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01:50吴瑛
科技风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

吴瑛

摘 要:本文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实践和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解决学生基础不平衡的矛盾,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案例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成为有一定计算机文化素质的人才。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普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 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广泛的实施和使用。并且很多学校不但普遍应用了案例教学,而且针对专业特点,精心挑选案例,编写教材,的确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有了很好的推进。

但是,随着案例教学的推广,在教学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虽然是案例教学,但仍然是老师讲理论,做示范,学生跟着做,仍然是一种“操作型填鸭式”教学;

2)学生被动地跟着做,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不动脑筋,不看书本,免不了陷入依葫芦画瓢的状况;

3)依葫芦画瓢后的结果是不能变通,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控制往往很難把握,往往是基础好的学生没事做,基础差的学生做不完,跟不上。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尝试着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提出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尝试和问卷调查表明,这种学习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实施

针对专业精心设计案例,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不脱离案例教学法,问题都是从案例中提出,所以需要挑选设计好的案例,既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涵盖相关知识点。

课程开始之初,在对各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后,着手完成案例时,可对具体案例一般操作方法提出问题,给学生以操作提示。例如,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排版操作时,提出问题:

1)所有的编辑排版操作一般都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编辑排版文档的一般可从哪些地方选择操作?工具功能区右下方的箭头有什么作用。

3)创建WORD文档的方法有哪些,文字录入时是否要设置格式,如何清除?

4)对艺术字、图片进行调整修改一般在哪里选择操作?

操作过程中对于容易出错的,操作比较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提出问题,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例如:制作表格时,可提问:

1)确定表格和行列数,选择7列好,还是12列好?

2)创建表格时,如果没有输入标题,怎么办?

3)斜线表头的绘制方法?

4)竖排文字的处理?

5)表格边框线应该怎么绘制,操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可提问:

1)一般文稿编辑排版打印都需要做哪些格式设置, 一般操作顺序是什么?

2)文件保存的三要素,保存与另存有区别吗?

3)excel计算时,操作顺序是什么,计算公式中对数据的引用一般是用什么?能否直接引用数值或中文描述?

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完整示范案例操作,根据学生完成案例的进度,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各自完成的操作中总结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充纠正,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案例操作,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作用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并不会对整个案例的操作进行讲解示范,这样,学生势必要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完成作业。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学生可以看教材,教材上有操作指导,也可以在软件上查找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等待,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也提高了。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完成了作业,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成就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增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沟通,老师也能有充分的时间适当指导学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缓解了学生基础差异的矛盾。精心设计的案例和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往往也需要花点时间才能独立完成,这样他们也会更有兴趣,更有成就感,更有进一步钻研的学习热情,也更愿意和同学交流沟通。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是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但在看书,自学方面可能也会有些优势,这样相辅相成,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更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6)学习效果大幅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操作,记忆深刻,也有了融会贯通的基础,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的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结语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这种学习模式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是以案例教学为基础,需要有科学有力案例的强有力支持,这就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与案例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炅,王晓毓.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5).

[2] 张伟.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J].科技信息,2011(15).

[3] 贾瑞芝.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1.

[4] 卢莹,林荫.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7).

[5] 王永花.PBL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