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2016-05-30 11:01廖亚男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巧兴趣阅读教学

廖亚男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技巧;素养;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47—01

本课题从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学生当前的课外阅读现状出发,研究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素养,最终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知识,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翁。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对课外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那将促进学生阅读的实效。

1. 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开展阅读的动机会有很大差异,而作为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是有了逆反心理的年龄阶段,这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则就是自主开放,设境激趣,绝对不能强迫。

2. 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 因此, 教师要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注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教师需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需求,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有效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选择有价值且有吸引力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

二、从泛读到精读,掌握阅读技巧

1. 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全局观。一本书首先吸引学生的往往是精彩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理解故事入手,边读边想,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在读完全书之后,再回头看一看、想一想,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本书,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段、某一节。

2. 理清逻辑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李政道博士曾经提到过一个读书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这种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在读通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思考故事的前因后果,故事情节是如何层层推进的,理清其中的关键点和逻辑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提出疑问,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些疑问,早期的问题大多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不够,不理解内容。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多的疑问会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一旦发现问题,学生会反复阅读,再进行延伸阅读,深入思考,有更大的收获。

三、品味语言文字,提升阅读素养

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对于美的认识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语言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有很好的感知力。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书中的语言之美和精神之美,通过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对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去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最终理解情感的感悟和升华。以古诗为例,王维的松间明月,李清照的红瘦绿肥,陶渊明的东篱秋菊,杨万里的尖尖小荷等,都透露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柔和之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阅读素养可以提供正面的审美、情感的指引,在阅读中不断修正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读写水平

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过程,即感悟、积累和运用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利用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积累。每次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积累,形成一笔小小的“财富”。用精炼的语言将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想法写下来,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事物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和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他们一定能学以致用,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之,有策略地加强阅读教学,在实践中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注意掌握阅读技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有帮助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形象和气质都有很好的修饰作用,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技巧兴趣阅读教学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