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理论如何融入中学古诗词鉴赏

2016-05-30 04:08花宜修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生平背景

花宜修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生在进行古诗词鉴赏之前,要了解诗词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师要运用现有知识,指导学生累积相关知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合理的运用“知人论世”法鉴赏古诗词。

一、“知人论世”内涵

“知人论世”中的“知人”是指了解作者以及作者身边的人,了解作者是因为要通过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以便于更好理解诗词以及作者身边的人,作者会因为身边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而抒发不同的情怀。“知人论世”中“论世”是指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风俗、经济情况、政治情况以及时代文学特征等。

二、“知人论世”应注意的问题

知人论世法主要是以批评古典文学的方式进行古诗词鉴赏,这种方式对于指导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过于简单的使用方式。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古诗词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背景、生平经历,没有重点讲解知人论世,造成学生不了解知人论世。第二是过于单一的使用方式。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比较单一,课堂效率就不会得到提高。第三是过于死板的使用方式。每个人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都不相同,教师不应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学生,达到教学目的就可以了。第四是过于广泛的使用方式。尽管知人论世法对古诗词鉴赏有很深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每首古诗词都需要细致讲解知人论世,有时只需讲解知人,有时只需讲解论事,有时两者都需要讲解,有时两者都不需要讲解。教师需要根据古诗词的情况判断。

三、“知人论世”的时机

1.先入为主

有些古诗词还没有进行鉴赏的时候,读起来就有属于自己特点,这一类的古诗词就要在教学前运用“知人论世”法。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讲解这首诗之前要先对苏轼进行介绍。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也当过较为显赫的官职,不过为期都比较短暂。他被多次贬官流放,还曾入狱。但是苏轼遵从儒家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进取精神和道家的超脱思想。这样学生可以深刻了解这首诗的内容,读懂最深层的涵义。

2. 避而不谈

有些古诗词可以不用了解作者的背景、生平以及诗词的背景时代,就可以不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比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细雨朦胧的美丽景色,因为春天的生机勃勃导致心情愉悦,希望好友也能出门感受春天的来临。这与诗的内容与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无需介绍。

3. 轻描淡写

有些古诗词里面还引用了经典典故,虽然需要讲解,但是不宜过于细致的讲解,这样会本末倒置,会转移学生学习本首诗词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不仅很难理解典故,而且本首诗词也不会学得很通透。4. 循序渐进的运用

有些古诗词在讲解过程中需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把古诗词的内容与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融合起来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诗词的内容。老师讲解诗词内容的同时,根据需要不断进行背景的补充,学生才可以充分理解诗词内容。

四、“知人论世”的方法

1.谈话法

老师可以通过谈话法进行“知人论世”法的古诗词鉴赏,学生可以与老师探讨某个关于本首诗词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还会使学生加深对诗词背景的理解以及诗词本身内容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老师要慢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古诗词。比如说,老师通过提出一个关于文章作者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总结出诗词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2.演示法

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有关诗词资料的视频、照片演示,这样进行的“知人论世”法比较直接,可以引起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共鸣,也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在讲解某一首诗词的时候,可以展示历史学家对作者的生平及一些关于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些小故事的视频等,他们会更加理解作者的心情,也会对诗词有一种新的认知。

3.实践法

通过社会实践达到教学目标,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诗词的涵义,通过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学生的深刻研究探索,可以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这是古诗词鉴赏中“知人论世”法中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运用“知人论世”法进行古诗词鉴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古诗词的涵义,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适当的应用“知人论世”法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对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帮助较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221000)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生平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傅忠诚教授生平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