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河南省中药大产业化的思路与策略

2016-05-30 02:11李正昌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发展策略

李正昌

摘 要:河南省中药产业具有历史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研发资源配套、区域内商业发达等优势,又存在政策导向不强、产业链不完整、高端产品不强、资源配置低效等不足。因此,河南省中药产业实现大产业化,需要注入大中药产业发展理念,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完善产业布局。

关键词:大中药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45-03

传统中药产业一般指药材种植加工和中药制药。进入新的世纪,中药产业链大幅度延伸,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科研、中药衍生品生产的跨部门、跨层次的现代产业体系。中药产业的发展变化赋予了中药产业新的内涵,凡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健康为目的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都纳入到中药产业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大产业化特征。针对中药产业内涵发生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提出,现代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大中药产业”[1]。其后,张伯礼院士把“大中药产业”界定为“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2]。传统中药产业发展成为“大中药产业”,产业范围拓宽,产业规模增大,技术含量提升,产业对于社会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明显强化。

河南省中药产业以制药和药材种植为主要部分,中药科研产品、中药衍生产品、中药创意产品等生产环节薄弱,产业范围明显狭窄。尽管业界认为中药工业和中药农业在现代大中药产业中仍然处于主体和基础的地位,但中药工业不仅仅是制药,还包括市场正在快速扩张的中药衍生产品生产;中药农业也不再等同于以往的药材种植加工,而是各种高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被广泛使用的现代中药农业。把中药产业发展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是该省中医药界的多年夙愿。在大中药产业时代,这一夙愿的实现,亟须以大中药产业理念谋划中药产业发展。

(一)河南省发展大中药产业的优势

河南省中药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发展中药产业具有明显的历史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和区位市场优势。

1.河南省中药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

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中医药的发祥地。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石制药臼、药杵,佐证商代河南已经出现了中药加工业。唐代河南开始人工种植药材,宋代栽培药用植物已经盛行。宋代开封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官办药厂——“修合药所”。明末清初,禹州、百泉、马口山、归德四大药材集散地已经形成,至今仍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基础之上,借助现代技术和公有制的力量,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基地化生产的中药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的中药制药生产体系、现代化的中药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河南省生产的宛西牌六味地黄丸、太龙牌双黄连口服液、羚锐牌通络祛痛膏等中成药名优产品,有着较好的声誉和良好的形象,在医药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深厚的产业发展历史积淀,为大中药时代的中药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河南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

河南省地处南北交接之处,气候兼南北之长,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境内药材资源丰富。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河南拥有中药材品种总数2 302种[4],品种数量和储存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给河南省留下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世代相传的中医药创制的传说,发生在河南省境内的河洛地区。标志着中医药理论形成的三部经典著作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完成的。这片土地上名医荟萃,史传中有籍可考的全国5 000多位名医中,河南省就有912人[5]。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焦作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辉县市百泉药会、禹州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医圣祠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6]。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片发展中医药的肥沃土壤。河南省中医药文化资源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具有“根”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教育价值。

3.具有配套的科研资源和充足的人才资源

河南省从事中药研发工作的机构有20余家,用于中药研究开发的重点实验室、检测技术平台、研究中心30多个,其中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的7个[7],可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早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就拥有中医从业人员7万人以上,居全国前列[8]。河南省注重中医药教育,既有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专门院校,也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围绕中药及其产业化设置的相应专业,为中药产业发展培养需要的各类人才。

4.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中药商业发达,在全国享有较高地位

河南省地处中原,无论交通还是贸易,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河南省自古就是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的集散地,禹州、百泉是国内知名的传统中药交易市场,有“药不到百泉不全,药不过禹州不香”之说[9]。禹州中药材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位居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第三位。近十几年来,河南省物流业飞速发展,间接支持了河南省中药商业的发展。目前,河南省基本建立起中药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现代化的中药市场服务体系。

(二)河南省发展大中药产业的制约因素

1.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中药产业现代化工程以来,国家层面直接针对中药产业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就有6个,涉及到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性文件更多,反映了国家对于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与国家层面中药产业政策暖风不断相比,河南省除了应对国家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而制定出一些政策性文件外,还没有独立制定过专门针对中药产业的发展规划,也没有主动出台过支持中药产业的重大政策。

2.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中药产业的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链长,关联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研、服务等多产业领域,按照归口管理方式,事实上是一个多头管理的体制。管理主体多元化容易造成管理主体不明,在具体问题上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考虑局部不考虑整体,不利于中药产业的总体规划,难以制定和落实长期发展战略。

3.产品缺少大品种、大品牌

河南省中药产品数量众多,但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从当今中药产业发展的经验看,要彰显一个地方中药产业发展实力,还要靠信誉好的“大品种”、“大品牌”。河南省不缺好药材、好产品,但缺少大品种、大品牌,产品影响力不足。

4.科研力量分散,创新能力不足

中药产业最根本的还是靠不断能开发出疗效显著、质量可靠的产品,这就要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河南省中医药科研实力不弱,但20世纪90年代推出过一些有影响的产品后,有分量的中药新品种已经沉寂多时。究其原因,除了“研发的思路和方法存在偏差”外[10],主要是中医药科研力量分散,各科研单位各自为战,优势力量没有充分集中在一起,形成合力。

