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两点认识

2016-05-30 16:35汪清波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作文教学

汪清波

【关键词】 作文教学;语言积累;批该方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096—01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等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而写作在社会生活当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中高考也占相当大的比分,但不论从校内还是校外看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不尽人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点体会。

一、 强化语言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在心,并且能对蒸煮炒说长道短,但仍无法做出飯菜来。因此,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帮助学生找“米”,“米”在何处?就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精华据为己有,那么怎样积累语言呢?途径有三:1.背诵或熟读;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首先头脑中装满了“死”的材料,读多了,背熟了,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之际,老师才开始讲解,这种做法看似笨拙,其实这是符合汉语特点的,也是教学的高妙之处。中小学课本中每册都有要求背诵的篇目,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或段落背得滚瓜烂熟,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诱导学生选择性地找一些课外文章,强化背诵,找到语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领悟其“道”,掌握其“文”。头脑当中的“死”的材料就会变活。2.扩大课外阅读;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凑”吗,由于大多学生读的少,记住的少,所以作文时没词汇,如果平时要求学生多读一些文章,甚至教师亲自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短小精悍之作,并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做笔记的方法等,效果会更佳。这样日积月累,待到自己作文时便能呼之欲出,信手拈来。不然逼着学生去做,整天被练习、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学生,阅读课形同虚设,3.增加作文次数;通过背诵、熟读积累词汇量,强化语感,掌握写作方法、情节、章法的处理,但是亲自不下厨操作,仍然做不出好的饭菜,而且仅靠一学期八到十次的作文练习,远远是不够的。只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做法,不一定每一次要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书面与口头结合,片段与成文结合,大作文与小作文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日记与作业结合,不拘一格,要求学生将背诵或熟读的文字巧妙地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自己的能力。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作,把自己的文章当作范文,读给学生,这个效果比名人名作的力量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 变革批改方法

目前语文教学中作文修改大多是一种形式,学生收效甚微,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甚至连一分钟的时间都花不上,仅看一眼分数就完事了。原因何在:1.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带两个班,每周12节课,一百多学生,要求每两周一次作文,实际上间隔仅有一周时间,加上作业,练习等,很难做到密批细改。2.批语空洞无物,大都是:层次不清,主题不突出,语句不通顺,结构不完整之类的老生常谈,学生看批语后,究竟何处有问题,如何去改正,仍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批语批评多,表扬少,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修改效果会更好一些呢?1.教师专注,轮流抽样,密批细改。这样既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又可以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去改正,从教师的修改中收到很好的效益。2.师生互动,课堂现改。抽其一两位学生的作文,原封不动地印发给每位同学,教师或让某位学生修改,并讲解修改的理由,让学生自己知道语言、层次结构等如何处理。3.学生互动,交换修改。在教师的指导下,同一级班级与班级互换,或者,组与组互换,学生自己修改,既提高写作能力又能起到阅读鉴赏作用。4.有意抽取,当面修改。在多次的修改过程中,教师已掌握自己所带的学生作文水平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分层次当面修改,有针对性地提高每位同学的写作水平。5.批语凝练,一针见血。教师要在批语上下功夫,做到语言含蓄凝练,风趣流畅;字迹清纯秀丽;表扬多,批评少,放大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

其实写作的过程是一次人格完善的过程,只要我们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写作的氛围,在背诵、熟读中积累语言,有了足够的“米”,在练习写作与修改的过程中,找到了操作“米”的方法,我们何尝没有香味扑鼻的饭菜?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作文教学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