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6-05-30 10:48赵斌韬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管理

赵斌韬

摘 要 介绍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6.02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705.2339.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7-5 23:39:00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农业用水,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质量。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简单来说就是以提高农业产量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通过这种措施可以改变空间和时间上水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提高当地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和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从而保证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可以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1]。

2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盲目性较大

由于工程投资建设缺乏全面的调研和了解,没有考虑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修建的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很难发挥作用。上级要求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必须按可研报告所列的项目进行编制,而可研报告又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报告来编制。由于总体规划报告编制较早,部分灌区的土地利用及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基本不需要灌溉,所以按这种情况下投资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失去了应有的效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2.2 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勘察和设计不合理

近年来,国家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政策不断调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水利工程作为建设重点后,加大了水利工程的投入,一个水利工程从立项到实施周期不断压缩,当年的国家资金要求必须要在当年内完成。如果工程前期勘察及设计周期实践较短,就会存在工程建设基础资料收集不全,勘测深度及设计精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施工中项目和变更增加较多,这对于工程的投资、施工进度以及其建设质量而言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控制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都能够对其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面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施工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恶意低价抢标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对于工程建设质量而言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重,工程建设点多面广,使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2]。

2.4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的时间比较长,由于早期施工建设会受到设计能力、资金水平、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的限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标准比较低。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农田水利工程越来越难以与农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再加上工程建设初期一般都是由政府主导,并对当地群众进行组织使其参与到修建的过程中,施工完成之后,一般会将其交由工程所在地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由当地的村镇共同使用并对其进行维护,如此一来,就会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处于一种比较粗放的状态。由于维护与管理存在问题,有的工程会发生较大的损坏,使其无法发挥出原有的功能。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3.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3.1.1 坚持农田水利科学规划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言,要保证工程布局与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同时需要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思考。在验收工程的过程中,要对工程的资料进行严格地检查,同时需要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勘察,重点核查一下专项施工的部分,从而能够为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评定提供比较科学、客观的验收结果。

3.1.2 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与技术含量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等的影响较,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与技术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灌区应该对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进行编制,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含量得以不断地提高,促进农村水利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与规划等逐步向合理性、科学性、现代性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3.2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

3.2.1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有关农田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化农田水利制度的改革是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国家一定要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修改和目前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规定,弥补现有法律存在的空白,防止不良施工建设管理单位钻法律的空子。同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提高处罚的力度,并且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可以发挥威慑和约束作用。另外,政府还需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对各个有关方面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对于遵规守法的农户或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3.2.2 重视维护管理,开创经费新渠道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水利部门要重视产权改革,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以满足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与此同时,还应该制订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用水与管理责任制,让人们意识到水利工程是集体资产,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有效的补贴制度,将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等纳入补贴范围。另外,还应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避免人为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事情发生。

3.2.3 建立健全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实行建设管理责任制度。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规章制度,注意制定管理的细则,保障所有的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需要對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进行明确,并实现建设管理责任制度,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建设和管理体系,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可以实现长久持续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实施管养分离的制度,使所有的相关部门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3.2.4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政府需要增加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政府需要加强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增加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科技宣传的力度,大力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水平[3]。

参考文献:

[1]韩信来.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4(10):190.

[2]任岩,许玉芬.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170.

[3]闫春霞,王会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187-188.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