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土壤中汞的赋存形态分析研究

2016-05-30 10:48胡留杰廖敦秀敬廷桃徐泽谢坤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园

胡留杰 廖敦秀 敬廷桃 徐泽 谢坤

摘 要 为了明确汞在茶园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摸清汞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茶园土壤剖面0~20 cm、20~40 cm、40~60 cm中5种形态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永川区茶园土壤汞的含量状况良好,离子交换态汞含量只从表层土壤中检测出来,茶园土壤呈酸化趋势,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20~40 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铁、锰含量均以20~40 cm剖面含量最高;通过对茶园新梢样品分析测试发现,采集的28个样品中,汞的检出率为3.5%。

关键词 茶园;汞;土壤剖面;赋存形态

中图分类号:S153.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6.007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705.2345.03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7-5 23:45:00

汞,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重金属元素,因其具有污染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剧毒性等特点,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当前汞已被各国政府及UNEP、WHO及FAO等国际组织列为优先控制且最具毒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有着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有研究表明:重庆市大气中汞的人为排放量由1997年的6.18 t增加到2008年的13.47 t,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大气汞排放量累计达99.76 t,年均增长率为9.82%,其中燃煤和水泥生产汞排放量分别达58.34 t和22.37 t[1]。而大气中的Hg可直接沉降于土壤并被其吸附而积累,也可通过植物吸收向土壤中传输,由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使绝大部分Hg迅速被土壤吸持或固定,富集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壤Hg含量增加[2]。进入土壤中的汞易与土壤组分发生吸附-络合-沉淀反应,形成稳定性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在土壤中的活性不同,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3]。本研究旨在明确汞在茶园土壤中汞的形态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茶园土壤中汞的环境效应,汞在土壤-茶树中的运移、分布,寻求有效地控制土壤中汞的环境行为的对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基地地处永川,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介于东经105°37′31″~106°5′7″、北纬28°56′16″~29°34′30″,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042.2 mm,平均日照1298.5 h,平均无霜期317 d。最高海拔1025 m,最低海拔200 m。

本研究分别于2014年5月,采集茶园土壤剖面0~20 cm、20~40 cm、40~60 cm;2015年3月,采集低海拔(<300 m)、中海拔(300~600 m)、高海拔(>600 m)茶园土壤剖面0~20 cm、20~40 cm、40~60 cm。采样时去除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和覆盖物,土样风干后研磨过2 mm筛,备用。

1.2 样品测试

土壤总汞测定方法:称取土壤试样0.1000 g于25 mL比色管中,加入盐酸-硝酸-水(3+1+4)溶液10 mL,摇匀,放入水浴锅中煮沸2 h(其间摇2~3次),取下冷却后,用保存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试样溶液澄清后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定。

土壤连续浸提方法如下。第1步:离子交换态(Hg-Ⅰ),加入1.0 mol/L MgCl2溶液;第2步:碳酸鹽结合态(Hg-Ⅱ),加入1.0 mol/L 醋酸钠(NaAc)溶液;第3步:铁锰氧化态(Hg-Ⅲ),加入0.04 mol/L NH2OH;第4步:有机结合态(Hg-Ⅳ),向上步残渣加入0.02 mol/L HNO3 3 mL、30%H2O2(用1+1 HNO3调节至pH = 2.0)5 mL;第5步:残渣态(Hg-Ⅴ),向上步残渣准确加入10 mL(1+1)王水[4]。

土壤铁、锰的测定:碱溶脱硅-分光光度法;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土壤pH测定:用无CO2水以土水比1∶2.5提取,pH计(梅特勒-托利多,FE2.0)测定[5]。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园土壤不同剖面汞的赋存形态

以茶园土壤0~20 cm、20~40 cm、40~60 cm 3个剖面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茶园土壤5种汞的形态分析中,残渣态汞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有机结合态汞,然后是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表1)。离子交换态是能够被茶树直接吸收利用的一种汞的存在形态,其含量可以作为茶园土壤汞污染风险指标。本次研究发现,除了0~20 cm剖面离子交换态汞含量为0.0139 mg/kg外,其他剖面均未检出。

离子交换态汞在剖面20~40 cm、40~60 cm以上均未检出。3个剖面下的茶园土壤总共含量均低于0.3 mg/kg(均低于表2的国家二级环境质量标准,),由此表明永川区茶叶基地茶园土壤汞含量状况良好,无超标现象。

2.2 茶园土壤剖面pH、有机质、铁、锰含量变化

本研究分析的茶园土壤0~20 cm、20~40 cm、40~60 cm剖面土壤理化性质包括pH、有机质、铁、锰含量。结果表明,除表层土壤外,茶园土壤pH值均低于4.5,与茶树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4.5~5.5相比,土壤呈酸化趋势。20~40 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2.62%),分别高于0~20 cm和40~60 cm 9.20%和15.42%;土壤铁、锰含量均以20~40 cm剖面含量最高,其次是表层,然后是40~60 cm。

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汞重要的吸附剂。尽管土壤有机质只占土壤成分的1%~3%,比土壤矿物质的含量低得多,然而土壤有机质却吸附了大量汞。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与汞极易结合,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明显存在汞富集现象。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吸附能力越强。尽管对于铁锰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尚未有统一定论,但大多数研究认为铁锰氧化物是以离子交换的方式吸附重金属,并且吸附过程伴随有H+的释放[7]。

2.3 茶园土壤各形态汞的风险分析

由表4可知,对茶园土壤不同剖面采集以及茶叶样品进行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不同形态中离子交换态汞的检出率较低,剖面深度在40 cm以上的茶园土壤中均未检出。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总汞含量差别不大,但是茶园土壤中各形态汞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離子交换态汞为土壤中活性最大的形态,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有研究表明,汞以单一形态存在时,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与油菜的吸收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离子态汞的相关系数最大,而有机结合态具有显著的相关性[8]。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形态汞的风险状况,本项目在采集土样样品的同时,采集了4个茶园的28个茶叶新梢样带回实验室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茶新梢样品中汞的检出率为3.5%,只有1个新梢样品中检出汞含量0.0012 mg/kg。目前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未对茶叶中重金属As、Hg、Cr、Cd等进行限定,依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饮用水的限量标准0.001 mg/kg来看,茶新梢中汞的含量处在安全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永川区土壤汞的含量状况良好,离子交换态汞含量只从表层土壤中检测出来,且含量较低,其他剖面均未检出。土壤pH、有机质、铁锰含量对土壤汞都有一定的影响,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增加了土壤中汞的危害风险。通过对茶园新梢样品采集检测发现,28个样品中汞的检出率为3.5%,含量较低。

参考文献:

[1]张成,杨永奎,王定勇.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及其预测[J].环境科学研究,2011,24(8):904-908.

[2]王定勇,石孝洪,杨学春.大气汞在土壤中转化及其与土壤汞富集的相关性[J].重庆环境科学,1998,20(5):22-25.

[3]张辉,马东升.南京地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3):346-352.

[4]冯新斌,陈业材,朱卫国.土壤中汞存在形式的研究[J].矿物学报,1996,16(2):218-222.

[5]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1995.

[6]荆延德,赵石萍,何振立.土壤中汞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0,41(5):1270-1274.

[7]张敏英.土壤中汞的赋存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4.

[8]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2006.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周宁生态茶园
金鼓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家乡的茶园
羊艾茶园秋景
醉人的茶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