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

2016-05-30 04:38赵阳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利用

摘 要:通过对绿色建筑的介绍,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利用

“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3)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二、太阳能利用

现阶段的太阳能建筑设计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现代生活中常见到的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不采用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靠太阳能采暖,是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此类太阳房的外围护结构应具有较大的热阻,室内要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以保持房屋有足够的蓄热性能。主动式太阳房与被动式太阳房一样,它的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三、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从形式上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径流收集后,根据用户水质要求经适当处理后供用户使用;雨水间接利用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强化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一)直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系统一般由汇集区、输水管道、截污设施、贮存池、净化设施和配水管道组成。根据雨水汇集区的不同,可将雨水直接利用系统分成屋顶雨水利用、路面雨水利用和绿地雨水利用等方式。(1)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利用是指将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天台)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屋面雨水水质受大气质量、屋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间隔等因素的影响。在屋面雨水利用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屋面材料的影响,通过采用铝塑板等新型屋面防水材料,可有效减少雨水中杂质。(2)路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是指将道路、广场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路面雨水水质受交通量、路面卫生、路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间隔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和屋顶的污染程度不同,雨水径流水质也有所差异,通常路面雨水水质比屋面雨水要差。因此在路面雨水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收集自行车道、人行道、小区道路的雨水。(3)绿地雨水。绿地雨水利用是指将绿地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绿地对于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收集到的雨水径流水质相对较好。同时,由于绿地的渗透和截流作用会导致绿地雨水径流量会明显减小,可能不能保证收集到足够的雨水量。在绿地雨水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渗透和截流作用,科学合理地确定雨水利用规模。

(二)间接利用。雨水间接利用可分为屋顶花园、下凹绿地、透水路面和渗透管沟(井)等方式。(1)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是指各种建筑物的屋顶(天台)上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的统称,一般由防护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层和植被组成。屋顶花园是美化城市、减少面源污染和消减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途径之一。(2)下凹绿地。下凹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通过将普通绿地设计或改造成下凹绿地,适当降低绿地高程,合理处理路面高程、绿地高程和雨水口的关系,不仅可以减少绿化用水,而且增加了雨渗透量、强化了地下水补给。(3)透水路面。透水路面是指以透水混凝土、透水瀝青、透水砖、草皮砖等透水性建材替代普通混凝土、沥青、釉面砖等传统建材铺装硬化路面、广场、停车场等。透水路面能很快将雨水渗透至路基下,甚至到达地下含水层,不会产生路面积水。路面可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小区道路、公园、广场、停车场等轻型路面。

四、结语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和其他相关科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拆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从节地、节能、节材、环保五个方面,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要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需要对传统的建筑理念进行反思,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相信,通过各个环节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绿色建筑会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S].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S].

作者简介:赵阳,大连港大连太平湾阳光置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节能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