展了推广应用。该品种坚果较大,三径平均3.91 cm,椭圆形,果面刻点浅,单果重15.7 g,壳厚1.05 mm,易取整仁,出仁率61.4%,味正、浓香,脂肪含量66.1%,蛋白质含量16.4%;内壁软且有一定退化现象,核仁饱满,涩皮黄色,仁白色。果实9月上旬至中旬自然成熟,成熟时大部分自然开裂。2012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列入中央财政补贴林业重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关键词 核桃;新品种;蜀新1号;选育;推广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6.0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705.2343.022.html 網络出版时间:2016-7-5 23:43:00

四川省简阳市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核桃资源丰富,属于云贵、川西栽培分布区,种植以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铁核桃(Juglans sijillata Dode.)为主。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8000 hm2,核桃种植株树达260万株,其中挂果树100余万株,占总量的38.5%;未挂果树160余万株,占总量的61.5%。全市未挂果的核桃树中,80%均以实生繁殖为主,品种混杂,株间产量、品质均表现出很大差异。近年来,随着核桃新品种选育及引进,特别是核桃芽接育苗技术成熟,使得我国核桃品种化栽培有了迅速的发展。现有的品种远远不能满足适地适树的栽培需要,选择早实、丰产、壳薄、个大、出仁率高的优良品种,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利用早实性实现提早结果、早期丰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达到早期受益,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等造林成果的目的。‘蜀新1号是从简阳本地核桃品种中选育出一个核桃新品种,2012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2012)第25号]。适宜四川海拔800 m以下,土壤pH6.5~7.5,土层深厚的山区和丘陵区种植。

1 选育过程

从1997年起,简阳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简阳市川新经济林苗圃场和四川农业大学经济林教学科研苗圃场,结合简阳市核桃种植现状和实际,积极开展本地核桃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核桃新品种‘蜀新1号,通过2012年4月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选育方法

通过优树初选、复选、决选过程。初选10株优树,复选6株优树,决选4株母树

(1)在全面踏查、走访摸清核桃主要栽植地点、树形、病虫害等的情况下,按照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等相关标准初选10株优树(见表1)。

(2)通过反复比选复选出6株树冠高大、产量高、品质较优的母树。在淘汰种实品质低于选优标准的个体后,对复选优树每株随机抽取20粒种实进行内业品质测定。

(3)依照《核桃坚果样品品质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按坚果品质累计积分≥80分,每m2冠影面积产坚果>0.30 kg或产仁量>0.15 kg为标准,综合品质和丰产性状,从复选优树中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的4个优良单株。

1.2 田间试验

1998年5月,分别从这4株母树上采集充实健壮,芽体饱满的穗条嫁接于1997年培育的实生苗上,并把每一品种区分开。1998年秋季每一品种选择100株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每一重复中每一品种20株。栽植株行距4 m×5 m,植穴规格80 cm×80 cm×80 cm,每穴施有机肥50 kg。栽植完毕后,绘制试验区配置图,重复间设立标桩定期调查其生长情况(见表2、表3)。

1.3 选育结果

在田间试验中,经过连续5年的观察记录分析,按照国标(GB7907-87)优级果标准进行评定,发现‘蜀新1号单株产量在第4年达到3.15 kg,已经超过早实核桃“5年生丰产指标为1.5 kg”的指标,丰产潜力非常大。‘蜀新1号的综合指标明显优于3个对照品种,成熟期早,无大小年现象,稳定性强,果实个头大,品质优良、产量高。2012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树姿较开展,树势中庸。树干灰白色,大树有浅纵裂,幼树期间平滑。结果母枝褐绿色,多年生枝灰白色。枝条粗壮,皮光滑,1年生枝绿色或无色,具光泽,髓心小,徒长枝多有梭状突起。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7~9片,多数9片,顶小叶较宽大,叶片长23 cm,宽13 cm,侧小叶长22 cm,宽10 cm。混合芽饱满,二次枝有芽座,主副芽分离,混合芽抽生的结果枝着生2~3朵雌花,雌花柱头黄绿色,雄花序长8.3 cm左右,雌雄花期较接近。

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蜀新1号青果绿色,革毛短而密,皮孔小而密,果炳中长,青果皮厚。坚果椭圆形,坚果较大,三径平均3.91 cm,椭圆形,果面刻点浅,单果重15.7 g,壳厚1.05 mm,易取整仁,出仁率61.4%,味正、浓香,脂肪含量66.1%,蛋白质含量16.4%。内壁软且有一定退化现象,核仁饱满,涩皮黄色,仁白色。

2.3 生长结果特性

1年开花试果,2年投产,无大小年,较稳产。中短结果枝为主,果序着果2~3个,多数2个,双果率85%左右,不徒长,分枝力强。平均复叶长48.3 cm,顶小叶较宽大,长23 cm、宽13 cm,侧小叶长22 cm、宽10 cm;结果枝平均长度8.7 cm、粗度0.85 cm,节间长2.0 cm。具有二次开花及侧花芽结果比率高的特点;果实成熟时大部分自然开裂。

2.4 物候期

3月上旬发芽,3月下旬展叶;花期约在4月上旬,雌雄花期较为接近,具有二次开花及侧花芽结果比率高的特点;果实在9月上旬至中旬自然成熟,成熟时大部分自然开裂,果实发育期120 d左右;11月上旬开始落叶,年营养生长期210 d。

2.5 适应性与抗逆性

在简阳市、兴文县、南江县等地设立推广试验,与当地栽植品种进行对比。‘蜀新1号在多地的8年生植株产量均超过早实核桃丰产指标3.0 kg(国标GB7907-87)。在兴文县不同海拔推广点上,‘蜀新1号表现差异不大。这充分证明了‘蜀新1号适应范围非常广,丰产稳定,耐干旱,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

3 栽培技术要点

嫁接繁殖,选用本品种1年生健壮发育枝作接穗,以1~2年生幼苗为砧木,采用切接、皮接等方法于春季枝接;夏季选用半木质化接穗进行嫩枝嫁接(芽接)。接后要及时抹芽、除萌。

适宜栽培株行距4 m×5 m或5 m×6 m,密植园可按株行距3 m×3 m栽植。大穴整地80 cm×80 cm×80 cm,重施基肥,每穴施有机肥50 kg。栽植时“三填两踩一提苗”,分层踩踏紧实,浇足定根水,缺水地区地面要覆盖薄膜。定植当年6—7月追施速效肥1~2次,10月断雨水前扩盘、深翻、施肥垒窝。

结果树年施肥3~4次:(1)10月底前结合扩盘、深翻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加入适量氮磷钾复合肥;(2)生长期施追肥2~3次,以速效氮磷钾肥为主。

树干高1.3~1.5 m时,可实施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幼树越冬前注意防寒,可采用涂白、根部培土等方法;冬季清园,清扫落叶、落果并销毁。夏季嫁接后至少对砧木进行4次抹芽工序,新芽长至3~10 cm时,开始除去捆膜层。

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发现天牛及时以药棉毒杀,春季重点防治食叶害虫,5月重点防治果象,6—7月重点防治炭疽病、黑腐病,冬季结合修剪整形消灭刺蛾蛹。

4 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蜀新1号核桃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推广示范,被列入2014年中央财政补贴林业重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简阳市灵仙乡梨儿园村栽培技术推廣示范基地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建设,采取以技术讲座和培训、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印制技术手册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建立健全核桃技术服务体系。辐射示范带动良种产业基地建设667 hm2以上,提高简阳市核桃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对‘蜀新1号核桃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发展,示范带动区域内种植户实现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和产品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促进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选育推广核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黄龙核桃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