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内容特点巧妙选择导入方法

2016-05-30 16:35李进有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特点数学教学

李进有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内容;特点;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106—01

一、教学数与代数时巧妙选择导入方法

第一,把握数的认识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一般分为整数的认识、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学生除了要掌握上面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增强数感、符号感以及估算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教师的导入应新奇并富于童趣。

第二,把握数的运算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要满足一定的运算律。新课标对数的运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第三,把握常见量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常见量是指“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吨千克”。教师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四,把握数式与方程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教师在导入时大多采用创设问题的情境的方式,在教学时常采用公式套题目的策略,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技巧,从而发现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第五,把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正比例、反比例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实际情境中的按比例分配,认识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将有关正比例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

二、教学图形与几何时巧妙选择导入方法

第一,把握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空间感知不断提升为空间认知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有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讲解。

第二,把握测量教学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测量是指出某个物体具有多少单位的某种属性,测量、测量单位、测量的量三个名词是小学生需要区分的常见的概念,在新课标中关于测量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测量物体的长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以及角的度量四个部分。这是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的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第三,把握图形变换及相互位置关系教学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主要有平移、旋转、對称及简单的图形相似的内容,注重在操作中,如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经变换后的图形和剪对称图形,来加深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和掌握图形变换的画图技能。在引导上不用大费周折,在“教”上也浅显易懂,但是在学生的“学”上,有很多小学生并不能从游戏中习得知识,这是教师特别要注意的。

三、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巧妙选择导入方法

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有六大特点,第一是现实性。现实性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如“制订班级或家庭的旅游计划”;第二是综合性。加强小学数学各学习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生活中获取的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是探索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与答案,探寻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第四是问题性。任何一个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学生开展调查、实验和研究型学习,在解决原始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新问题;第五是实践性。作为一种体验性学习,综合与实践要求学生自身感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第六是开放性。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不局限于固有的逻辑系统和预设的答案,其学习的形式有调查、课题研究、小型研究报告等。根据这六大特点,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注意突出教师“教”的实践性,发挥小学生“学”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应该丰富;评价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应以定性描述为主。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特点数学教学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