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就业指导策略的探究

2016-05-30 22:22马良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院校职业

一、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

(一)就业理念不够崇高。(1)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位时,通常是考虑入职要求低、薪酬起点高的工作岗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其在经济和生活上的要求,但是,相对机械简单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在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工作能力十分不利,严重限制了其职业发展前途。(2)高职教育学生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教育而言,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而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来说却有差距,所以,高职学生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就业,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导致其在就业时可选择的职业范围不够宽泛,职业转化能力弱。

(二)对职业价值不能客观的进行评价。高职学生在面对职业去向、岗位选择时,不能够做到理性的分析自己实际条件和自身能力,往往好高骛远,脱离现实,一味的追求轻松、舒适、待遇高的工作岗位,面对挑战性强的职业却不闻不问,全然不顧自己的专业对口和社会需求。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把握就业机会。目前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长期处于失业或待业的状态。这脱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严重阻碍了其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顺利。还有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自我创业的重要性,缺乏自我创业性的热情。

二、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焦虑的心理。高职学生还处在成长期,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而就业又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的选择。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受到了普通高校的综合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职业院校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本人的期望值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了反差,再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使得很多高职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就表现出十分焦虑的心理问题。面对就业时,年级越高,焦虑状态越明显,往往不知所错,学习生活盲目没有目标,自信心缺失。尤其在进行多次就业竞聘失败后,意志更加消沉,对自己越来越失望,悲观。如此反复,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一蹶不振,对待就业不能正视,变成了逃避,恐惧,更有甚着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盲目从众心理。所谓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是一般人常有的心理,作为即将就业的高职学生,有从众心理的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学校平常表现不突出、不积极的学生,在面对就业的选择时,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特点进行择业,而是人云亦云,盲目的跟着大多数人的选择,认为多数人认可肯定的就是对的。而这严重违背了我们所倡导的人岗相适的原则,对学生职业特长的发展不利,也会错失许多适合自己的岗位机会。

(三)依赖心理。如今的高职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都习惯于父母的妥帖安排,独立能力差,自我判断分析能力弱,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不够,遇到一点小事都需要父母出面解决,更何况在就业择业的大事情上。虽然能够意识到就业的压力,但自己没有足够的担当去直面就业的困难,多是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长身上,希望学校联系工作岗位,等待家长托关系安排就业。即使就业了,在遇到困难时,便不能胜任工作,还是要依赖他人解决。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措施

(一)构建专业化指导队伍。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充分的重视起来,高职院校往往对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实习实训的硬件设施建设更为关心,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对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迷茫、无助、不知所错的盲目心理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就业创业课程设置不科学,从事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完整的知识结构指的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等知识。然而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在专业理论上精通,但对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要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水平,安排就业指导进行进修、培训,为其深造提供条件。不断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完善现有的指导队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二)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很多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概念”的不完善与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焦虑、嫉妒、盲目、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有很大关系。目前对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的薄弱环节。高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通过一些职业与能力、性格的测试,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特点进行分析,以便科学的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使学生能以更宽的视野来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的联系。就业指导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对不同职选择业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并付诸于实施,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

(三)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在当今就业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对高职毕业生的自身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就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也能从容应对,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与挑战。高职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高职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发散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印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再者,高职学生要锻炼、强化自己的交际能力,多学习一些社会交往礼仪知识,掌握着装、仪容、言谈、举止、电话等礼仪规范。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02).

[2]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朱浩然.高职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5(01).

作者简介:马良(1982.07- ),河南焦作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