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籼杂交稻‘Q优28’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30 10:48周云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周云

摘 要 介绍中籼杂交稻Q优28的性状特征、产量表现和适宜的种植区域等,并从 “双膜覆盖,旱地育秧”“前促后控,密植适宜”“重底早追科学用肥”“合理灌溉,适度晒田”“防病治虫,规避灾害”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Q优28;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6.016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705.2337.00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7-5 23:37:00

‘Q优28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不育系为Q4A,恢复系为R28,是适宜重庆平坝浅丘气候条件栽培的中籼迟熟型杂交稻。Q优28在2011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11001”。目前,Q优28作为重庆市主推杂交水稻新品种,近2年在重庆地区的种植面积近12.6万hm2。

1 性状特征

Q优28平均株高112.60 cm;株型松度适中,叶色较深;剑叶直立,活秆成熟。有效穗209.70万穗/hm2,平均每穗着粒数179.0粒;长粒型谷粒,基本无芒;生育期155.23 d;实测糙米率81.4%,整精米率为52.9%。抗性指标主要由专业机构检测稻瘟病,其结果为以抗稻瘟病为主的综合指数6.0,抗性综合评价为5级、中感。

2 产量表现

在2008年重庆中稻区试中,Q优28田间实际测量该品种平均产量8.68 t/hm2。2009年续试中,实测平均产量8.40 t/hm2。2010年生产试验(均为重庆)平均产量8.57 t/hm2。通过3年试验,Q优28平均产量8.55 t/hm2,比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5.15%。

3 适宜区域

Q优28适宜种植在重庆海拔800 m以下区域,平坝浅丘地区作为一季中稻种植,每667 m2种植1.2万窝;在海拔400 m以下区域,全生育期一般144~157 d,海拔400 m以上区域,全生育期一般143~172 d,平均154.3 d,比对照Ⅱ优838短2.5 d。渝西平坝、长江沿线、河谷平地等稻作区域,播种时间适宜选择在3月上旬至中旬,在丘陵地带、武陵山区等稻作区域,播种时间适宜选择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双膜覆盖,旱地育秧

根据重庆渝西平坝地区气候特点,采用软盘双膜覆盖旱育秧技术,加速生育进程,在2月中旬即可播种,6月20日前可抽穗扬花,7月28日前成熟收获,有效规避和减轻影响开花灌浆的高温伏旱气候,促进高产稳产。

4.1.1 秧地选择

选背风和向阳,排灌条件好的壤土地块作为秧床,在播种前10~12 d向秧箱泼施腐熟混合粪水,制作方法为每667 m2秧床施用腐熟的猪粪水500~600 kg和过磷酸钙48~52 kg,2种肥料要混合拌匀。本田播种量按照每667 m2播撒1~1.2 kg计算,秧盘使用350孔左右规格,每667 m2准备31张左右,并准备适当数量的薄膜和破块茨竹,用于制作拱棚。

4.1.2 适时播种

Q优28在渝西平坝稻作适宜区种植,播种时间以2月中旬为宜,选择晴天。先进行开箱,秧地开箱以净箱面为准,箱宽1.5 m,沟宽0.6 m。然后翻耕秧箱,整细整平秧箱土壤后,接着将水浇透。将秧盘平铺于箱面上,按照双列横向方式放置,播种基质必须选择质地柔软的塘泥,且保证无杂草,塘泥与壮秧剂混合后平抹在秧盘上。将种子均匀撒播在秧盘以后,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第1层膜盖好后,在箱面10 cm左右的两边扦插竹块形成竹拱,最后再盖1层膜,并且把膜边缘压实压紧,保持拱棚处于密闭状态。

4.1.3 培育壮秧

播种9 d左右出现立针将内膜揭掉,秧苗进入2叶1心后,用0.3%磷酸二氫钾,混合0.3%尿素(含N为46%),喷施叶面追肥1次,以后每生长1片叶再同样追施1次,肥料的浓度可以随着秧苗生长适当递增。寒潮时,要严密封闭外层薄膜,膜内温度保持不低于12℃;晴天时,特别是高温天气,膜的两端必须揭开,膜内温度保持不高于30℃。旱育旱管是水份控制措施之一,苗床积水防控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秧苗卷叶,说明有轻微失水,则需要适度灌水。揭膜练苗时间在移栽前5 d左右进行,不能1次揭完,必须逐渐揭开。

4.2 前促后控,密植适宜

针对渝西平坝稻作区域仍然存在“寡日照、高温多、伏旱重”的特点,在秧田栽插密度上力求合理,栽插时间选择适当,保证生长期足够,光合积累丰富,有效分蘖充分,奠定高产基础。通常栽插规格保持在株距16.67 cm×26.67 cm(窄行)或16.67 cm×40.00 cm(宽行),最适移栽期为4.5~5.5叶龄,栽植时每穴2~3谷粒苗。

4.3 重底早追,科学用肥

按照N、P、K比例1∶0.8∶1施肥,遵遁“重底早追”原则,适当增加有机肥、磷肥、钾肥和硅肥的用量,每667 m2大田施用46%N含量尿素20 kg,28%含量硅肥150 kg;过磷酸钙50~60 kg,氯化钾20~30 kg。采用“促前、控中、稳后”的原则,氮肥的70%,钾肥的80%,过磷酸钙全部作底肥;氮肥的25%作分蘖肥;氮肥的5%,钾肥的15%作穗肥;预留钾肥5%作叶面施肥,在扬花末期与1~2 kg/667 m2尿素混合喷施。

4.4 合理灌溉,适度晒田

稻田排灌时,坚持插秧时浅水,分蘖时薄水,苗足则晒田,孕穗用深水,湿润田灌浆等措施。只要施用追肥,就不要灌水,使田里的水自然蒸发晾干。田间保持1 cm左右的浅水位,或者保持田块处于湿润状态。泄排田间积水的时间必须在苗数达115万苗/hm2以上时,而且全部田间积水排完。接着晒田8~11 d,直至田面大量呈现白色须根为止。灌浆至成熟期,保持田间水面约5 cm水层,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先湿后干,收获前7~10 d断水落干。

4.5 防病治虫,规避灾害

移栽后7 d施用“新得利”“丁草胺”等除草剂,施用“苏云金杆菌”、大粒型“杀虫双”等广谱杀虫剂,杀虫除草。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时,注意防治1代二化螟。分蘖盛期和拔节期注意预防纹枯病等,可以利用“井岗霉素”“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还能兼治稻纵卷叶螟。破口期注意预防稻飞虱、螟虫和穗颈瘟等,可以施用“噻嗪酮”“杀虫双”“三环唑”等农药。齐穗期预防穗粒稻曲病、黑粉病和纹枯病,以每10 d为施药周期,用药包括“多菌灵”“三唑酮”“井岗霉素”等。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杂交水稻播始历期与结实期对播期的反应差异研究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