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水平策略研究

2016-05-30 05:40郑红卫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策略研究

郑红卫

摘 要:在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不断加强、外部监管不断加大形势下,现代财务管理职能已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决策支持,从事后核算转向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财务管理作为“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进一步显现。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等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突破财务管理的瓶颈,科学制订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20-03

企业管理包括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以它综合性极强的价值管理方式,涉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个要素,并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发展,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加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笔者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要性以及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剖析,对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作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而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平衡,企业经营形势仍不乐观,经营压力尚未明显缓解,且经济复苏背后隐藏的各种危机和风险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一方面,国有企业高成长、高风险、高投入、快发展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的任务仍然相当重;近年国资委也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资产经营业绩责任的考核,对企业经营风险管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管控,保证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实现发展和提升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对象,审计署、国资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管理、考核、监督及风险管控;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等机构对政策执行和成本水平日益关注,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监督的力量,也对企业的行风、政风及国家政策执行开展广泛、持续性的监督,开展依法从严治企任务依然沉重。

在当前经济体制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仍比较薄弱,投资、融资、资金、预算等管理以及专业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因此,如何结合现状,抓住机遇,科学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财务管理基础较弱,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内部人控制、政企不分等现状制约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匹配程度不高,财务管理职责、权责配比、目标定位等尚不够清晰;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岗位设置、专业人员配置以及专业管理工作开展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上尚存在一定差距;财务管理重心尚未全面从狭义的核算管理到广义的投资、融资、运营全过程财务管理转移,财务管理体制难以有机运转并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

(二)规范财务管理意识不强,依法经营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是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随着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工作的深入推进,规范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但由于国有企业独特的发展环境及历史背景,大部分国有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重大财务活动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会计基础薄弱,未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与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加之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监管虽逐年得到加强但在过程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意识薄弱,使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无形中被削弱。

(三)财务风险管理局限于财务层面,未实现向前端业务延伸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在会计基础规范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其管理的目标主要停留在规范财务核算管理、健全制度化管理体系等方面,内部控制的重心更多是居于财务层面的控制管理,未将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点向前端业务部门延伸,未实现风险控制重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转移,在规范经营行为、强化业务流程风险控制、驱动财务业务过程一体化、提高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四)预算管控力度和空间有限,有待进一步拓展

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采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对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整合,通过事前规划、资源分配、责任落实、监控执行和评价考核等方式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建立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实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大部分企业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受制于国有经济管理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体制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业务部门预算控制意识不够强,预算控制往往流于形式,制定了预算但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激励机制未建立健全,难以实现事前规划预测、事中执行控制、事后考核评价的闭环管理,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信息化建设与财务管理制度流程不匹配

当前,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已较为广泛普及,财务信息化应用也得到较广推广,少数企业开始尝试建设能够覆盖企业全部业务的信息化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经历了重会计电算化、财务一体化到企业资源规划阶段,但受企业内外因素的约束,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化系统与现有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要求不相匹配的情况,缺乏既懂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容易导致信息化系统使用效率低下,制约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甚至阻碍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一)科学定位管理目标,着力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国有企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中流砥柱,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始终坚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既要以价值为理念突出经济效益,也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效应。因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效益,使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不仅仅满足于企业最优化决策,还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战略化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成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持续提升财务管理价值创造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一个企业缺少了文化就会缺少凝聚力, 就难以在市场谋发展。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形成了重过程、重人情、多变通的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理念没有在全体员工思想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影响财务管理秩序的规范运行。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将依法治企、规范管理的财务管理理念逐步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文化的传播、制度的宣贯以及思想的落地,让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夯实管理基础,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发展,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国有企业经营风险与日俱增,国有企业风险案件频发。如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因缺乏对投资的风险管理,导致公司出现5.5亿元巨额亏损,并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2006年,国储局也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未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最终造成国储局巨亏3.7亿元。由于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决策权与经营权未有效分离、权利制衡机制未真正形成、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现状,因此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及自身管理特色,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夯实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确保管理体制有机运转。

1.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结合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特色,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在人员结构及管理职能上结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完善。

2.构筑三道风险管理防线

建立业务部、财务部、审计部联动的三级财务风险防线,一方面,在业务方面从规范制度、流程入手,强化源头的预控;另一方面,在财务方面加强审核把关、风险预警,强化过程管控。另外,在审计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特别是对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上,应强化关键环节、关键流程监控。

3.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坚持“抓基础、控风险、创效益”的管理理念,通过细化财务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业务核算行为,细化内控管理流程,强化财务闭环管理,有效落实各业务环节管理责任,将财务风险管理与经济业务核算管理相融合,将各环节财务风险管理融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长效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四)推进内控体系建设,促进财务风险控制从事后监督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内部控制是强化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及《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依法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国有企业要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通过规范、优化财务业务内部控制流程,主动查找和收集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落实关键控制,定期开展监督评价,持续改进风险控制流程等措施;建立起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控、事中监控及事后评价改进的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动态的管理,持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五)全面实施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预控水平

预算管理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管理活动,它是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健全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大计划、大预算管理,落实预算编制流程,实施标准成本管控;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管理范围从重要资金到所有资金、从费用性项目到资本性项目的拓展。同时,强化预算集约调控,通过对预算各明细指标的节点控制,有效地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适时化解风险,实现事前和事中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健全预算的绩效激励机制,实现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投融资、资金、预算、担保等重点环节、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控能力,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管理创新与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并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和经营水平的过程。我国国有企业控制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梳理和优化财务制度流程,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对当前财务制度流程进行科学改进,以更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创新与应用高度融合。对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实质上也是财务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将财务制度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相融合。应结合企业管理战略发展的需要,对信息系统的相关流程,特别是关键控制进行设置、调整与优化,进一步强化业务流程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促进财务与业务的高度融合,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财会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为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从增强管理意识入手,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大局意识、风险意识,促进财务管理从核算到管理的转变,将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意识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从队伍建设入手,将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财会队伍,为企业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理的需要。另外,除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和培训外,还应该制定人才引入规划,面向社会甚至是国外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既能充实力量,又能带动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萌.集团财务管理研究[D/ 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2] 张映.集团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D/ 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3] 阳岭峰.价值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D/ 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猜你喜欢
精益化管理策略研究
以“内涵式班组”为核心的精益化管理实践与创新
加强电力通信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研究与分析
项目预算精益化管理探析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