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意义及内容研究综述

2016-05-30 10:48黄杏芝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美国内容

黄杏芝

摘 要 公民是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石,在教育中不能缺少公民意识培育这一环节,而在我国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公民意识培育仍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常与公民教育相混淆,为了厘清概念,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本文从美国学术界对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意义及内容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美国 公民意识培育 目标意义 内容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05

Abstract Citizen is the cornerstone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in education cannot lack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of the link, and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is still in an awkward position, is often confused with civ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cept, in-depth and effec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ivic awarenes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content of research carried out and to facilitate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America; civic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significance; content

1 公民意識培育的目标与意义研究

1.1 目标研究

Shklar早在1991年就在他的著作里给出了公民的四层含义:(1)在一个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就是选举权和工作;(2)国籍或法律地位;(3)积极参与公民生活以及参与政治体的一种义务意识;(4)全面和直接参与公民生活的一个共和理想。①这在当时对于理解何为公民意识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公民意识的培育具有指引性作用。对于什么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美国政府给出了确切的解析。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对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则做了如下的陈述:到2000年,每一个成年美国人都应该是有文化的,并能够掌握履行公民权利和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1.2 意义研究

Naomi N. Duke M.D.(M.P.H.), Carol L. Skay(Ph.D.)以及Sandra L. Pettingell(Ph.D.) 和Iris W. Borowsky M.D.(Ph.D.)在2008年的时候在他们共同发表的论文《From Adolescent Connections to Social Capital: Predictors of Civic Engagement in Young Adulthood》②中具体陈述了公民意识培育在一个具有家庭和社会培育背景的年轻成年公民的政治参与中所起到的影响,在这其中,具体运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建立了若干个模型,借以说明在青春期期间,家庭和社区环境方面的影响对于以后此人的公民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Thomas S. Dee在2004年他的论文《Are there civic returns to education》③一文中论述了培育对于公民意识发展的作用,认为公民意识培育可以提高公民参与意识中所推广的“民主启蒙”以及塑造公民参与活动的个人喜好。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直接灌输的一个关于公共角色的民主化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

Shari R. Veil 在2008年他的论文《Civic responsibility in a risk democracy》④提出公众宣传运动可以使个人和公民责任在应急规划和反应里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认为公民责任意识是民主成功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公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可以明显改善一个社区的应变能力。

2 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容研究

2.1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

Ann L. Owen 和 Julio Viderasa于2005年在他们共同合作的论文《Civic cooperation, pro-environm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⑤中明确提出了公民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培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集中论述了通过培养公民的合作意识培养及支持生态环保行为的做法,就如现在中国也很流行的拼车行为等等,还提出了国家具体要提供的一些环保措施设立以及引导社会各界对公民生态意识的一个积极的价值衡量标准。

2.2 公民参与意识培育

Valeria Sinclair-Chapman,Robert W. Walkerand 以及Daniel Q. Gillion在2009年的时在他们共同合作的论文《Unpacking civic participation: Analyzing trends in black and white participation over time》⑥一文中针对美国现存的公民自参与意识中的种族差异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还特别强调了新闻媒体在引导黑人实施自由权利特别是政治参与方面的意识培育的特殊作用,运用了动态的研究分析来揭示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黑人积极实施自由权利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的一种趋势,在这其中,作者把民权运动也作为公民参与意识培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2.3 公民道德意识培育

Jack M. McLeod ( Ph.D )在2000年《Media and civic socialization of youth》⑦一文中着重强调了媒体在青年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高中流媒体的使用在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育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作者在肯定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培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主要认为个人的自我培育是特别重要的,他通过举例来论证这个观点,例子中突出了青少年的阅读行为对于自身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的重要性。他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公民进行自我培育的积极性的差距:种族,性别,地位和在校表现。总的来说,作者认为对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来说,积极的公民道德意识学习的过程就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4 公民责任意识培育

Shari R. Veil 在他的论文《Civic responsibility in a risk democracy》提出了公民意识培育里应该强调公民责任意识的培育,并且提到公民责任意识是民主成功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志,这种责任意识往往是通过投票,缴税,服务陪审团的责任,以及参与志愿者来表明。文章着重分析了公众宣传运动,以说明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可以提高社区的抗灾能力,个人和公民责任是如何协助政府的应急规划和反应。

2.5 全球公民意识培育

Eric Davis在《Global Citizenship: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⑧中说到全球公民的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全球化造成的紧张局势使得全球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紧迫了。在文章中,作者罗列了全球公民身份的影响因素:(1)规范意识的发展:提倡以不同的方式查看世界,学会发展移情的方法来处理在政治和经济不平等现象下美国所遇到的不同状况等;(2)要求把公民培养成反映全球社会的多元文化性质的全球公民;(3)进行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视角去查看问题,促进丰富和创新,认为这是发展全球公民意识的一种核心元素;(4)在高中与大学课程中实施具体有效的举措来提高学生们的认识,旨在提高他们对全球社会的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全球公民意识培育是所有高校必须都纳入其课程的一个势在必行的教育趋势,作为现实支撑,他着重介绍了罗格斯大学的全球公民2000年项目的具体操作以及运行结果。

綜上所述,在目标意义的研究上,美国学者的观点是比较统一的,而在内容研究上,更具有前瞻性及实践性,对我国的公民意识培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释

① BryanS. Turner. Judith N. Shklar and American citizenship[J].Citizenship Studies,2011, Vol.15 (6-7):933-943.

② Naomi N. Duke, Carol L.Skay, Sandra L.Pettingell, Iris W.Borowsky. From Adolescent Connections to Social Capital: Predictors of Civic Engagement in Young Adulthood.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09, Vol.44(2):161-168.

③ Thomas S. Dee. Are there civic returns to educ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 Vol.88(9):1697-1720.

④ Shari R. Veil.Civic responsibility in a risk democracy [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08.34(4):387-391.

⑤ Ann L. Owen,Julio Videras. Civic cooperation, pro-environm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Vol.58(4):814-829.

⑥ Valeria Sinclair-Chapman,Robert W. Walkerand ,Daniel Q. Gillion. Unpacking civic participation: Analyzing trends in black and white participation over time[J].Electoral Studies, 2009,Vol.28 (4):550-561.

⑦ Jack M. McLeod(Ph.D).Media and civic socialization of youth [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00, Vol.27 (2):45-51.

⑧ Eric Davis.Global Citizenship: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M].Rutgers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美国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主要内容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