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2016-05-30 21:29刘阳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结构性供给

刘阳

缘于高层短时间内密集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在中国急剧升温。其所依据的供给经济学并非新的发明,国际上早有成功案例。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为何突然大热,供给经济学在中国为何长期遇冷,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

“从长期看,我们都已经死了。”——没有什么词语能够比凯恩斯的这句话,更准确地传达“凯恩斯主义”对于那些渴望经济永续增长的人们的吸引力。应该承认,“凯恩斯主义”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也每每在中国经济形势黯淡之时,显露“神迹”。

但是,无论如何神奇,无论怎样适合中国的土壤,“凯恩斯主义”也仅是众多经济理论之一——它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现实条件,放之四海而皆准,且永远准确。考诸中国经济运行的经验教训和当下现状,即便“凯恩斯主义”之于中国经济依然有重大助力,也没有必要完全“一条腿走路”。正因此,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的“供给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增长失速之时显示出了宏阔的前景。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多重要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重要起草者杨伟民表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不仅对2016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会议的主题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从形势的判断、问题的诊断、工作的思路、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原则,提出了一套逻辑严谨、系统完整、方向明确、操作性很强的一揽子的方案。”

杨伟民表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对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实,从2015年1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供给侧改革”以来,这个词就不断出现在各类中央会议中。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15日,习近平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强调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

二、供给侧改革带来什么

从需求侧管理转向供给侧管理,是国家经济治理思路从凯恩斯主义转向供给学派主张的表现。凯恩斯主义是对付经济萧条的办法,即扩大赤字、增加支出和流动性、降低失业率,但其副作用是会带来“滞胀”。供给侧改革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通过调整经济要素比例实现改善效率的目的。供给学派提出,减税扩大生产、刺激创业、发展小微企业、提高制造业的利润、增加就业和收入。

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供需错位”矛盾加剧,这是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大前提。一方面,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传统低端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有学者认为,供给侧改革将宏观调控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从以货币政策为主转向以财政政策为主、从以扩大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转向以减税清费为主。这样做带来的好处就是:放宽准入门槛,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城乡间要素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创新环境的快速培育;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效率,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清费,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等。如此,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作为中国维持经济增长和提供社会就业的双重稳定器,服务业迎来了黄金时代,给邮政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积极服务于经济政策调整、利用好减税清费红利,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平台支撑,对中国邮政而言既是政策机遇,也是升级挑战。一方面,中国邮政要履行好国家赋予的普遍服务义务,满足民众通信的基本需求,服务好“三农”和小微企业,且在实现城乡居民服务均等化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要提高科学化管控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力度,协同发展三大板块,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有效配置产品比重,创新发展邮务类业务、加快发展寄递类业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务,在服务提供、产品输出上提升质量和品位,抢占中高端客户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三、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综合众多学者的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现实大体有产业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放松管制,减税以及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建设等几个发力点。其要义都源于供给经济学所主张的对于生产的刺激和激励。在实践上,供给经济学主张减税以及减少政府干预,典型的案例则是“里根經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前者侧重减税,后者侧重私有化改革。而从中国近期的一些政策动向来看,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坦率地说,这种切入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的行政习惯和行为方式非常适合凯恩斯主义;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且见效也可能是缓慢的。真正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并不完全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课题,它取决于政府能否下决心“自我革命”。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结构性供给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