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曾经有间小屋

2016-05-30 10:48张文泽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八音盒读诗阿婆

张文泽

那儿,曾经有间小屋;现在,小屋永驻我心。

“那间小屋被拆了。”买菜回来,妈妈不舍地嘟囔。我并未接话,可思绪却飘回了那间窄窄的小屋。

小屋真小,琐碎挤满屋子,记忆也在小屋里挤成碎片儿。只记得:那儿,是爸妈南下打工的落脚点,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七年的回忆。

小屋简陋,质量可真够呛。下雨天,雨水渗透房顶的裂缝,落到妈妈摆放好的盆子里,“滴答、滴答”,连绵不断,极有规律,像交响乐。每逢这时,爸爸就会幽默地说:“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由于常有水渗入,墙上的裂缝边沿便出现了一圈圈锈色,年幼的我用粉笔涂涂画画,把锈色裂缝变成我眼中的彩虹。

小屋虽小,裂缝虽多,但爸爸安然如故,还开辟出一个小书房。记得那时,我特别喜欢去小书房,因为书房的小书桌上,放着一台小八音盒,中间有一朵莲花。我每天都会去小书房,按开八音盒的按钮,看那莲花发出七色的光,听那短暂的音乐,乐此不疲。

我年岁渐长,爸爸便教我读诗。每天下班后,他和我并坐小书房,学诗读诗。傍晚,天外月光,窗外流萤,屋外虫鸣,在爸爸的读诗声中沉醉。我寻思,我读诗一定起源于某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读的第一首诗。

那时,我问爸爸“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的“捣衣”是什么?爸爸给我举例,说:“隔壁阿婆不是常蹲在河边,用一根木棍捶打衣服吗?那就是捣衣。”哦,诗歌原来与隔壁阿婆有关。从此,我就和诗歌结缘了。

爸妈很努力,我七岁那年,我们终于搬到大楼里去。那天,妈妈毛巾包头,腰围裙巾,着实把小屋清洁了一遍。她轻松地说:“咱们总算离开这个破地方了。”可我瞧见,她的眼眶红了。我知道,她和我,和爸爸一样,不舍得!

随着家中经济改善,我们又几经搬迁,地方越来越大,但总缺少小屋那种诗歌萦绕的味道。我曾经回到小屋所在的地方,只见残垣断壁,满地狼藉。我默默地离开:那儿,曾经有间小屋;现在,小屋永驻我心。

(指导老师 邓浩权)

猜你喜欢
八音盒读诗阿婆
我的八音盒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小镇阿婆茶
阿婆
读诗的窗口
重阳糕送阿婆
八音盒儿童牙刷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