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变动的哲学思考

2016-05-30 03:25刘玉欣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哲学原理计划生育马克思主义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二孩开放”为契机,着力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来的变动过程及其中的哲学思考,以期对生育政策有一个科学辩证的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计划生育

1、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计划生育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计划生育工作是与物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其他的社会方面相联系的,人口的状况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增长率还有人口的分布情况都从不同方面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多次强调应联系人口问题从人均水平和经济总量来看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只有重视人口问题才可以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促进人口、环境、经济、资源等协调发展的重要论断,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使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人口问题,三代领导人都深刻的揭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等的内在联系。人口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生育政策必须与人口生产相适应,人口上产要与物质生产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着生育率的高低还有人口规模的大小,若生育率过高,人口规模过大都会势必加剧人口与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这是就要降低生育率和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在控制人口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严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成本增加的现状,为了使之符合人口生产规模的要求,党中央果断启动了“单独二孩”政策,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计划生育政策

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学说的基本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主要是指事物是变动不定的,变化指事物不仅有数量的增减,还有质的飞跃,发展主要是说明前进的变化和进展,即事物有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特别是指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由低级向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回顾我国66年来的生育政策,可以发现,整体上呈现了由松到紧,再由紧到松的变化,新中国建立初期,由连年战乱到社会稳定,人们的生育愿望较高,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为恢复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因此政府采取了宽松的生育政策,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协调,人口过多造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环境的破坏加剧,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于1980年9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倡导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于2010年的人口普查发现,我国已经出现了人口结构的扭曲,老龄化严重的问题,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已处于严重的少子化水平,同时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从2012年起,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减少更加敲响了人口的警钟,劳动力的缺失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的生育政策调整步伐加快,于2014年1月至6月,全国各省陆续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一对夫妻可生两个孩子,即开放二胎。

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是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否定,而是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独两孩”政策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人口生产规律的明智之举,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但有的人却以此为借口否定计划生育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功绩,认为计划生育工作搞糟了、搞错了、搞砸了,得不偿失,弊多利少。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歪曲的,是不实事求是的,是对历史不负责的,对此,必须态度鲜明地予以批驳和纠正。

3、运用唯物史观看待计划生育政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意识的进步等都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创造历史的过程,而创造历史的即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范畴,指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以群众力量发挥作用未留下自己姓名和个人意志的人们,即在量上指多数人,在质上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口与计划生育跟其他的社会活动一样同样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辉煌,其辉煌虽有各级政党领导及计划生育干部的努力,但是更多的是人民群众牺牲家庭利益,维护国家利益,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使之成为主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中共中央反复强调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计划生育涉及到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要想做出既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能维护和表达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就必须要坚持人民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正当的显著标志,能否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决定着党的根本性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代计划生育的崇高境界,在九五期间,提出在控制人口的同时要把计划生育做的更加细致,更加使人民群众满意,使广大育龄妇女身心健康,使计划生育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十五期间,为了体现计划生育的以人为本,在农村的税改中增加了计划生育的投入,有些省份直接享受到国家财政的补助,解决农村育龄人群的计划生育的手术费用等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更加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哲学思考.李迎春.山东卫生计生(济南)[M].2015年第9期.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析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于成山.黑河学刊[M].2004年11月第6期.

[3]对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的哲学思考.于成山.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M].199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刘玉欣(1991.10--);性别:女,籍贯:河北省邢台人,学历:专科,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现有職称:无;研究方向:康复辅助技术与服务。

猜你喜欢
哲学原理计划生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谈新时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
浅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形成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