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6-05-30 16:35杨卓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

杨卓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课后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107—01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生活数学”进入课堂,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感知产生碰撞和交融,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生活,这是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思考,谈谈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爱因斯坦说过:“数学教学应当使提供的内容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乏味的任务让学生来负担。”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把许多生活实际引用到数学教学中来,就可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笔者从“量黑板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用小尺子量黑板的长度,让他们感觉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这样量太慢了。有的學生“难”中生智:“我可以用家中的米尺来量,这样就省事了。”此时教师再引出“米”这个长度单位,就顺理成章了。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生活与问题情境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商品的价格,买自己所需的物品,再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再创设买卖情境,让学生在付钱买实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元、角、分的认识和换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2. 经历生活化的探索过程。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时,就需要数学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关注现实生活,为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寻找生活原型,并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索——应用——新问题——新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概念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 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因此,练习设计必须生活化。如,在教学完“时、分、秒”这个单元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星期天,小红吃完饭和妈妈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她看到《海底总动员》放映时刻表:第一场12:20,第二场12:50,第三场1:30。小红中午11:45吃饭,吃饭要半小时,从家到电影院需20分钟。你知道她选该看哪场电影吗?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由“知识课堂”走进了“生活学堂”,学习过程变得异常有趣。

三、课后拓展的生活化

实践是创造的土壤,通过模拟性的实践活动,使数学更接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问题。

如,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几何图形之后,笔者设计了“商标图案中的数学”这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超市、商场观察,和亲友讨论,图书查阅,上网搜索等活动,收集运用数学图案的著名商标图案。再通过整理材料、分析整合信息,讨论、交流这个数学图案的基本构成和寓意,最后让学生汇报、展示,把最优秀的商标图案制成展板,让他们感受图案“美”和设计“巧”的同时,动手创造出美。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立项号为:GS〔2015〕GHB0005)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