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的期中教学检查问题工程化分析模型

2016-05-30 18:35温建华刘国春沈俊刘怀兴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

温建华 刘国春 沈俊 刘怀兴

摘 要 期中教学检查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项常态化工作,对提升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查什么、找准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原因制定得力整改措施,才能切实发挥期中教学检查的作用。本文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界定了期中教学检查范围,提出了一种针对期中教学检查问题的工程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找准问题的“多维交汇分析法”和研判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等两种分析方法。

关键词 质量生成要素 期中教学检查 工程化分析模型 多维交汇分析 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28

Abstract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routine work for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thus playing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cultivating quality. Knowing exactly what to inspect, what to resolve, and then making the feasible action plan for corresponding issues can lead to practical effect of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key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scope of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and then establishes an engineering analysis model for the problems of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This analysis model relates to two analysis methods: one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intersection for finding problems, the other through a hierarchy process for dissecting problems.

Key words key factors of cultivating;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intersec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期中教學检查(以下简称中检)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是本科生培养质量管理PDCA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兼具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督促功能,①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期中教学检查面临的主要难题

笔者长期从事本科生培养的管理工作,感到在中检工作中存在如下3个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难题。

一是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本科生培养工作涉及学院建设的若干方面,中检检查哪些内容或要素,需要仔细斟酌确定,要做到既系统全面又无范围蔓延,既重点突出又无缺漏项。仅凭主观判断来确定检查内容,可能会顾此失彼。②

二是中检问题是否找得准。中检中,各检查者会反映若干问题,由于立场站位、观察角度,以及对教学规律认知层次不同等原因,检查者们反映的问题会存在较大的个性化差异,表现为表述各异、粗细不一,在指向上若明若暗,在内容上交叉粘联,难以准确判断问题真伪及其严重性。

三是中检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得力。中检找准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制定整改措施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中检发现的问题往往互相缠绕嵌套,有的问题是其它问题的原因,有的问题是其它问题的表象,这使得从哪切入制定整改措施成为难题。

笔者研阅了10余所高校的中检报告,上述3个问题普遍存在。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需要找到一套科学的分析模型或方法,有效解决这3个问题,提高中检实效。

2 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确定检查内容

中检是对本科生培养质量以及培养活动的全面检查分析。确定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首先要搞清本科生培养质量有哪些生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生成培养质量的路径机理。笔者基于多年本科生培养管理经验,总结提出如图1所示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关系图。

如图1所示,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共10个。根据各要素在培养质量生成路径上的位置,分为规划设计要素和组织实施要素两类,组织实施要素再细分公共基础要素(“指挥管理”)、支撑要素(包含“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等3个要素)和直接要素(包含“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3个要素)等3个子类。

10个要素相互作用生成本科生培养质量。3个规划设计要素不直接生成培养质量,而是通过作用于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7个组织实施要素中,3个直接要素共同作用直接生成培养质量,3个支撑要素通过作用2个直接要素间接生成培养质量,公共基础要素直接或间接生成培养质量。

从检查全覆盖角度,中检内容应覆盖生成培养质量的10个要素,但由于3个规划设计要素是通过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其存在的问题将在培养实践活动中暴露,故笔者提出将中检内容界定在7个组织实施要素上,即中检当且仅当检查“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和“指挥管理”等7个方面。

3 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开展多维交汇分析,找准中检问题

确定了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后,管理者马上面临中检问题是否找得准的问题。基于图1,笔者研究提出多维交汇分析法,通过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严重性分析,确保找准中检问题。

3.1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笔者按照“定向”、“拆细”和“去重”等 3个方法步骤,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向”是指对照图1,确定每个问题的指向要素;“拆细” 是指对于指向2个(含)以上要素的问题,进行拆细,使拆细后的每个问题只指向1个要素;“去重”是指合并某个检查者反映的相同或相近问题,使相同或相近问题在该检查者只反映1次。

在问题“定向”过程中,贯彻如下两个原则。一是,问题描述要尽量定量,不能定量则须定性,无法定性则不提。二是,舍弃未找到指向要素的问题描述。

3.2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严重性分析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要根据问题的指向要素、聚焦度和检查者权重等3个属性,綜合判定问题严重性。判定规则如下。

问题指向要素。严重性排序为直接要素>支撑要素>管理要素。直接要素中,“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支撑要素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

问题聚焦度。反映的检查者越多,聚焦度越高;聚焦度越高,则问题越严重。

检查者权重。按各检查者话语权排序,排序越靠前,问题越严重。不同的质量生成要素,各检查者话语权排序不同,详见表1。

在综合分析问题严重性时,上述三个属性的严重性排序为指向要素>聚焦度>检查者权重。

4 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层次化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找准问题后,管理者要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得力的整改措施,以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措施是否得力,关键在于问题原因是否分析得透彻。基于图1,笔者研究提出中检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该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沿着培养质量生成路径,对指向各要素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分析原因,一直分析到最底层。将上层问题原因与相同的下层问题表象归并,针对最底层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克服措施交叉覆盖、杂乱纠缠,使整改实效沿着生成路径向上传递。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4.1 逐层向下分析各要素问题的关联性

按照先直接要素、再支撑要素、后管理要素、最后设计要素的层次顺序,逐层分析问题原因。每分析一层,就将该层问题的原因与下层问题对照关联,关联上的则合并处理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按此步骤不断递归,直至问题原因分析找不到下层要素支撑。

4.2 非关联的问题逐层向上推导实证负作用

对关联不上的问题,要逐层向上推导并实证该问题的负作用,直至该问题负作用无法实证为止,将最终实证层面的负作用列为问题进行整改。

若问题的负作用无法实证已传导至上层要素,则列为该层要素的独立问题进行整改。下层要素问题负作用未传导至上层要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负作用传导需要时间,时间尚不及传导至上层要素;二是传导过程中被某些积极因素或正能量中和了。不论哪种原因均需解决。

上述递归分析结束后,从最底层原因入手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实效必然沿着分析链条向上作用,最终作用于最上层要素问题。

5 成果价值和应用效益

该成果全面系统的提出了一套中检问题工程化分析模型。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确定了中检检查内容及范围,提出了找准问题的“多维交汇分析法”及析透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能有效解决中检中普遍存在的3个难题。该成果可为开展中检工作提供实践指导,避免检查工作的盲目和低效,对提升中检实效具有普适借鉴意义。

该成果在笔者单位应用多年,有效增强了中检工作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提升了中检工作精细度,对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运用该成果,笔者单位6次中检累计发现58个教学问题,目前已解决51个,比例高达88%。以该成果为主体的中检模式,荣获2015年军队教学成果奖。

6 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该成果虽然在确定中检检查内容,找准中检问题以及析透问题原因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研究,但由于数据积累尚不丰富,目前“多维交汇分析法”中对问题严重性的判定规则,以及“层次分析法”中对逐层向上推导实证负作用,只能进行定性阐述,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不断深化研究。欢迎国内同行深入研究探讨,为不断提升中检实效提供更多参考借鉴。

注释

① 石利娟.高校期中教学检查现状及改进措施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11.

② 杨道武.关于研究性大学期中教学检查的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12.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
公路桥梁台背回填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综合集成赋权法在和谐社会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
浅析筹建亚投行的动因
城市群交通网络层次分析研究
厦门市汽车共享服务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财务风险跟踪评价方法初探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