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善学

2016-05-30 23:23罗九江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善学兴趣能力

罗九江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善于创设学习的空间,只有在学海无崖“乐”作舟中,才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能得到开发。

【关键词】兴趣 善学 能力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让学生善学、乐学.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的激发是一堂课的关键。怎样才能激发兴趣呢?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吸引力,主动去探索问题。

1、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疑激趣。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先设计一实例:妈妈买回一些水果,其中苹果每千克13.5元,买了1.28千克。帮妈妈算一算苹果该付多少?同学们很容易得出:13.5×1.28=17.28元,教师趁此让学生讨论。因为这个问题在生活实际中经常碰到,学生很想搞清到底如何付钱。所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去学习。

2、创设认知冲突,设疑激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总是开始于疑问或疑惑,开始于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先让学生演算准备题:“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由甲队修建,需要10天,由乙队修建,需要15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学生列式为:30÷(30÷10+30÷15)=6(天)。问:如果改变公路长度,其它条件不变,那么两队合修的时间会改变吗?大部分学生认为会随着总路程的变化而变化,再让学生自定路程,解答结果仍然是6天。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明确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调节、参照的功能,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要有具体性,才能使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自主控制学习的节奏。教师应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将教材中概括性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要素。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目标需转化为学生具体的目标: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你会计算吗?2、你能不能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呢? 3、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

通过把目标转化为一系列问题,将学生思维向目标层层推进,自觉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学有机会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构建者只能是学习者本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通过学生之间讨论、操作、质疑去探索和发现规律,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可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1、出示学习方法:拿出自己准备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如果实在想不出,以课本为资料,看是怎样推导的?2、实际操作,小组讨论。3、引导观察得出:这张长方形纸面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着宽边可以摆(3)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3)排。一共可以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15)平方厘米,就是求3个5 是多少?可以用5×3=15{平方厘米)计算。5可以看成长方形的长,3可以看成这个长方形的宽。这张长方形纸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汇报学习情况。既理清推导思路,巩固公式,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教程,教师讲得少而精,通过创设问题和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情境,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就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鼓励质疑,让学生学有创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和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教师问学生走向学生问教师、问自己,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新一册教材用数学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时,学生可以从数1、2、3——15,一共有15只,也可以按左右分:左边8只兔,右边7只兔,8+7=15只;也可按颜色分:白兔10只,黑兔5只10+5=15,一共有15只。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了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左边的兔比右边的兔多几只?右边的兔比左边的兔少几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在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要处理好三点:首先要创设诱发学生质疑的情境;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质疑;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重视应用,让学生学有乐趣

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基本的目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习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意义,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各种能力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提高。

教师要注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1)王师傅有一块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铝板,用去了长是12米,宽是7米的长方形,你能帮王师傅算一算剩下的铝板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2)制作一张新年贺卡(长方形或正方形}四周贴上彩带,彩带有多长?贺卡有多大?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让学生动手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中,自己设计方案,才能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善学”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茫茫学海中,乐中求知。

猜你喜欢
善学兴趣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太极拳之“善学”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