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2016-05-30 11:56王瑞元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机生活化

王瑞元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教材;生活化;有机

统一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060—01

初中化学主要通过对物质宏观组成、微观结构、基本性质、变化规律、性质用途等的研究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最终指导生活、服务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化学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育,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化学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合理整合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性实验的结晶。创新能力是人整体素质的一种积淀和升华,而创新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教师的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化学教师不仅能熟练驾驭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借助于化学发展史,介绍科学家的事迹、科研成果,并能够从生活中挖掘、提炼化学教学的素材,为化学课堂教学引入源头活水,树立教材动态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由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如在寻求气体样品的采集办法时,学生各抒己见,方法不拘一格,新颖独特。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了各种采集办法的原理及特点。又如,通过对几种常见气体性质的学习,学生理解了食品变质的实质,知道了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都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教师追问:“怎样设计一个简单的真空包装?”学生众说纷纭,各种独特的创意无不闪现着知识的火花,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新课程的教材涉及的大多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问题。教材中展现的知识是对人类生活经验的一种传承,一种影射,一种浓缩,为我们学会生活搭建了一座平台。教师更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闪现的灵感,化平淡为神奇,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活与生命气息,最终实现由“生活—化学—社会”的过渡转型。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习酒精灯灯焰的分层现象后可追问:“烧水做饭时,怎样利用煤炉的火焰?”学生在思索中体验化学知识的无穷奥妙,并从中借鉴思考,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介绍化学与材料的关系时,教师可将学生的思维和目光锁定在生存的环境中,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发展使新型的材料得以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化学教学要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科学技术日新月異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富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世人还未来得及体验这种惊喜变化,地球母亲却正经历着一场场磨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淡水资源枯竭、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衰竭、酸雨、温室效应、物种灭绝……其中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因此,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首先,教学要结合当地实情,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如在甘肃省武威市玉米制种后残留的农膜,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特别是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无疑是最好的乡土教材,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教师可借此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而不懈奋斗。

其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我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只靠室内放置煤碳炉,部分学生常将燃烧未尽的黑色煤核倒入垃圾中,我们应身体力行,拣出那些煤核的同时追问:“煤是怎么形成的?”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知道了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明确了煤的开采利用倾注了人们大量的心血,它的不充分燃烧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严重浪费资源。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节约观,无形之中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而言之,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让我们加倍努力,使课堂教学时刻充满灵气与活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有机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