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高尿酸!“三高”之后第四高

2016-05-30 10:48张征
健康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三高嘌呤高尿酸

张征

说起现代社会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三高”敌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而如今,“三高”之后第四高——高尿酸也已浮出水面,正强势来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了解敌人。关于高尿酸和痛风,社会上有不少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必要跟大家一起来梳理和学习。

高尿酸未必会痛风,痛风时也未必会有高尿酸

痛风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事实上,只有约10%的高尿酸患者才会发生痛风。

反过来也一样,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高尿酸不只会诱发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的代谢终产物,高尿酸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痛风患者,尿酸“正常”还不够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最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水平长期稳定于300μmol/L以内,这样才能促进痛风石的溶解,有效预防痛风发作。

没引起痛风的高尿酸也需要治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统一意见: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520umol/L,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如果这个人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也可以使用降尿酸药物

长期以来的观点均认为,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痛风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药物”几乎已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紧接着,2013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认可了这一观点,认为不需要等到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对于这一“有悖常理”的前卫观念,临床医生普遍还是倾向采取保守态度。毕竟,老观点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观点也还需要更多循证证据,它更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据此无需停止降尿酸治疗。

对于痛风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是远远不够的

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20%来源于食物摄取。所以,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只能下降10%~20%或70-90μmol/L)。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这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

只要科学、规范地用药,发生药物罕见并发症的风险并不比出门遭遇车祸的可能性更高,谁会因为害怕车祸就成天宅在家里呢?

高尿酸和痛风的治疗也不能完全依赖药物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高尿酸患者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百年经典老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小剂量阿司匹林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泌,被认为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诱因。以前,对于痛风但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医生往往建议停药。但新的观点认为,对于已经发生痛风的患者,阿司匹林所起的负面作用其实非常微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危害而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的痛风患者,大可不必停药或换药。

手术并不能根治痛风石

痛风石是尿酸超过其饱和度而析出的白色晶体,好发于关节伸侧、肌腱和骨突表面。通过服用降尿酸药物、保持尿酸<300umol/L,可以减少痛风石。但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尿酸水平居高不下,痛风石切除后还会复发,而且手术切口难以愈合,易诱发感染。所以,除非痛风石巨大,或影响关节功能、压迫神经,一般不主张通过手术切除。

高尿酸和痛风,发生率高,危害性大,事关健康安全,不可不察。然而,和很多常见疾病一样,网络流言当道,谬误甚嚣尘上,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不花功夫时间勘别真伪,想找到靠谱的知识,并非易事。本文观点,总结自国内外新近指南、共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多快好省”认识疾病,是为行文之旨。

猜你喜欢
三高嘌呤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三高”让哪里最受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