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在普通高校开展互联网+创业教育

2016-05-30 13:51段辉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普通高校互联网

摘 要:对高校而言,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普适性的教育,是为了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本文从近几年大热的互联网+创业入手,来讨论如何有效开展普通高校创业教育。

关键词:普通高校;互联网+;创业教育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各种创业扶植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创业环境正处在历史最好阶段。创业也在不断改变传统固有方式的构成、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互联网+创业只是经常听到的热词,但具体到这个概念非常模糊,印象还停留在诸如开网店等方式。其实互联网+原来可以加一切行业,移动互联的融合发展是全业务运营的本质,也是全业务运营的最终业务呈现。

一、互联网+创业的现状:

对互联网BAT(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的业务格局和投资格局初步有所认识。一般在互联网行业,遵循着“7-2-1”定律:即排名第一家的公司占据市场70%的份额,排名第二家的公司占据市场20%的份额,排名第三家的公司占据市场10%的份额。当学生有创业项目,要多问几个问题:第一:BAT做了没?BAT若已经做过该项目则不用再继续,这是因为BAT一般在做全业务,正所谓“赢者通吃”。若没有做则转第二;第二:BAT没有做是为什么?好的项目一定是要经得起创业者本身、创业导师、投资者所提出的种种问题,通过多问几个“然后”,不断进行深入挖掘,环环相扣,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项目在经得起考验后,BAT是否感兴趣?BAT感兴趣则可能会参与投资,参与控股。

二、互联网创业项目所具备的特点

专业资本的眼光是犀利的、是敏感的,什么样的项目能打动投资者的芳心呢?通过本次培训,我总结出好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备高度延展性

建立互联网+思维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事情。这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甚至是颠覆。要开展好对学生的互联网创业指导,必须首先建立互联网+思维,熟知典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学生创业项目的基本逻辑。互联网思维是具有高度延展性的思维方式。延展性即指变现的渠道是多样地,通过广告、流量变现(直达链接、活链接等)、数据等等。互联网时代可以做到卖东西毛利率为零,通过延展其他方式实现利润转化。广告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能够实现流量转化、流量变现等等。

(二)商业模式成熟

如今互联网正在催熟新的商业模式即“工具+社群+电商/微商”的混合模式。好的项目是按照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轨迹去做。一个项目的成败主要在于其商业模式,尽量建立多元化盈利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的价值取决于项目的成熟度,而投资是以倍数级在增长,市场规模要尽量准确。例如大数据的收集是一个系統过程,数据的最大价值在于编辑成本为零,在创业初期可以依靠现在已有技术成熟的软件来支持,关键是用大数据来做些什么,推送些什么,商业模式必须清晰。

(三)轻资产投入小

融资是对公司的估值,每轮融资股份会被等比例稀释。价值参照要参考同类的市场行情,股权出让比例的上限一般是30%。在此当中,轻资产是投资人较为青睐的,轻资产不需要太多的投资资本,例如:一人一台电脑,利用公众号等来进行创业。轻资产是可以快速复制和快速发展的。一般情况下APP运营成本高,原因之一是若用户体验不好,则之前的钱都白烧了,消费者是“记仇”的。而一个最简单的APP的研发成本需要20万,普通APP的成本需要40万以上。所以建议学生可以从微信入手创业,通过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微店等形式开始。

(四)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业精神是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业本身的支柱。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创业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创业者自身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决心,饱含发自心底的激情,才能真正打动别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同时也要在细节方面狠下功夫,比如项目计划书必须严谨规范,才能以专业态度打动投资人。

三、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指导要点:

对于互联网创业,创业教师可以提供讲解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创业导师可以传授实战经验;大数据收集处理等技术可以外包;孵化器可以提供融资、投资的渠道等等,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将传统思考方式转变为互联网思维模式。创新是创业活动中的灵魂,创新创业一定要围绕生活和大众需求,同时应注意本地化,着眼点要“小”要“亮”,可以坐实一部分用户,可以开展订制。创业者要深入思考自身创业项目存在的几个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卖点是什么?对于投资者而言,热点是什么?对于项目本身而言,盈亏平衡点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教师应该怎么看待我们的学生?怎样看待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就是我们的用户:在商业中,用户评价就是企业的口碑;在创业教育中,学生评价就是创业教师的口碑。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就在这些教育体验中形成什么样的品质;给予学生什么样的体验,他们就会在你面前呈现与之对应的效果。互联网时代没有内行,当线上线下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形态,这意味着,创业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创业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应该把学生看做合作者,共同来认识和开发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创业教师+学生+网络=成长共同体。

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3%,远远高于社会整体创业成功率的1%。市场演变太快,创业者已经在奔跑。创业是一种修行,更多的是一种忍耐力。创业导师不要去干涉创业者的思维和梦想,要引导其素质教育,对人、对事、对企业的态度和责任;要对创业项目有清晰地识别,就能看到其出路,完成“我是谁?去向哪里?”的命题,正所谓“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 李家华.创业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1.

[2] 刘金同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出版社,2009.01.

作者简介:

段辉(1983-),女,汉族,陕西咸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普通高校互联网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