(一) 以健康为主线,升华河南省中药产业内涵,拓宽中药产业发展空间

大中药产业的灵魂是中医药文化,主题是健康,所有的产业内容都是围绕文化和健康展开的。河南省大中药产业发展以健康为主线,实现中医药文化、健康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升华中药产业内涵。在巩固和壮大传统中药产业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实现中药产业空间的拓展:一方面,利用健康需求强劲和国家重视健康服务业的有利时机,开发中药养生保健产品,培育中药健康服务业;另一方面,利用河南省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中医药文化产品,发展会展、创意、旅游、影视、教育、科研等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拉动、政府与社会推动,实现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健康产业、旅游产业、食品工业、相关服务业以及文化事业、健康事业的有机整合,构建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科研、中药文化、中药教育、中药健康等领域的完整现代产业体系。

(二)综合考量资源、技术、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布局大中药产业发展

依据优势资源和优势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扶持重点企业,构建“价值点”。然后连点成线,形成产业链式发展。重点规划产业基础厚实的地区,由线到面,促进产业规模集群。重视拓展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原料药、植物提取物、药物中间体、保健品、特殊化妆品、生物材料等大中药产业产品,积极探索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康复保健产业新业态,构筑大健康产业立体产业链群。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辅助机构的多方作用,推动河南省大中药产业整体健康发展。

在具体产业布局上,巩固具有优势地位的中药农业,壮大作为中药产业主力军的中药工业,拓展中药健康产品新领域,完善大中药产业链。具体思路有以下方面。

第一,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为中药农业重点发展区域,以四大怀药、丹参、山茱萸、白芷、白术、金银花、连翘、桔梗、柴胡、辛夷、杜仲、猫爪草等道地药材为重点品种,逐步实现药材生产基地化、饮片生产数字化,巩固河南省中药农业优势地位。

第二,以中药制药基础较好的郑州、周口、南阳、信阳地区作为河南省中药制药工业重点区域,建设产业聚集区。开发现代中药,培育年产值上10亿以上的大品种;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河南省中药工业水平。

第三,利用区位优势,建立中药物流中心,拓宽药品流通渠道。把禹州、辉县打造成规模大、辐射广、吸引力强的医药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完善中药材供求信息网络,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增强竞争力。

第四,在中药产业进入成熟期,传统产品市场日趋稳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正在增长扩大之中的中药衍生产品市场,应该成为重点布局的投资领域。同时,开发中医药文化产品,如建立和开发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博物馆;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开办中医药电视节目;出版中医药题材出版物、影视作品,发展中药文化创意产业。

(一) 通过培育新的中药产业增长点,带动大中药产业链体系的构建

大中药产业是由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业,包括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兽药、农药、饲料添加剂,以及由中药文化衍生的会展、创意、旅游、影视、教育等产业构建的系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规划大中药产业,是顺应中药产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要的自然选择,其中关键是要通过更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空间。发展大中药产业,绝对不能为“大产业”而去做“大产业”。 提出大中药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开启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河南大中药产业,在策略上应通过在大产业链各个节点上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完善大中药产业链体系。

(二)开发中药“大品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本课题组在河南省中药企业调研时,企业界在回答什么核心竞争力问题时,一致认为是“产品”。查阅媒体相关报道资料发现,依靠“大品种”已经是医药产业界的共识。因此,把中药做成大产业,需要在开发“大品种”上下工夫。

目前,开发中药大品种主要集中在中成药这一块,包括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和组分中药两个方向。其实,基于大中药产业理念,着眼产业链条新的环节,更容易培育出大品种。

(三)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聚集和资源优化配置

2015年“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数据查询系统显示,河南省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药制药、中西兼制、饮片加工、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加工企业1 400余家,其中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太龙制药等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中成药知名企业,但还没有一家算得上真正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是衡量一个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河南省中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力量分散、产品重复、资源配置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河南省应采取“大企业上规模,小企业重特色”的总方针,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两股力量的作用,培育大型中药龙头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打造“豫药”品牌,塑造河南省大中药产业良好形象,拓展“豫药”产品市场规模

实现市场规模扩大,是大中药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消费者印象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河南省做强中药产业,必须塑造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河南中药产品需要发挥河南省中药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管理创新为手段,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药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打造“豫药体系”和“豫药知名品牌”,加强和深入品牌印象。“豫药”品牌不同于单个企业或单个产品品牌,它是河南省中药产业领域众多企业和产品共同形成的行业形象。通过塑造“豫药”品牌,提升河南省中药产业整体质量,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大中药产业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李泊溪.论现代中药产业推进战略的任务[J].世界科学技术,2001,(6):7-10.

[2] 张伯礼.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5):8-9.

[3]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医药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4] 施建勇.中药产业经济与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1.

[5] 樊丹.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中原大地[N].中国中医药报,2009-10-26(001).

[6] 田文敬,牛国顺.非遗保护语境下的河南传统中医药[J].中医研究,2013,(12):1-5.

[7] 尹江勇.科技创新支撑“豫药”崛起[N].河南日报,2009-09-08(005)

[8] 梁晓.我省中医从业者数量居全国首位[N].郑州晚报,2010-02-01(002).

[9] 许东升,蒋士卿,尹丽,等.试论中原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J].中医学报,2014,(8):1154-1155.

[10] 许东升,尹丽,张顺超,等.河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医学报,2012,(7):822-844.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发展策略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