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俄语教学研究

2016-05-30 16:56王元英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王元英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45

摘 要:外语教学不仅应该包含词汇语法的传授,更应重视语言文化学习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俄语专业要从互动教学、文化导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校俄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45-02

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而弗里斯则强调:“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不仅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而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

长久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非常重视语言识记能力的培养,即着力于词汇语法的讲解和梳理,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则不够重视。这种模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较牢固的语言基础,但是往往只提升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实际运用的能力。实际上,仅仅了解词汇语法的基本用法,而忽视文化的语境和差异,不了解语言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的运用,都可能造成沟通不畅和误解,同样不能达到应有的交流效果。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沟通。因此,在俄语教学中积极导入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强调互动学习,导入文化链接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的俄语专业基础俄语课程已全面采用新版东方《大学俄语》教材,熟练掌握其中的语言点及会话主题对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极为必要。教师要努力创建语言文化环境,尤其在俄语精读课上,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接触,因而,要把握这个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机会。除了言语知识传授,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设计文化互动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现举《大学俄语》第三册第一课为例,该课专题是描述外貌。教师首先要完成基本词汇及语法的梳理解析,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课后专项练习,引导学生使用已学内容,进行问答、转述、对话、写作等操练,以此让学生明白“实际怎么用”。只有理论结合实践的语言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卓有成效。此外,在教学生用俄语描述外貌的同时,还可穿插文化背景知识。例如,русые волосы(浅褐色的头发)这一表达,如果只对其做出一般字面上的解释,学生只能对发色有基本认识,然而如果深入下去,告诉学生这种发色是俄罗斯人最常见的发色,随即插入一个文化链接:русые的同根词Русь(罗斯)是一个历史意义厚重的词汇,古罗斯是俄罗斯的前身,是公元九世纪在东欧平原第聂伯河沿岸由斯拉夫人组建的基辅罗斯公国,后划分为“白罗斯”(白俄罗斯),“小罗斯”(乌克兰)以及“大罗斯”(俄罗斯)。经过这样一番解释,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词汇基本意义的把握,更使之对于隐藏在词汇意义之后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了直观感受,从而激发了学生课后自我探索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进度的跟进,学习内容的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使用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做课件,再对语言使用及文化知识进行讲解,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

2 深化国际化办学,提升学生信心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可怕的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个人体验,一个学习过程,一个从较低到较高的自我和文化意识的进步过程。”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该语言所从属的文化大语境的认知与接收程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而锻炼学生在文化背景下使用语言的胆量则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条件。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往往受民族性格影响,不敢说,怕犯错,总是认为自己学得不够好,在交往中“唯唯诺诺”,根本张不开口,导致应试能力明显高于交际能力。而欧洲学生非常自信,即使没有多少词汇量,或者存在很多语法错误,他们也乐于挑战各种交流环境,敢于用尚不熟练的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样两种语言学习与交际方法必然会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实际上,除了情景互动及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这种差异还可以由国际化办学的途径逐步缩小。俄罗斯是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办学质量较高。我国众多高校都与俄国优质高等学府保持着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俄语教学应该借助国外教育资源及留学进修基地,尽力为学生创造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感受异国文化的机会。目前针对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主要存在个人申请、校际交流、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等出国途径。事实证明,语言进修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提高其语言运用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拓宽其升学前景,增加就业砝码。

综上所述,处于全球化教育大背景的高校俄语教学,应当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俄语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03(4):3-8.

[2] 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0-136,160.

[3] 史铁强.关于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04,23(4):3-7.

[4] 张宇军.合作学习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5] 白树锋.高师俄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 潘宏宇.文化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4.

[7] 王娟.对近20年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8] 李文新.俄语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及其相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9] 曹阳.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俄语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0] 孔令蓉.论俄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对症下药,让成语运用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