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

2016-05-30 04:51袁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诗歌教学中学语文

摘 要:在人类的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诗歌一直都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和语言教育的价值,通过学习古典诗歌,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古典诗歌 诗歌教学 中学语文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古典诗歌的教学一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了诗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1]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以及各种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对于诗歌的教学大都拘泥于诗歌的主题和写作手法上面,在教学设计中虽然有让学生感悟意境的意识,却不能有效地实施。本文的思路分为两个模块,分别是当前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以及对于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

综观如今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虽然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在教材的编排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学生个体需要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2]当前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大致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诗歌诵读难以进入情境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读诗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可以说“读”在诗歌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中学诗歌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带着目的去诵读的现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让学生朗读,先是整体感知环节的朗读,再是深入分析环节时的朗读,再是感悟诗人情感时的朗读,最后是通读全文,再就是全班同学的齐读。这样的课看上去学生一直在读诗,学生一直融入到课堂中,但是学生能否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之中进入到诗歌的情境?虽然有一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这样随意的朗读、为朗读而朗读的教学方式到底能否达到我们诗歌教学的目标呢?

(二)诗歌课堂过于剖析诗歌的语言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常常停留在对诗歌语言的解读上。在“剖析”字词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可以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内部的语言结构,但是在机械地剖析诗歌的同时,也破坏了诗歌的实质和内涵,诗歌的美感荡然无存,这样通过肢解诗歌进行诗歌教学的方法是对艺术的破坏。所以教师所做的不是把诗歌内容全部肢解开来让学生看到,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既能够学习到知识,又能够在学习中感受诗歌的美感。所以,这种剖析全诗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三)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当前的诗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少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的模式都是先带着学生读,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然后在课堂中提问,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虽然在课堂中有问有答,看起来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单一,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从而使学生对诗歌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于当前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

(一)将音乐融入到古典诗歌教学中

古代的《毛诗·大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与音乐从艺术的源头上来看是互通的,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无论是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都与音乐有着直接的联系。将音乐融入到古典诗歌教学中,能够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中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气氛。古典诗歌读起来有的含蓄委婉,有的豪放豁达,朗诵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搭配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基调,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例如在诵读杜甫的《望岳》时,可以播放著名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在诵读李白的《行路难》时,可以播放《十面埋伏》这种跌宕起伏的音乐,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诗歌诵读,既能够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又能够抓住诗歌韵律美,从而为意境教学提前做好情感准备。

(二)利用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古典诗歌作品创作的时间距离我们非常的久远,并且,其中有不少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诗歌,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很多地方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因此,教师应该加快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展示与诗歌有关的名胜古迹。例如在讲解《归园田居》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将恬静美好的田园风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田园的宁静祥和之美,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三)将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进行比较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中获得发展[3],其中“应用·拓展”方面侧重于提高和发展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可以将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进行比较,这将是一个不错的拓展方法。至于教师在选择与古典诗歌相比较的现代诗歌上,可以寻找与所教的诗歌有着相似之处的现代诗歌,升华诗歌的意境,或者选择与所教的诗歌所表达的意境美相反的现代诗歌,从而起到反衬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的第七课《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中,在拓展教学部分可以将木心的《从前慢》与《归园田居(其一)》进行比较,从而升华恬静悠然的意境美。

(四)改写诗歌或将诗歌进行续写

诗歌中每个意象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这就使读者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空间。因此,在诗歌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地让学生单一地理解诗歌,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意境教学中,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就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不破坏诗歌的原有意境和诗意的情况下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对古诗中的留白部分进行续写,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领会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且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创作出佳句。

三、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要打破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造出创新、民主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转变学生只做“容器”的角色,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歌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得以传承。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林水源:《从古典诗歌教学看学生审美特质的养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研视窗),2003年,第145页。

[3]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袁晗 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41000)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诗歌教学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