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广州创意园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

2016-05-30 10:48沈沛纯吴灿华何志雯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发展

沈沛纯 吴灿华 何志雯

摘 要: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尚未成熟,越来越多的呼声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广州市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积淀城市,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必然备受瞩目。文章通过对广州市创意园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红专厂创意产业园区为切入点,从创意人才资源、科学技术、文化资源、交通环境资源、管理资源和经济因素这六个方面展开相关论述,为文化产业的转型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红专厂;文化;发展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基础,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经济的腾飞,更需要文化积淀和创意支撑,所以,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了社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广州市红专厂创意园的发展概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头第一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共识。在“互聯网+”时代,融合互联网优势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北上广等各大城市文化产业转型的方向。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广东省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而广州作为产业转型的前沿城市,广州市政府每年划拨3000万扶持资金,用于专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涌现的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型机构也将纳入优先扶持范畴。在文化产业链更新和改造的新时期,广州市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意园区之一的红专厂将文化、艺术和休闲集合为一体,在近几年内跃升为广大民众游玩的文艺之地,也成为了各大展览、艺术馆和画廊的集散地。

作为广州第一家非房地产型的真正意义创意区,红专厂虽然正以现代化的视野和创新的面貌,努力探索和打造富有时尚、创意、艺术的新领域,但是不可避免地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2013年,红专厂第一次引发拆迁风潮,后因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等专家人士的参与而一度搁浅;2015年,好不容易安宁了两年的红专厂,再次由于“国际金融城”的规划而面临被拆迁的讨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仍受到多方关注。面对互联网浪潮,对于影响文化创意园区域发展的因素研究将对创意文化产业转型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延伸和拓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广州市红专厂创意园的影响因素分析

纵观国外较多学者的研究显示,创意产业园区多数规划在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等贫民窟。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些,但根据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名的“3T”理论(Talent、Technology、Tolerance)和大量的国内创意产业园案例中可以分析出创意产业园区域规划的基本要素:创意人才资源(高校)、科学技术(信息化、高科技)、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文化氛围)、交通环境资源(周边产业、交通主干道)、管理资源(优惠政策)、经济因素(互联网经济)。

(一)创意人才资源

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创意作品可以解释为人的创意想法落实到现实生产中,所以,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以创造性为主的密集型产业,更加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地区是否拥有完备的创意人才结构、合理的创意人才模型、优秀的创意人才质量和完善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功转型和规划的重要原因之一。再看看广州红专厂创意园区,最先入驻的便是集美组艺术设计公司,园区内的艺术画廊也存放着大量优秀艺术设计师的作品,展示着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精神领域的充实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文化、创意、艺术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为此,红专厂自2013年起就成立了高校联络站,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互联性,为各大高校提供最新的活动、讲座和展览等相关信息,开启了艺术进高校的创新实践之路。

创意人才资源是文化创意园区建立的一个重要智力来源,其为园区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卓越的智力支持。如果地区的优秀创意人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微创新”,借助数字化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文化消费、营销和管理,而非禁锢于传统的商业模式,这将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步。

(二)科学技术

在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等字眼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高新技术以及网络、机器设备等配套设施的支撑,能更好地表达创意产品并加快其传播。红专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如果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文化传播的优势来推进文化创新,那将会被互联网时代所遗弃。废弃的旧工厂经过改造成为现在各大展览馆、时尚展厅、创意店铺等的聚集地,新与旧的碰撞和融合已经预示着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是激发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转型动力,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文化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和管理优化成为制约文化创意园区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今红专厂的大多数展览信息和展位情况已经逐步从实体纸质宣传扩展到通过网站或是社交平台公布,营销管理模式也逐渐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业链,只有打破产业壁垒,实现跨界连接,将IT产业的网络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依靠互联网高度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利,由此来迅速提高创意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的效率,有效降低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本。

(三)文化资源

文化环境对创意产业有推动作用,创意产品的创造往往具有起源地的特征,使得地域文化更加深厚和饱满。文化的兼容让各地的文化资源相融互补,来自五湖四海的创意人才互相交流,形成创意文化氛围,所以,反映当地历史风貌或有纪念价值、文化气息浓厚的区域也是创意产业园区域规划的要素之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可以通过虚拟网络宣传、获取和延伸。红专厂创意园区作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大众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越来越成为提升大众生活品味的重要窗口;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情也成为艺术家们的灵感来源,例如有些摄影爱好者喜欢根植于纪实性历史,善于捕捉遗留在旧城区或是老工厂的历史印记,并通过手中的相机记录,同时在网络上传播形成强大的口碑文化效益,有利于塑造开放的城市形象,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口碑。

