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2016-05-30 11:56陈存芳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察作文教学阅读

陈存芳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阅读;思考;

语言;修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049—01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掌握和理解水准的显示。写作文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学融洽结合,才能跨过写作难这道坎。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作文教学教师不能心急,要有耐心,有爱心,要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途径,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要求,才能让小学生具备独立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才能写出一篇篇优美、优秀的作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观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观察是说和写的基础,因此要做到抓住主次,有顺序地进行,并加以分析思考,作记录,积累材料。有了观察,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写作文就不愁没有水源了。同时,学生观察要认真仔细,要观察事物的特点,保证写出来的作文生动、详实。学生只有观察得详实,写作文时才能有选择地组织材料,保证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来的内容不是假话、套话、空话。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要想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切联系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要想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就要关注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吸收和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笔者发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使学生乐于写作,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培养学生想清楚再下笔的习惯

皱眉头,咬笔杆,挤牙膏式地想一句写一句,也是学生在作文课上常见的“痛苦”表现。问起来,不是没有材料可写,就是写下一两段便不知怎样再写下去了。分析其原因,是动笔前没有想清楚。画竹要“胸有成竹”,作文同样要“胸有成篇”。作文时,如果仅仅想到了要写哪些材料,而没有想清楚怎样写就仓促下笔,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的。因此,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要先使他们想清楚:所写文章要表达怎样的中心,圍绕中心选取哪些材料,在所选材料中先写哪些,后写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这些问题逐一落实好了,动笔的过程就仅仅是使用语言从头脑中抄录的过程了,每每写文章都这样做,养成了习惯,学生自然不会再以写作为痛苦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的习惯

在学生的习作中,语言上常常犯有两种毛病:一是本来用一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却啰啰嗦嗦写上一大堆。二是故意用一些华丽的词藻大加修饰,弄巧成拙,让人读了很不舒服。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文章直接把意思传递给读者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上。所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语言习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简明。即用来写文章的言辞既要简洁又要明确。二是要朴实真切。写作文应该像说话一样,心中怎样想就怎样表达出来,使人感到朴实、真切、自然。

五、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许多学生往往把作文写完便觉了事,认为批阅和修改是教师的任务,甚至教师批改后也不再“过问”。这实际上是放弃了结合教师的指导总结经验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写作是自己的事,个性同样是自己的事。首先,学生每每在作文完成后,教师都要督促他们细细地多读几遍,认真审查后方可交给教师批阅;批改后,还要指导学生认真体会批语,并根据评语建议进一步修改,甚至重写。其次,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不断修改,使其在写作训练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不断丰富写作经验。

总之,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是艰难而艰辛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小处着手,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想清楚再下笔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相信学生一定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能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作文。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观察作文教学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