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新旧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教与学

2016-05-30 20:36刘思辰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言语预设

刘思辰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老人与海鸥》;言语;预设;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91—01

过去,笔者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都是以读为本,以“情感”贯穿始终,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随着自己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体系的重新认识,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我们的教学中缺少前瞻性的引领。因此,在备课时,笔者反复读文研究,在专家及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真正的语文教学,要做到教学目标制定精准、到位,突出有效性,教学板块清晰,由初步的对言语的感知,到对由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受益匪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课文内容,在“概具式”的训练中使学生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情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要突显语用的功效。

一、言语教学,突出以学定教

通过言语实践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定教,主动调整教学过程,渐渐走出了分析式教课文的重围。多年来语文教学普遍认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要通过“读”来展示。在通过对同一篇课文的多次执教,笔者深刻地感受到这种认识是片面、单一的。朗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有的人善于朗读,有的人不善于朗读,没有朗读出来,未必没有体会到。学生在练习“说”的过程中,其实也渗透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有效地与语用结合起来。朗读体现出来的是比较浅层次的理解,而言语实践训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读,是学生理解后的内化的语言,这种言语训练能调动学生更多的思维方式,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预设教学,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教学思维,回到教学原点——教为学而服务。教语文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无论是生本教育、学本课堂、翻转课堂等等,都是先学后教,只是路径不同。所以在课前备课时,笔者始终以“教”为“学”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在课程设计时,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形式等方面的准备。因为只有学生自主先学,教师再做点拨、引导、提升,教学才更高效。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方式,在课前发给学生前置性作业单,让学生运用浏览、找重点语句、抓关键词句等阅读方法,找到描写老人和海鸥的语句,通过这些语句来说明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以及这是一群怎样的海鸥,从而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堂教学,做到有所收获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愿意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并学有所成,有所收获。通过《老人与海鸥》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用“概具式”的段式重组语言,讲述老人或者海鸥。在语言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和常用的表达方式,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义。这样既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又落实了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以提高。

四、生成教学,实现启发教育

在课堂上,学生对老人的认知,答案各不相同。有善良、有爱心、有简朴……与教学目标想要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最准确的“对海鸥如亲人般的老人”答案不一。于是笔者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让学生来读一读填写的描写老人的语句,看看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们大胆表达,在相互启发和点拨中找到了文中最准确的表达词句。这些细节的生成,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师的点拨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崔峦老师在2012年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话很正确,但实施起来难度很高。今天,笔者所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在专家和众多教师的帮助下,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笔者坚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和我同行,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期待一路芬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言语预设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