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6-05-30 05:40王蕊珠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创业对策大学生

王蕊珠

摘 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连年增长,“剩余高校毕业生”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目标,“以创业促就业”成为当代新的就业模式。因此,分析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的现状和意义,探讨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97-02

2016年大学毕业生预计有770万人,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上2015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以创业促就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目前我国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大致比例仅为1%,在毕业生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习近平同志曾勉励当代大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乐于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相信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求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前提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就业意向多是到一线城市和大企业寻求稳定、高薪的工作。造成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多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实践机会,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启动资金不足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并且对创业知识知之甚少,这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自身应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创业方面的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学习创业技能,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搜集创业信息;锻炼人力交往能力;制订合理的创业规划;在面对创业资金不足时应积极争取学校或者政府的贷款,同时做好资金使用的合理分配。

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当前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大学的理论课程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透过现象发现事物内在本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落实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提高实践能力。

(二)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现阶段,创业公共服务落后,企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欠缺,创业服务链不健全。首先,应开设高效、便捷的公共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设置相关组织对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的咨询服务,简化申请创业所需的注册登记、小额贷款等手续。其次,市场要做好“无形的手”,通过正确的市场规范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发挥导向作用。由于创业必定在市场中进行,所以要根据经济形势,不断进行创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完善市场的信息渠道,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以便对创业的相关工作及时作出合适的调整。最后,应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整治,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应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为大学生顺利创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发挥政府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扮演倡导者和扶植者的角色。没有政府提供的相关政策和优质服务作为保障,大学生创业就难成“气候”。政策是行动的先行军,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有力保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宗旨是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

政府要充分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大学生创业管理体制应保持系统性和连续性,部门之间形成有效连接和无缝对接。政府在扶持大学生经营、融资和税收等重要环节上,要形成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使设计良好的创业计划得以落实[1]。政府应制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激励措施,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保障机制,加大对大学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四)培育学校的创业氛围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高校作为大学生成才的摇篮,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重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在课业学习中获得,以便在创业时更好地指导实践。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高,忽视了创业教育课程。

各地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实际效果;在学习创业理论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实践。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各高校可通过举办创业模拟大赛、创业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模拟创业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高校要重视创业榜样的有效作用,邀请创业成功者和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大学生的创业导师,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各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场地支持,例如,设立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推动大学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内化剂,高校要重视对校园环境的管理,力求培育出文明、和谐、有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教育法,使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创业教育。例如,开展创业技能大赛等社团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模拟创业的情景中接触创业;邀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和其他创业知名人士到校园中进行学术讲座,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高创业自信心。通过这些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处于一个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创业熏陶。

(五)提高家庭环境在大学生创业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环境从某种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职业选择、性格发展,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在创业实践中,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父母的个性特点、经济条件等方面。其中,父母对创业所持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学生就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反之,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就会受到压抑。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创造有利于创业实践的家庭氛围。

“以创业促就业”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效渠道。应构建“政府领导、社会支持、高校依托”的学生创业有效保障机制,通过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使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维护社会稳定。“以创业促就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有效方式,更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 雷国铨,陈菁,潘守彬,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2).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创业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