(四)交通环境资源

创意产业园区相对独立、规模较小,承受不了太大的成本开支。所以,创意产业园一般选择在内城边缘区,即介于第三产业所在的内城中心和第二产业所在的郊区工业产业基地之间,不仅交通便利,享受城市便捷性,同时租金压力也较低。在“互联网+”时代下,智能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出行前可通过互联网对不同路段情况进行分析以避开高峰期,通过导航、打车等软件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让交通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缘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新的创意产业园开始在发展成熟的创意产业集聚地周边成长,形成了创意产业集群,共享优秀资源和各项配套设施。红专厂位于珠江口西北面,临近珠江水岸边,南面是琶洲会展中心,北临天河商业圈,公交和地铁交通便利,其坐拥了会展资源和交通优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此外,园区内划分了创意艺术区、商业品牌区、品牌展示区、彩视媒体区、餐饮区及露天咖啡茶座、休閑设施、教育培训区、创意艺术广场等各个不同的区域,一方面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分散客流;另一方面,产业的集群有利于文化、技术、土地和交通等资源的共享。

(五)管理资源

政府对创意产业园的管理能效与政策支持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可以促进资源更有效地流转、调动和协调。在产业转型的新时期,政府当局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对产业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一系列新媒体渠道形成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强便利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运用互联网商务平台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融资决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空间集群化和资源的共享性。另一方面,有政府政策文件表明扶持的地段,或者有优惠投资政策的区域,都有利于创意产业园的建立。红专厂正是在“三旧改造”和“退二进三”的政府制度框架下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其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来管理发展:天河区政府和红专厂艺术设计公司。区政府进行长期的发展计划和大型投资决定;红专厂艺术设计公司则负责日常运营和出租房屋。

此外,红专厂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加强新媒体平台管理和规划,并与各政府机构、国内外优秀文化艺术机构、专业院校以及传媒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成功举办了数百场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及论坛、沙龙等,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好评和赞赏。总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两把手”,一是文化园区内部的管理和外部推广,二是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六)经济因素

互联网经济推动着文化产业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靠拢,虚拟的网络平台有效降低了各项实地宣传和执行成本,促进了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产业转型并未完全发育成熟,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造创新仍在探索之中。红专厂多次面临被拆迁的风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意园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太低。所以,文化创意园区域发展的核心应是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社交及创意平台,通过个体智力创造和民众参与延伸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个体“微创新”创造“微生产力”,以此形成新的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新的经济增长趋势。

经济是文化的决定因素,而文化又对经济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如今的文化创意园已不再单单作为文化传播的平台,而是越来越有着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文化创意园区的经济效益、延伸园区的社会效益,便成为影响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如果红专厂的展览业务、创新时尚活动能够更多地面向大众,将“大众创新”融入文化产业中,借助个体的创意营销智慧,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多媒体渠道推广相关活动和展览信息,这将有利于促进大众消费,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结语

文章结合新的时代现象,以互联网为出发点,从人才、科技、文化、环境、管理、经济六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在“互联网+”趋势下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城市的区域规划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给予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方面一定的参考方向,也启示我们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下,文化产业必须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及创新功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和创新发展,以此更好更快地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李文.广州市府:红专厂将“部分保留、部分开发”[N].南方都市报,2015-12-10.

[2] 诸劲风.国外创意产业集聚的理论视角与研究系谱[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01):111-112.

[3] 范长征.英美全民文化创意社会与大众“微创新”模式[J].甘肃社会科学,2015(06):121-123.

[4] 刘凡荣.创意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

[5] 蒋慧.城市创意企业发展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以西安为例[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

[6] 邓雅雯.工业遗产再利用视角下的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开发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7] 菲利普·苏克,迈克尔·韦伯.王帅,陈忠暖译.创意空间与地方政府:广州红专厂的案例分析[J].城市观察,2015(06):34-35.

[8] 范长征.英美全民文化创意社会与大众“微创新”模式[J].甘肃社会科学,2015(06):120-123.

作者简介:沈沛纯(1994- ),女,本科,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吴灿华(1993- ),女,本科,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何志雯(1994- ),女,本科,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